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盲目炒作已將NFT的真正價值帶偏

證券時報記者 王君暉

今年以來,不僅“元宇宙”爆火,NFT(Non-Fungible Token,非同質化代幣)也掀起一波波炒作熱潮,3月份,數字藝術家Beeple的NFT作品《每一天:前5000天》在佳士得拍賣行以6934萬美元成交,創造了全新的世界拍賣紀錄。當代大陸超寫實畫派的領軍人物冷軍的一件繪畫作品被現場焚燒,并生成加密藝術NFT,最終以40萬元成交。Twitter公司CEO第一條推文作為NFT資產對外轉讓,以1630.58ETH(約290萬美元)成交,

NFT最初走紅于藝術圈,因為NFT所能提供的數字資產確權、流轉、交易解決方案天然地解決了畫作、音樂等藝術作品的數字版權問題,藝術家通過NFT,不僅可以將作品確權,還能通過智能合約,從每一次作品的流轉和交易中獲得相應的收益。這與傳統藝術作品“一錘子”買賣截然不同,給藝術家更多權益保障。

而NFT之所以“出圈”,是因為在可見的未來,有望與現實世界中的更多物品結合,未來更多的現實資產(比如房地產、汽車等)都有望大規模上鏈,以NFT形式存在和流通,以金融市場為例,各類金融票據在流通和交易過程中承載大量資訊,如果與NFT結合,不僅能夠確權,還便于追蹤,私募股權、私募債、信托份額,甚至房地產在內的一些傳統資產,也可以通過NFT這種方式進行上鏈和數字流通,另外,未來各類NFT資產的交易本身就可以形成一個細分的金融市場,更長期來看,如果再結合預言機體系的應用,NFT可能會極大地加速實物資產上鏈和數字化的過程,從而進一步完善價值互聯網,這也正是“元宇宙”中經濟系統構建的基礎,

設想雖美,也需要看看現實,作為“元宇宙”的重要組成要素,NFT有獨特的價值,但目前各種花樣百出的炒作,已經將對NFT價值的關注方向帶偏,NFT的真正價值是為現實世界的物品提供一個上鏈渠道,充當物理世界和區塊鏈世界的連接橋梁,而非任意創造一個概念性頭像、圖片等以“天價”交易,互相抬轎子,制造噱頭。近期就有所謂“幣圈大佬”自稱以1050萬美元購買了一個NFT頭像,結果被曝出是自賣自買,作品拍出6934萬美元天價的Beeple,在接受《福克斯》采訪時表示,NFT的價格絕對是一個泡沫。

當前NFT作品交易中存在巨大的泡沫實際上已經是一個共識,但仍有玩家樂此不疲沉迷其中,很多玩家將目光聚焦在NFT這一形式,而非作品或資產本身,是因為這一形式有炒作的價值,不難理解,穿越時間的迷霧,價值最終會回歸作品,一旦市場熱度相對降低,隨風炒作的現象逐步冷卻,那么當前諸多千奇百怪的NFT的資產價值也會大打折扣,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暫無討論,說說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