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MeLiveAPP一線報道,由武漢市人民政府戰略支持、巴比特主辦的「世界區塊鏈大會」今日在武漢舉行,imToken創始人何斌發表主題《從錢包視角看DeFi終極形態》的演講。
會上,他指出,DeFi主要通過智能合約在鏈上實現金融工程,DeFi作為一個開放式、無需許可的方式,任何人都可以使用這個服務。從錢包視角來看DeFi的挑戰,主要體現在Key私鑰、Ga礦工費、復雜性這三點,
面對這樣的挑戰,DeFi會往哪個方向演進呢?何斌提到,DeFi主要還是要解決可拓展性的問題,鏈上網路負載和擴展能力決定未來能夠承載的經濟體量和用戶規模。以太坊2.0通過水平分片擴容方案解決擴展性問題,而對于社區而言,也有很多技術解決方案,比如ZK-rollup、OP-rollup、Plasm等在推進擴展解決方案,但目前還是處于技術驗證階段,去適應更多生態應用。
從面向錢包這個角度來看,不管是L1還是L2都處于割裂狀態,盡管看到很多L2技術方案,但是不知道會有一個怎么樣的技術路徑落地。所以,未來網路會處于并存狀態,在錢包應用層會形成網路聚合層,也就是Omni-Layer,解決上述提到的一系列問題。
核心觀點:
1. 從錢包視角來看DeFi的挑戰,主要體現在Key私鑰、Ga礦工費、復雜性這三點,
2. DeFi主要還是要解決可拓展性的問題。
3. 鏈上網路負載和擴展能力決定未來能夠承載的經濟體量和用戶規模。
4. 未來網路會處于并存狀態,在錢包應用層會形成網路聚合層,也就是Omni-Layer,
以下為何斌演講全文:
Hello,大家好,我是 imToken 創始人 Ben。疫情確實限制著我們去線下參加活動的機會,但是我們依然可以在線保持連接。相信今天來了非常多東西方的 DeFi 項目,希望跟大家交流學習,
今天我給大家帶來的分享主題是從錢包視角看 DeFi 終極狀態,
imToken,相信大家已經非常熟知,我們在 2016 年創立,專注做去中心化數字錢包,希望打造一款安全放心、簡單好用的數字資產管理工具,能夠幫助更多普通用戶管理好自己的數字資產,能夠讓大家去體驗區塊鏈這個新技術帶來的全新產品和服務。
四年多的時間,區塊鏈行業發展突飛猛進,特別是以太坊,它在 2016 年以世界計算機的愿景出發,在這臺世界計算機之上具備了圖靈完備的智能合約。以太坊作為吸引區塊鏈這塊新大陸移民的殺手锏,已經成功吸引了非常多的人才參與到生態建設中來,
在這四年里,我們看到了像 ERC20 這樣的代幣標準出現,在 2017 年我們也看到 ICO 給這個行業帶來非常大的刺激,這種方式也給到了很多項目方資金支持,使他們能夠去推動區塊鏈基礎設施的發展,然后在 2018 年 ERC721 NFT 非同質化代幣標準也得到了一些實踐,像 CryptoKitties,包括現在的 ENS 都是以 NFT 的方式呈現,再到 2019 年至今,我們也看到整個 DeFi 在智能合約之上構建的區塊鏈金融,開放式金融得到了非常長足的發展,整個生態處于一派繁榮的景象,這也是我們今天來探討的主要話題。
這些區塊鏈技術的演進離不開參與到生態共同建設中的人們,我們稱為 builder,包括像開發者、研究者、機制設計者等等,區塊鏈允許我們從各方面都能夠去以開源開放的方式參與到網路,這也是區塊鏈的魅力所在。它是一個完全開放式的網路,誰都可以來參與建設,它的整個開源開放的精神,能夠讓更多的開發者在前人的成果之上去迭代改進。同樣,目前區塊鏈非常普及流行的是社區治理的機制,它能夠匯集群體智慧,不斷地突破創新。從這個角度看,區塊鏈是真正用技術在推動改變世界。
從錢包視角看 DeFi 發展的三大挑戰
從錢包視角我們可以更直觀看到產品和用戶之間的契合點或者代溝,所以今天我更多會從錢包的用戶視角來看一看區塊鏈目前發展的現狀,以及最近蓬勃發展的 DeFi 所面臨的挑戰。當然這里面最為重要的就是我們說的產品用戶體驗,它是區塊鏈技術能否主流化的一個重要條件,
挑戰一:私鑰
私鑰本身是一個非常技術性的概念,所以要讓普通用戶去消化理解私鑰的原理和作用是非常難的一件事情。如果他不能很好的理解,也就很難真正能夠非常安全地保管好私鑰,
但是作為去中心化錢包,imToken 始終還是非常堅持通過普及教育,讓用戶逐漸理解私鑰,去理解掌控私鑰的一系列的保障措施。但這不僅僅是一個純粹的技術問題,它是技術、安全以及產品體驗的一個權衡問題,
從行業的角度來說,我們看到私鑰的解決方案也有不同的類型,比如中心化交易所這種完全托管的方式幫助用戶管理私鑰,也就是用戶的資產是交給第三方保管,這種方式還是會有一系列潛在的黑天鵝事件或風險,所以我們更愿意積極去推動非托管的方式,也就是讓用戶自己掌控自己的數字資產,
