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業和互聯網行業在IT建設上最大區別在于:銀行業考慮的不是技術能力,也不是人才數量和質量,而在于開始建設時的時間點和需求。
上世紀銀行業有錢,也有準確的業務需求,最主要的是業務變化很慢,需求風險低,業界沒有Hadoop等開源的產品,甚至連IBM自己都沒有Unix服務器。
銀行業唯一的選擇就是大型機,再加上那時的富士通、日立、天騰等都不如IBM好,所以銀行業就自然而然的選擇了IBM大型機。
大型機和超級計算機的區別在于:超級計算機是將所有的數字技術都集中在嘗試解決單個的問題上,而大型機所有的計算能力是用來執行數十億的小事務。IBM大型機被稱為是“云計算時代最強大的交易系統”,它主宰了“非x86”的主機市場,占了大約75%的市場份額,每天處理超過300億筆交易,超過了谷歌的日搜索量。
比如:IBM z14擁有32TB的內存,可以在單個系統上每天處理120億次事務,運行Java工作負載要比x86快50%,并且可以執行1000個并發的NoSQL資料庫。
新一代的z15和z14相比:處理器核心數從170個增加至190個,單線程性能提升14%,最大系統處理能力提高25%,內存增加25%,壓縮吞吐量提升17倍,I/O通道增加20%。Z15的推出也讓IBM的擺脫了過去幾個季度的困境。
- 2020財年第二季度:IBM Z收入增長69%
- 2020財年第一季度:IBM Z收入增長59%
- 2019財年第四季度:IBM Z收入增長62%
如今IBM大型機處理87%的信用卡交易,每年有290億次ATM交易和40億次旅客航班預訂都是通過IBM的大型機處理的。更加令人驚嘆的是全球68%的生產工作負載是在IBM大型機上運行的。
IBM也并非造了個大型機那么簡單
銀行業除了依賴IBM的大型機外,還對IOE(IBM、Oracle、EMC)框架產生了巨大的依賴性。
比如:招商銀行能在幾分鐘內把總行核心業務真從深圳切換去上海,用的是IBM的i系列,自帶的DB2資料庫,自帶的中間件,自帶的通行包,自帶的郵件支持。TIMI的設計讓現代黑客用盡各種招數。
IOE提供了應用程式以外的所有“基礎軟體”,包括了操作系統、中間件、資料庫等,并且這些“基礎軟體”的源代碼是不會對外公開的,銀行業的很多業務都是基于它們開發的。IOE框架從單機的性能、安全性、穩定性、擴展性、可靠性和高可用架構來講是領先的,銀行業都是在守成,很難脫離IOE。
銀行也沒有這個技術,就像航空公司也不會自己造飛機一樣,因為它們的飛機也是買來的,剛買來怎么的也得用10多年才替代吧。銀行業想去IOE的路線只可能是:有一個新的業務需求,甚至是對內部人員使用的系統開始在去IOE的環境下建立起來,才能慢慢的侵蝕IOE建立的高樓大廈。如果現在新開一家銀行,讓BAT的高手去弄這樣一套東西,順帶去個IOE,代價不見得比用IOE要小。
綜上所述
銀行業一直使用IBM,跟IBM出現的時間節點有很大的關系,其他同類的產品包括x86也很難做到IOE框架的優秀程度。IOE框架的幾十年深耕,再加上銀行的業務流程的復雜程度。銀行就算打出了去IOE的口號,也只敢做小范圍的嘗試。
以上個人淺見,歡迎批評指正。
認同我的看法,請點個贊再走,感謝!
喜歡我的,請關注我,再次感謝!
核心暫時是不可能替換的,都是外圍系統的替換
很好笑,到底了解銀行系統多少
所以,自主可控還是要靠被制裁。制裁令一下,這些理由都沒意義,不換也得換,沒辦法也得找辦法。
現在核心銀行系統已經開始替換ioe,從大行開始,留意下新聞都知道。
換核心系統硬件簡單,重寫核心系統也不是難事,但是要把這幾十年的歷史數據遷移出來不是一般人能搞得定的!何況金融數據有很多特殊性的,比如交易后需要回退的數據必須保存全整業務關聯記錄等。
銀行系統早都換了,別的不知道,四大行都已經全面換大陸了
在改了,估計5年左右核心都淘汰掉ioe
某些小商業銀行早就脫離了依賴IBM的大型機。
只要能滿足業務要求,就絕不更換系統。這點錢銀行不看在眼里,但是出了故障誰來背責任?小企業賠得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