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仙草小刀(推特用戶)
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
跟幣圈結緣,是18年初進了家初創公司,公司有三條產品線:硬件錢包、交易所、ICO平臺,硬件在深圳生產,我負責開發行動電話App。錢包不是當時的主營業務,所以產品經理和BA都是其他組的人抽時間搭把手,整個組只有我一個人算是全職,
那段時間壓力很大,但也很興奮,瘋狂讀書、讀源碼、畫腦圖、做筆記,BIP、EIP幾乎看了個遍,每天學到深夜,清晨起來去游泳館游上半小時,到公司喝杯咖啡,就又投入到新一輪學習和coding中。
當時最大的動力,就是一夜暴富的夢想。
期間加入了DappReview的創世群,參加星云開發者大賽,寫了人生中第一個dapp,
也加了許多微信群、電報群,還收藏了一個從產品路線、創始團隊背景、技術實力……等各個角度給代幣打分的網站,每天上去看最近的分析文章,看到打分高的就買一些,跟自己說,雞蛋不能都放在同一個籃子里。再后來我就出現在了許多維權群里,這是后話。
同事苦心勸我,這個產品好壞,跟幣價高低沒有任何關系,你看那些17年拉上天的幣,哪有什么技術和產品,真能做出東西來的,他發的幣也不一定就值錢,奈何我根本聽不進去,
每一份白皮書都讓我心潮澎湃,仿佛看到了無限美好光明的前景和錢景。
直到我買了EOS,看到它一天之內漲了40%。
那時我還年輕,不知道命運的每一份饋贈,都在暗中標注好了價格,
這份禮物的代價就是,在以后漫長的歲月里,我一直走在回本的路上。
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18年虧本的方式簡直數不勝數,
跌跌不休的大盤、高位被套的EOS、打著世界杯旗號的WICC和SOC、一堆人輪流在朋友圈發視訊喊利好的火幣……回想起來,當時完全沒有投資邏輯,更不懂倉位管理,看到有人喊單就沖,然后追漲殺跌,一直是場外賺錢彌補場內虧空,
然而這些都還好,因為不管大盤也好,柚子火幣也罷,再怎么跌也是有個底線的,充其量是看著本金減少一直焦慮罷了,
轉過年來,我迷上了dApp菠菜挖礦。
猶記得陸老師和牛總一步步教會我計算挖礦成本,計算莊優,又在我上癮之后苦口婆心警告我不要倍投,
可是我沒聽。
當骰子連續開出六七把大,而押注已經到了上限之后,我終于明白了一個道理:倍投是歸零的最快途徑,
然后我就進了號稱戒賭群的JKR家人組,進去后發現一個比一個賭的厲害。那是一段很開心的歲月,因為幾乎每個人都在虧錢,都在討論如何回本,四處薅毛。
大概到了五六月份,一種赤裸裸的盤圈dApp爆發了,它完全拋棄了游戲性,直接聲稱每日回報率百分之多少,回報率哪里來的?拉人頭。后進場的人的投資拿去給前面的人當分紅,聰明的大陸玩家又一次發現了規律,就是我先把腳本寫好,一開盤就把代幣投進去,只要我能成為最早進場的那幾個人,只要項目方能繼續拉人進來,我至少虧不了,
這個事情發展到了極致,就有個網站喊出了roi 333的口號,每日回報33.3%,上線3天,總交易額達到1億波場,大概是300萬刀,然后就在第三天晚上,在早期用戶很開心的等著比誰跑得快的時候,項目方率先跑路了。
被項目方割得死去活來,也看了許多智能合約攻擊案例之后,我忽然醒悟,為什么同樣是程式員,我就只能等著被項目方收割,而不是主動出擊?
接下來改變了思路,學起了solidity、nodejs,把以太坊和EOS上的攻擊手法看了個遍,什么假幣轉賬、數值溢出、越界下注、隨機數攻擊、自我轉賬,能用的都用上了,大概搞了72個合約,賺了……200多刀,總歸是動手比較晚,那些被發現過的漏洞基本都被堵上了,
陸陸續續幾個月,還是虧的比賺的多。最慘淡的時候,連幾十個波場的羊毛都要去薅一下。
Unn在群里說,小刀哥進幣圈就是來消費的。
又過了幾個月,辛辛苦苦攢出來2000個bnb之后,便遭遇了從業生涯中最大的滑鐵盧——一個號稱“零熵項目“的資金盤,
白皮書里面這樣寫:
“絕大多數項目要么是用豪華的技術開發團隊開發新的公鏈 (高TPS,分片,還有一些奇奇怪怪的功能),要么是基于已有公鏈開發補充協議從而修補一些不完善的功能。然而,自以太坊之后,并沒有哪一個項目能夠引領區塊鏈下一輪的技術革命,”
“我們對自己的定位就是低熵甚至是零熵,即通過重視社區聲音,和社區通力合作,高效調配開發和資金等一系列的措施達到,簡而言之就是分布式治理(社區治理),把錢花在該花的地方,不消耗過多的資金,將成本損耗降到最小,以此來維護幣價,”
簡而言之,就是“不做事,只拉盤”。
剛開始的時候,我只覺得這種項目簡直太好笑了,就算是17年那些ICO跑路、大陸公鏈慘不忍睹,你這種一看就要超級瑪麗的幣難道比他們能好到哪里去?
