騰訊“小借條”遭舉報,了解區塊鏈+的商業模式奧秘

原文標題:《區塊鏈+萬物?騰訊“小借條”引發的思考》

作者:陳麗姍

Key Takeaways:

騰訊區塊鏈新品“小借條”遭舉報,或涉及反不正當競爭法

“小借條”:直擊傳統借條痛點,小程式上一站完成的合法借條

成功落地的存證:全流程數據管理、多方存證、商業端到司法端

區塊鏈技術已上升到國家戰略,落地應用已經涵蓋公共服務、實體經濟和金融領域

區塊鏈創新帶來的矛盾:技術產權、網路擁堵、數據共享

減少能量消耗、提高資訊傳輸效率,區塊鏈用“信任”推動科技史

熱點回顧:

2021年8月9日,騰訊區塊鏈新品“小借條”遭中鑫融信(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鑫融信”)舉報,中鑫融信認為騰訊“小借條”與其此前推出并被騰訊下架的“借貸保”產品在業務邏輯、核心功能及流程完全一致,

2020年3月,中鑫融信成功研發了“借貸保”產品,這是專門針對個人借貸證據留存而研發的一款互聯網產品,向用戶提供包括電子借條、自動催還款、區塊鏈存證、信用監督等在內的服務。隨后,中鑫融信申請“借貸保”在騰訊旗下“融信鏈”小程式上架,并將產品測試賬號、業務邏輯及服務流程提交給了騰訊審核部門,在獲得同意上架“借貸保”小程式后不久,騰訊公司又拒絕了該產品上架,2021年7月28日,騰訊公司在“騰訊電子簽”小程式中推出了類似產品“小借條”,故中鑫融信已就此次事件向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反壟斷局和反不正當競爭局進行舉報。

該事件目前還有待審理,但拋開這件事的結果,騰訊和中鑫融信前后紛紛發布區塊鏈+借條的應用透露了這類商業模式的潛力,區塊鏈+又再一次被推到我們面前。本文就區塊鏈+借條的業務模式,分析區塊鏈+的商業模式讓各企業爭先恐后的奧秘,

一、 區塊鏈 + 借條

「甲:“做人要有骨氣,你怎么能為了借錢給別人下跪?”

乙:“這有啥關系,有借有還,到時候他會跪著求我還他的,”」

一笑而過后,許多人的內心是無比心酸的。最怕朋友突然的關心,因為寒暄之后往往離不開張口借錢的俗套過程。朋友、室友或同事間不時會有資金周轉的需求,但這些借出去的錢總有一部分一去不復返。轉賬記錄未保存、借條不規范或缺失、追償周期長、困難多等問題一直存在,而區塊鏈+借條的模式針對這個常見的痛點給出了解決方案,

“小借條”是以數字簽名技術為依托,提供騰訊云技術能力和“至信鏈”區塊鏈存證服務的C2C電子合同產品。根據大陸現行法律法規要求,從保障借款雙方權益的角度出發,提供合法合規的個人借款合同(借條)的線上簽署服務。

創建過程

打開微信“騰訊電子簽”的「小借條」,選擇「創建借條」,

填寫借條內容,包括出借雙方的基本資訊如姓名、行動電話、身份證;出借條款如借款事由、出借資金、還款方式、期限和利率等。

雙方完成電子手寫簽名和人臉驗證后,具備法律效應的借條正式生效。在雙方約定的還款日期當天,平臺會通過短信方式提醒還款事宜。

傳統借條VS區塊鏈借條

資料來源:01區塊鏈·零壹智庫據公開資料整理

二、區塊鏈+“小借條”的模式如何成功落地

區塊鏈+借條是典型的存證應用。普通存證的數據容易遭遇篡改、缺乏多方共同監管、且不足以作為證據支撐法律實踐。區塊鏈+借條為資訊互聯網提供各類“信任”解決方案,通過區塊鏈技術保存數據,聯通多方商業端,并延伸至司法端,搭建了從電子數據到電子證據的可信通道,實現電子數據可信保存、安全傳遞、合法使用。

數據全流程保存和傳輸技術。從電子數據生命周期的開始,每個節點的電子數據都有存證保存,小借條運用了加蓋電子簽名、通過時間戳固定關鍵數據、采用哈希算法進行一致性校驗值計算、對數據及傳輸通道進行技術加密等。整個過程實現了不可篡改、可回溯的數據記錄方式。

采取多方存證手段,保證了存證資訊的完整性和真實性,小借條的“至信鏈”是由騰訊公司、大陸網安、楓調理順三家企業聯合建設的可信存證區塊鏈平臺,已有十余家社會各界公信力機構作為節點加入,騰訊電子簽對借條雙方簽署過程的關鍵電子證據進行區塊鏈存證,將電子證據的哈希值上傳至區塊鏈可信存證服務平臺“至信鏈”,允許多方共同管理,

從商業端直接聯系到司法端,騰訊的電子簽以權威CA(證書頒發機構)簽發的數字證書為基礎,結合區塊鏈等技術,完全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簽名法》等法律的規定,適用于國家認定的司法鑒定、審計、公證、仲裁等權威機構,鏈上的證據能夠成為用戶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的有效證明。

