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的金融危機,索羅斯做空泰國。當時泰國有600多億美元的外匯儲備,索羅斯用了百億美元加杠桿就把泰銖做垮了,泰國的幾百億美元不到一個月就殆盡了。當時港幣也同樣遭到了攻擊,后來大陸出手打了一場港元保衛戰,為克服亞洲金融危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這就是外匯儲備的用處。
假如20倍的杠桿,3萬億外匯,本金理論需要1500億發起攻擊,國際上的對沖基金雖然夠多,但能組織數家財團聚資提供20倍杠杠的3萬億是不可能的。而且大陸的外匯是固定浮動,不是自由浮動,一個重擊本金就沒了,任哪個對沖基金都沒這個承受能力。
如果未來大陸的國力繼續增強,人民幣的流通性增強,成為世界最主要的外匯儲備,到時候也不需要這三萬億的外匯儲備了。
匯率穩定的同時,資金的流動性肯定是減弱,其實這30000億的外匯儲備里,其實能控制的就只有幾千億,有一半是外債,三分之一是外資,如果人民幣貶值,大陸外的投資者就會流向美元來保證資產的保值,大量資本會外流,造成人民幣的進一步貶值,達到一定程度后,國家外匯儲備減少,最后無法償還國際債務,就引發金融危機了。
至于為什么會穩定在3萬億美元左右?
2006年開始,已經有1萬億的外匯儲備了,那個時候也是在摸索中,不知道多少外匯儲備是最佳值。直到2014年,國家經濟增速放緩了,擔心人民幣加速貶值,于是設置了不低于3萬億外匯儲備的底線。2015年的時候,IMF決定接納人民幣加入SDR貨幣籃子,成為美元、歐元、日元、英鎊之外的第5種貨幣,當時的入籃標準就是3萬億。
2. 保證進出口貿易的穩定性和競爭力
足量的外匯儲備可以控制進出口時,外匯的交易不變質,不升值,比如央行直接從商業銀行中購買外匯,為了避免商業銀行把這筆外匯儲備的資金拿去房貸,導致通貨膨脹,貨幣不穩。
這樣做好處是可以增強抵御風險的能力,但是讓整體國家經濟開始嚴重依賴ZF投資模式和房地產經濟結構,強行控制了銀行的流動性,以及造成資本浪費。為此國家也確實在調整,目前就是通過互聯網科技行業+高新技術來提高社會生產力和制造業的競爭力。
只有整體經濟模式得到轉型,人民幣在國際上的流通率達到一個程度,這外匯儲備就可以適當降一降,甚至歸為0也不是不可能。
3. 穩定國家的地位
如果大陸哪天需要對外借債了,應該是沒有哪個國家會拒絕的,畢竟外匯儲備的體量擺在這。同時,當世界爆發經濟危機,匯率極不穩定的情況下,大陸也可以成為世界少有的“諾亞方舟”,人民幣成為避險黃金般的存在,這都是巨額外匯儲備帶來的好處。
總之
這個3萬億的數字是不斷浮動的,目前因為各方面原因,大家對美元的信心有所減弱,如果大陸經濟結構調整順利,這個外匯儲備的數字在未來降到0也不是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