看著推土機一天天往上推,看著45度上揚的K線,我漸漸笑不出來了,
后來我咬牙梭了進去,
之后的每一天都是幸福和快樂的,直到它崩盤為止。
崩盤離場之后,我又相信了創始人許下的鎖倉x個月,以不少于xx價格回購的承諾,把剩下的所有本金都鎖了進去。
過了不久,他就跑路了。
接下來的幾個月里,我一直在反復思考,我為什么從頭到尾一直在虧,問題究竟出在哪里?
是因為總是接到二手消息給人接盤;還是容易沖動上頭,輕易相信項目方的話術;又或者是倉位管理不對,加上沒有投資邏輯;還是新人容易犯的錯誤我全犯了個遍?
困惑迷茫中我胡亂讀了很多東西,印象最深刻的是墨客、約翰、比特傻三個人寫的文章。
約翰說:
墨客說:
比特傻說:
那一刻我仿佛有了醍醐灌頂的感覺,幾年來的經歷一幕幕浮現:
喊著FT 100、別墅靠海的張健跑路了;
EOS三浪打完,價格甚至就沒再超過50人民幣;
BNB在IEO的故事講完以后,從39刀直落到9;
……
每個天王級項目最后都成了天亡級。
去你媽的,老子再也不信任何價值投資了!管它什么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可追溯,我只關心能不能搞到錢。在這個賭局里,我要比大部份人沖的更早,撤的更快!我恨恨地想。
機會很多,而我的本金又一次沒了,
風起青萍之末
幾個月后,Comp發幣帶來了defi盛夏,而陸老師在oks一戰成名,第一個月我甚至猶疑了很久,直到判斷出來憑實力實在賺不到錢之后,咬牙掏月費進了群。
進群后就陷入了更深的焦慮,每個人都在快速賺錢,那速度幾乎是把幣圈當作了提款機。而我本金太少,以太坊上的礦沒有一個是能挖的起的,于是只能各種沖沖沖。跌10個點止損,翻倍就跑。什么BAL、CRV、YFI、YFII、葡萄、泡菜、紅薯、壽司,我統統沒挖過,只在1000刀的時候買了點YFI,2000刀拋光,當時AR還是可以在1.2到1.8之間來回高拋低吸的,BAL也是每周發幣前賣出,發完幣砸盤后買入,完美波段,直到有一天波飛再也上不了車為止。
陸老師在復盤時說,
很遺憾,雖然身處其中,但我卻對此一無所知,給我留下更深刻印象的,只有Uniswap大賭場,Yam最經典的那句“對不起,我們失敗了”,還有墨客把JST喊了15倍。
Comp打響第一槍之后,仿佛整個幣圈的資金都在涌入Defi,陷入了一個錢比項目還多的情況。哪怕沒有白皮書沒有網站只有電報推特的項目都有無數散戶在沖,于是7月份幾乎每個沖了的項目都在賺錢,而到了8月,幾乎每個新上uni的都在跑路。當時有個說法是,池子只有個位數以太的不要碰,有兩位數的可以少上,有三位數以太的就可以賭一下了,這三個檔次分別叫做:土狗 -> 精品土狗 -> 嘯天犬,
所幸群里總結出一條規則:陸(陸老師)牛(牛總)墨(墨客)貓(貓皇)刀(卯金刀)這五個人至少有三個人在車上的項目才能上,才避過了無數土狗。
JST 15倍之后,熱度來到了Justswap上面,記得當時最早的幾個幣是Ank、DZI,花樣還很多,要去Discord搶白名單,搶不到的只能沖超募額度,那時候真是激動人心,Discord頻道一開放,就看消息噠噠噠噠往上崩,研究了好幾天的機器人,無果,只能拼手速網速。到了上幣當天,搞笑的來了,正經的幣全都上不去Justswap,反而假幣接二連三的冒出來,大家瘋狂嘲諷:發假幣的都是經驗豐富的程式員,發真幣的可能是剛畢業的,