此外,智能合約的應用提高了區塊鏈+借條的使用效率。傳統合約是線下溝通規則、事后人工執行的,且受地理局限,執行力和準時性也不如智能合約,

而智能合約有自動觸發、自動執行、范圍廣和低成本的優點,由于事前制定規則,智能合約能夠根據預先設定好的規則自動判斷觸發條件,通過區塊鏈支持的可信代碼運行的環境強制執行程式命令,且區塊鏈網路鏈接范圍更廣,這使得智能合約能夠實行跨區、跨省、甚至跨國應用。完善的合同制度和可操作性的過程使得區塊鏈+借條的使用更加方便,這有利于吸引更多參與者的加入。

值得注意的是,區塊鏈+借條只是區塊鏈落地項目的冰山一角,隨著區塊鏈技術上升為國家戰略,被納入“新基建”范疇,更多區塊鏈技術創新發展和區塊鏈技術應用將落地。 目前區塊鏈+的應用還處于初始階段,但各個行業已經相繼融入這個技術,區塊鏈+已拉開序幕,

公共服務領域包括智慧城市、政務服務、醫療健康、文化娛樂、存證取證等;實體經濟包括供應鏈管理、產品溯源、數據流通等;金融領域包括數字金融、數字資產交易等,市場已經出現了萬物皆可區塊鏈+的現象。

三、創新與矛盾

區塊鏈目前還存在許多的不足。但諷刺的是,此次騰訊與中鑫融信的爭端展現了區塊鏈這個以確權為特色的技術本身也存在一定的確權問題。產品業務邏輯、運行代碼、測試數據及服務流程等底層技術能夠被復制并套用,這非常不利于區塊鏈+應用場景的探索,接下來各個行業研發區塊鏈+的應用場景以及服務功能需要產權保護的支持,

此外,現有商業規模是目前區塊鏈不能承受的重量。區塊鏈仍處在發展的初期,但區塊鏈的擁堵一直為人所詬病,要想容納現今商業的龐大體量,區塊鏈需要應對更高的并發需求。如何升級區塊鏈的容納度、容錯性、以及延展性,是區塊鏈+經濟發展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區塊鏈號稱能夠將資訊傳遞轉化為價值傳遞。但鏈條之間的互通共享問題依然存在,資訊孤島的問題并沒有完美解決。缺乏頂層統籌、鏈條間底層結構差異、以及主體、地域、產業等差異,使得區塊鏈基礎設施難以在更大的范圍內實現數據共享,

以上的矛盾使得區塊鏈+的應用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矛盾是創新發展的必經之路,因為,創新是轉換矛盾的過程。一方面,在唯物辯證法中,發展的根本動力是矛盾,區塊鏈以其去中介化、可回溯和不可篡改的特征解決了中心化的矛盾,另一方面,區塊鏈的創新又催生出新的矛盾,矛盾的轉換要求我們解決舊的矛盾,并轉化為新的矛盾,在解決新的矛盾中實現螺旋式上升。

四、能量和資訊、解放與侵略

區塊鏈會是一項成功的技術嗎?前騰訊副總裁吳軍在《全球科技通史》中表示:科技發展史是圍繞著宇宙的本源——能量進行的,人類科技史本質上就是以能量和資訊為兩條主線不斷演進的歷史。

按照這個觀點,判斷一項科技是否成功的關鍵要素就是這項科技是否提高了能量的使用效率,或者提高資訊傳輸的效率。而在能量與資訊的兩個維度上,區塊鏈無疑是成功的。因為區塊鏈解決了商業世界一個最基本的問題—信任,

「信任是經濟交換的有效潤滑劑,世界上很多經濟落后可以通過缺少相互信任來解釋。」

——《組織限度》(Kenneth Joseph Arrow)

信任是達成共識的基礎,也是商業活動發生的基礎。傳統的信任機制依靠嚴格的身份和資訊核實、需要各種繁雜的手續存證、并依賴第三方的背書,這使得整個流程揉雜、耗時耗費。

而“區塊鏈+”的模式很好地解決了信任問題,時間戳證明、數字簽名、鏈上存證等過程使得資訊真實有效;流程由參與方共同管理,公開透明的平臺節省了反復核實的成本;資訊提取有效、且能夠作為合法的證據;這種高信任機制使得區塊鏈有可能成為低成本、高效率的新協作模式,在能量和資訊兩個方面都實現了突破。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

——《雙城記》(Charles John Huffam Dickens)

我們處在一個最好的時代,因為我們享受著幾千年人類發展中累計起來的優渥生活,科技將人們從農地耕耘中解放、從工業中機械性操作中解放、并創造了虛擬、互聯的生活模式。這個過程是篳路藍縷的,也讓我們處于如今得天獨厚的高科技時代。

但同時這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因為科技帶來的改變是顛覆性的、侵略性的及質變的。科技是顛覆性的,當今的科技如人工智能、數字貨幣以前所未有的態勢和力度顛覆和滲透我們的生活,衣食住行的方式相較幾年前已大相庭徑;科技是侵略性的,當電子支付在大陸興起之后,不論年紀、地區、文化差別,二維碼成為生活的必需品,這種改變是無法商榷或者拒絕的,只能“被逼”接受;科技同時也是質變的。從量變開始,突然有一天某項技術就破門而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占據和取代,上一個技術還沒熟悉,下一個又接踵而至,因此,我始終對科技抱有敬畏之心,不斷的接納和學習新的技術是唯一的出口,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暫無討論,說說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