在以太坊生態,我們看到一些非常有趣的嘗試,比如智能合約錢包通過把賬戶和私鑰解耦,然后在以太坊的智能合約上呈現賬戶,讓用戶管理自己的數字資產,包括可以去設置一系列的控制權限,然后把私鑰藏在整個軟體端,讓用戶無感知。當他真的出現了丟失的問題時,也有共管人或者是叫守護人,能夠去幫助用戶去找回恢復賬戶的控制權,
還有像 TSS(門限私鑰)的分片技術也在不斷實驗落地,這個技術現在主要還是在一些大機構上嘗試,作為多簽共管的方式,TSS 是一個更加安全的數字資產管理方案,但是在用戶體驗上,還需要不斷地演進,
挑戰二:礦工費
整個 DeFi 隨著流動性挖礦帶來了大量用戶,推動礦工費不斷上漲,我們看到礦工費從幾個幾十個 gwei 一直漲到了幾百上千,導致一筆交易上鏈要幾十美金的成本,這對于用戶來說是非常大的負擔,不只是成本高,在用戶層面還有其他的直觀感受,比如說交易打包特別慢,特別是在長時間等待后,如果交易仍然失敗,還會導致礦工費成本的浪費,
這個問題的核心點在于整個以太坊網路的吞吐量,是一個關于可拓展性的問題,在解決方案上,短期層面礦工已經做出了一些行動,把原來 1000 萬的 GasLimit 吞吐量增加到了1300 萬,但也是杯水車薪,不能起到太大的幫助。以太坊 2.0 本質上也是為了解決可拓展性的問題,目前 Eth2 還在推進落地的過程中。相對中期的解決方案是社區的 layer2,這個方案是希望把一些應用和服務遷移到以太坊的 layer2 網路上,緩解以太坊 layer1 的壓力。
除了礦工費成本之外,其實礦工費本身也是一個很大的門檻。對于新用戶而言,如果沒有 ETH 其實是寸步難行的,因為任何一個上鏈的行為都需要消耗 ETH 來支付礦工費,
所以現階段來看,對于這個問題也有一系列的解決方案,比如像 Meta-Transaction 和 GasStationNetwork,這些都是通過代付機制,讓用戶能夠在沒有 ETH 的情況下,通過第三方幫他代付礦工費,對應的,用戶需要支付自己的其他代幣,另外還有 Gasless Token 這樣的新標準出現,讓用戶能夠通過在鏈下錢包簽名授權的方式,讓第三方(relayer)的網路幫助用戶去做代幣的轉賬。
在這方面,imToken 也階段性的提出了一個解決方案:礦工費加油站,希望去幫助我們的用戶解決這個門檻問題。通過 imToken 「瀏覽」頁面的礦工費加油站,用戶即使沒有 ETH,也可以通過這個功能快速將自己的其他代幣兌換為 ETH,以便后續的鏈上交易行為。
挑戰三:復雜性
我們知道 DeFi 主要是通過智能合約在鏈上實現金融工程,這是智能合約帶來的一個非常強大的優勢。DeFi 作為一個開放式無許可的協議網路,任何人都可以去使用服務,同時任何項目方也可以通過組合的方式去整合這些協議,來打造新的產品。我們把這樣的形式叫做 Money Lego(貨幣樂高)。
以太坊網路里代幣本身是一個非常好的經濟激勵機制,能夠去幫助項目方做冷啟動,吸引早期的流動性或者用戶,但是在這些協議之間,我們無限地編織組合,必然帶來復雜性的問題。
舉個例子:用戶通過超額抵押的方式,把 ETH 質押到 Maker 協議中發行出穩定幣 Dai,然后把 Dai 存入到 Compound 借貸協議獲得利息。這時 Compound 會返給用戶 cDai(存款憑證),用戶還可以把 cDai 放到像 PoolTogether(無損彩票) 這樣的應用里。然后 PoolTogether 也會返回一個叫 poolDai 的代幣給到用戶。
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到用戶的 ETH 變成了 Dai 再到 cDai 最后到 poolDai,涉及到了四個 代幣,然后這里面涉及到了三個網路協議的組合,所以整體這樣的協議組合會帶來更大的系統性風險,而且這樣的組合可能會引發一些不易被安全審計所發現的攻擊向量,放大了整個系統性的風險,而這個系統的健壯性也變成了一個木桶效應,最弱的協議可能決定了整體的安全等級。
感興趣的同學可以再了解下 Yearn,也是一個典型的層層交錯的協議組合后的復雜系統。參與其中就像步入迷宮一樣,
我覺得這樣的復雜性對于普通用戶而言是望而卻步的,因為他可能玩到最后根本不知道自己的資產在哪兒,也可能忘了自己曾經在哪個協議做了怎樣的授權,未來會給他帶來怎樣的風險。所以如果 DeFi 是這樣的一個狀態,我們可想而知,它只能服務到少數的專業從業人員,
DeFi 最終呈現的狀態
在剛才提到的三大挑戰之下,DeFi 會往哪個方向演進,它最終會呈現出來的狀態是怎樣的呢?