DZI搶到了白名單,開盤前在場外掛五倍價格沒賣出去,開盤后收到發幣便只剩兩三倍了,不想低價出手,就只能跟后面搶到的TAI一起挖珍珠,而后開啟了瘋狂奶幣模式:
- 在訂閱輪項目方計劃募集超募了420多萬刀,沒有跑路而是退幣,信用和資金儲備值得信賴,
- 開盤后,白名單和訂閱輪的籌碼已經發放完畢,該砸的都砸了,但幣價能夠穩住,讓這兩輪的人都沒虧,說明項目方有強大的控盤能力。
- 基于以上原因,低價籌碼基本已經換血,項目方可以輕裝前行
- 孫哥要蹭DeFi熱度,在JustSwap上打造百倍幣計劃,從以上三點來看,DZI勢必是首選,
- AMPL的仿盤邏輯,玩過的人自然清楚,這種項目最需要的是熱度,而孫哥一來有錢,二來有造熱度的能力。所以DZI在孫哥的JustSwap上必然能夠穩健前行,成為波場上為數不多的幾個百倍幣之一,
- justswap上線 后面跟著dzi 然后珍珠 珍珠又給dzi和usdj賦能 明顯是波場生態的一盤大棋。如果dzi成為百倍幣,那么珍珠的目標就是yfi,
墨客說,小刀為了賣TAI的白名單都要瘋掉了。
可不是快瘋掉了么,進群兩個月,看著整群的人每天都在數錢,想賺點Skale和Near代投費,熬夜不說,CoinList還屢屢當機,熬了幾夜就再也撐不住了。
8月28號那天,YFI已經拉到了1.8萬刀一個,船長說,“又一個跟YFI一樣的機會擺在你們面前,珍珠1.8千一個不過分吧,”玩笑歸玩笑,但珍珠當前確實具備了天時地利人和:波場開始開啟造富效應,孫哥拼命造勢,錯過了YFI的資金大量涌入,波場低廉的交易費用是散戶的不二之選。理智告訴我這是空氣挖空氣的套娃模式,但情緒上已經徹底Fomo。尤其是看到場外200刀一個收來的珍珠,一覺醒來變成3000以后,
9月1號,YFII上線幣安,高師傅8848的預言成真。
9月4號凌晨,珍珠開挖鮭魚,YFI在那之前已經突破三萬,市場情緒和流量達到了頂峰,波場系完全罔顧大盤暴跌10個點的事實,白名單1刀的TAI沖到了50刀,珍珠6000刀,每個群都在喊8848這個口號。
倆小時后,徹底崩盤。
資金蜂擁而至,沒人接得住二池拋壓,
那夜只睡了一個小時,起床后就連justswap都已經上不去了,匆匆忙忙調合約把珍珠蘿卜全都拋掉,還算是走的及時,利潤回吐有限。
馬上幣安就出來了BSC(幣安智能鏈),漢堡、Bake、吞拿魚,一個個流動性挖礦紛至沓來,還有個燃燒BNB兌換的斯巴達,崩盤的速度越來越快,以太坊以周計,波場以日計,BSC則是以小時計。像吞拿魚和后來出來的南瓜,基本上就是二池剛開就死,斯巴達燒完之后,在久遠的歲月里都只見灰燼,
到了16號,我算了下從最高點起的幾個產品跌幅:
珍珠跌到1/9
TAI跌到1/25
月亮跌到1/60
蘿卜跌到1/70
鮭魚跌到1/400
吞拿魚跌到1/500
挖不如買的盛況,似乎再也沒來過。
17號,Uniswap發幣,一天之內上齊三大,按當時價格4刀左右算,一個普通地址送了大概800刀代幣,又是上車下車互道珍重的時刻,我4個地址開開心心全賣掉了。8個月之后,它飆到了45。回頭看,那應該是幣圈規模最大,也最值錢的一次空投了,可惜發幣時正值低潮期,許多人都毫不猶豫地賣成了u,
都說是買在無人問津處,賣在人聲鼎沸時,到頭來總是知易行難啊!
Defi全線崩盤后,感覺身體也撐不住了,索性好好休息了一陣子,順便重讀《敘事經濟學》和《隨機漫步的傻瓜》,又有了新的感觸。
去中心化金融的概念19年就已經有了,然而流動性挖礦給它賦予了全新的風尚,隨之而來的造富效應又令無數人趨之若鶩,從ICO、FCoin、dapp、IEO到DeFi,每一波敘事都帶來了大行情。對賺錢的人來說是行情,對虧錢的人來說則是騙局,當然行情最終也會淪落成騙局。
八月底到九月初的兩周,仿佛經歷了人生的二十年,當知道結果已經注定的時候,最好的辦法就是在開始的時候沖進去,在大部隊入場的時候退場。但可惜當最后這波人開始FOMO的時候,自己卻沒有做到及時撤退,而是被情緒感染的繼續持幣觀望,回吐了大量利潤。今后當謹記:最好的故事,殺最多的人。
所幸把這幾年的虧損全都賺了回來,還有不少盈余,
春游浩蕩,是年年、寒食梨花時節
十二月的DeFi跟之前的DeFi有什么區別?之前的按照大陸時間都得熬夜,熬不過,一覺醒來錯過很多密碼,現在的大陸需要早起,于是就可以很輕松愜意的操作,等著大陸起床發現Base砸盤已經好幾輪了😂
算法穩定幣在各個群里瘋狂Fomo,似乎都沒人在關心大盤,AMM和流動性挖礦轉眼就好像淪落成了古典DeFi,
8號那天在etherscan上目睹了Basis崩盤、大戶救場、有人趁機抄底割大戶、大戶割肉、又有人抄底結果一分鐘虧20點….等全過程,幾十萬幾百萬的進進出出,看得目瞪口呆,
Basis崩盤、復活、再崩盤、再復活……幾輪之后,新一代算穩Frax出世,這是第一個由抵押品和算法共同支持的穩定幣項目,我當時感嘆說:從沒想過炒幣賺錢會如此艱難,我為此學了solidity,學了nodejs,學了智能合約攻防,重修了數據結構,研究了非理性行為和經濟學原理,但終究沒想到,有一天會遇到無可逾越的高山,兄弟會背叛你,金錢會誘惑你,只有數學不會,不會就是不會,
去年9月到今年1月,這幾個月里我處于完全懵掉的狀態,除了挖挖礦賺點零花錢,什么都不敢做,買了就被套,割肉就漲,幾乎回到了剛進幣圈時的樣子,1.8買壽司,1.2割肉,利潤回吐一小半。痛定思痛,決定空倉觀望。
那時候也就在Frax的仿盤Pegs還賺了些,一來是沖了頭礦,二來是不貪心,賺了就撤,寧可少賺也不能虧。
在無盡的虧損和割肉中我終于領會到盈虧同源的道理:
接下來,空倉見證了比特幣站上兩萬刀關口,機構牛市來臨。于是整個幣圈都在往死里買幣。踏空的感覺出奇難熬,看著一萬六梭哈的牛總資產不斷新高,看著灰度不停加倉,比特幣一點點沖五萬,忍不住哭喊,“求求你們過個年吧,別賺錢了!”
這一輪講故事的邏輯確實變化太大了,認知跟不上就是統統踏空:
Mir賣飛了,Cake賣飛了,每一個礦幣,每一天,都在經歷上車下車互道珍重的時刻。
踏空的人不斷懷疑人生:誰在買這種垃圾幣?
上車的人則回頭嘲諷:誰在賣這種價值幣?
有一天忽然看到了Autofarm,BSC上的機槍池。第一次看到時幣價400,第二次1000,第三次看到時tvl已經破億,忽然意識到它可以講一個很好的故事,那就是成為bsc的第一機槍池,跟YFI對標,如果tvl可以到10億,甚至上了幣安,那么幣價破萬也不是不可能的,于是在1500的時候上了車,又一次開啟瘋狂奶幣模式。
記得那天,除了吃飯喝水上廁所,屁股就沒從椅子上離開過,在每個群里不停宣傳Autofarm;而后每天早上打開電腦第一件事,就是去每個群再講一遍bsc第一機槍池的故事,
9天之后,tvl破了10億,幣價上了9000,感覺接下去雖然可以穩穩上萬,但空間畢竟有限了,到了換賽道的時候,于是下車,換成了170的bnb和7刀的cake。
換車第二天,bnb直接拉破了300,cake 18,
Defi入場本金百倍。
那天的心情總得來說還是蠻平靜的,發了倆紅包,一條朋友圈,一條微博,紀念一下。心里很清楚,走到現在主要靠的是運氣和行情,個人努力只是一小部分因素而已。火幣的火葬鏈、幣安的黑客鏈、OK的難產鏈、Matic的砍頭鏈,跑路土狗、閃電貸、項目方監守自盜……每條鏈上都有無數的坑,但凡行差踏錯幾步,歸零也是尋常事。
群友說:“小刀哥讓我明白,只要不離開幣圈,哪怕破產了,街上撿撿塑膠瓶,都能翻身的,”
回想起來,這些年撿過的東西確實不少,coinbase的earn,keybase+xlm的聯合空投……但如果不是遇到了行情,跟對了正確的人,也就是繼續撿下去而已。
那天我選擇了繼續重倉BNB和Cake,在Notion上開了個文檔寫到:
幣安大力扶持cake,跟uni競爭dex的賽道,cake向上還有很大空間,
coinbase上市的預期,會給bnb打開天花板,
幣安的ieo新玩法,會繼續刺激bnb上漲,
等cake的ifo上幾個到幣安,等幣安的launchpad打新玩法再來幾輪,逐漸減倉bnb和cake。
欲買桂花同載酒,終不似,少年游
The most crowded investment opportunities are NEVER the best ones.