首先還是要解決可拓展性的問題。因為整體網路的負載和擴展能力決定了它未來能夠承載的經濟體量,以及它未來能夠去承載的用戶規模。我們看到當前以太坊的業務承載能力已經達到了極限,很多業務在資源的競爭中已經被動地被排擠出去了,或者是主動切換到了別的網路,所以以太坊很早就規劃了 2.0 的計劃,希望通過分片擴容的方案解決以太坊 layer1 的擴展性問題。關于這個方面,目前主要是以太坊基金會在積極推進。
對于社區而言,最近我們看到非常多的 layer2 解決方案,比如像 ZK-Rollup,OP-Rollup ,Plasma 等在積極推進擴容解決方案,也有一些項目已經達到了上主網的里程碑,但是目前還是處于一個技術驗證的狀態,需要有更多的生態應用和用戶遷移到 layer2 上,
但是從面向用戶的錢包的角度,我們覺得現在整體的發展路徑,不管是 layer1 還是 layer2,都是一個非常割裂的狀態。我們剛才講到 layer2,它有不同的解決路徑,但我們并不知道最終會以怎樣的一個技術路徑落地,所以未來的整個網路應該是屬于各種解決方案并存的一個狀態,對于錢包這樣一個面向用戶的基礎設施,我覺得一定是會在錢包應用這一層去形成這樣一個網路的聚合層。
我們稱這一層為 Omni layer,在這一層我們希望去解決剛才提到的一系列的問題,我們希望它能夠化解用戶賬戶跟私鑰的問題,特別是解決不同網路、不同鏈的整個賬戶間割裂的問題,同時我們也希望在 Omni layer 上能夠去化解私鑰挑戰的問題,也要幫助用戶去解決他使用網路時的費用問題、跟網路交互的效率問題,還有參與到網路活動時的復雜性問題,
這一系列的問題得到緩解或者說化解,我們才有希望說能夠讓更廣泛的更主流的這些普通用戶去積極擁抱這項新技術,去使用區塊鏈帶來的新應用和服務。
所以關于最終呈現的狀態,我們可以看到 layer1 可能主要來保障底層資產的安全,包括整個數據在鏈上的狀態和最終確定性,然后在 layer2 解決可拓展性的問題,讓低成本、高效率的網路能夠滿足普羅大眾的日常使用需求,
我們認為目前大部分復雜的 DeFi 協議不太適用于普通用戶,不管它是在 layer1 還是在layer2 上去部署,對于普通用戶而言,他們可能只要簡單地持有代幣就可以了,也就是說 DeFi 的金融工程最終對普通用戶所呈現的狀態可能只是一個代幣,這個代幣是服務的抽象化和對象化,它也是面向用戶的最好的表達方式,
代幣作為一個最小的經濟單元,能夠幫助整個 DeFi 在復雜性危機之下去規避掉一系列的問題。
比如說像預測市場,它也可以去發行一些預測的代幣,最近 Gnosis 就美國大選發行了兩個代幣,一個叫 yes trump,一個叫 no trump,所以如果你想猜美國大選的結果,就可以通過購買代幣的方式來參與,這個就是我們說的用戶可以通過代幣的方式參與到網路的金融活動中去。
對于用戶而言,這種極簡的方式對應的狀態只有兩種,有或沒有。「有」這個狀態就意味著用戶持有代幣,有權參與 DeFi 協議里面的各種服務和應用,或者是把代幣轉移出去進行交換,要么是換回另一種代幣,要么是換了一個商品和服務回來。
所以綜合起來,我們希望看到的是用戶可以在 Omni layer 這個網路層以持有代幣的方式間接地參與 DeFi。這種模式下,它的原生資產非常安全地保管在 layer2 上面,DeFi 協議或服務提供方在 layer2 以 warp token(錨定代幣) 的方式把它發行出來,讓用戶可以非常簡單地持有。同時這些 wrap token 也可以在 layer2 的網路里非常高效低成本地流轉,
今天我帶給大家的分享主要是我們在 imToken 工作過程中對于 DeFi 未來發展,區塊鏈未來發展的一些猜想,我們拭目以待,
最后我們也希望各位區塊鏈生態的參與者,一起來協同創造,然后共同迎接這些挑戰。今天的分享就到這里,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