Coinbase上市的預期帶動著平臺幣一路飛天,BNB一路高歌猛進破了600,所有群都在喊,于是我開始掛賣單離場,一路掛到635。倉位越減越輕越舒適。
千軍萬馬蹭以太,仿佛就在幾天的時間里,馬蹄、馮提莫、雪崩、虎符……紛至沓來,哦,當然還要算上那個要等到熊市才上場的ok難產鏈,賺錢效應當然是有的,四年前的英雄鏈太空鏈不是也讓一部分人暴富了嘛?但我已經不清楚再繼續玩下去的話,到底是在挖礦,還是會成為別人的礦,
退了許多許多群,拿著3/4的穩定幣游山玩水,錯過了狗狗、shib的動物幣行情,錯過了Neo 150、EOS 15、BCH 1600的老主流飛天,也逃過了419、520、621的幾波瀑布。
這期間,有一天復盤的時候,發現了老陸在1月4號到10號之間給出的建議:
回看1月10號那個時間點,sushi 4、grt 0.3、uni 5.6、波卡9、comp還不到200,若是無論重倉哪一個幣,少則三五倍,多的七八倍,遠遠勝過這幾個月辛苦挖礦或是小倉位打野的收益,
于是我就陷入了深深的迷茫和焦慮,
列表里的這些幣,uni有過,sushi有過,bal也有過,要么是波段波飛,要么是快進快出割肉,為什么一個都沒拿住?密碼寫的明明白白,為何我會眼睜睜錯過?
是因為沒好好學習嗎?有可能,
立夏說,“我雖然也比較辛苦,但不是操作,而是深度看大趨勢和一些好賽道的機會,我主要的投資方式,就是買了可以拿很久的,我每天累,只是因為學習累。我不需要那么多機會,一般出手就是重倉,重倉翻幾倍比螞蟻倉幾十倍強,先好好樹立大局觀,”
是因為性格問題嗎?也有可能,
本初說,“小刀哥,你特別容易急,一追,然后就想著割肉。其實賺錢不是啥錢都賺,主要是要等到確定的機會,重倉出手,”
但這些似乎都不是根本原因,
我帶著這個疑問開始胡亂讀書,順便清理一些之前收藏下來的公眾號文章,忽然看到“禪與宇宙維修藝術”的一篇文章,題為《認識你自己,才是投資這件事的終極樂趣》,里面說:
那一刻我又一次仿佛被閃電擊中,幾年來被eos割,被wicc割,eos鎖倉挖HPT被割,eos開大會又被割,dapp挖礦被割,資金盤跑路被割,抱著絕望的心態投了跑路人的下一個項目繼續被割,匿名項目xmix跑路被割,yam“我們失敗了”被割……我的幣圈史,完全就是一部被割史,我沒有過賺錢的經驗,只有被割和如何避免被割的教訓,這也就導致了我完全是基于如何避免虧錢的想法來操作的,我不知道怎么在牛市賺錢。所以賺了就跑,虧了就割,這是其一。
其二,我對幣圈的認識是什么呢?是龐氏騙局,是敘事經濟,是生生不息的資金盤,在這種認知的基礎上,必然會有沖得早跑得快的操作模式。這種手法不能說完全不對,但卻導致了我從來沒有沉下心來好好研究一個幣,一個賽道,重倉長線埋伏吃到大肉,每次買幣的時候覺得可以拿三個月,或是三個星期,過上三個小時就賣了。
要從根本上改變操作,還是要先扭轉認知,
我后來想,也許“波粒二向性”用在幣圈也很合適。它同樣會在不同條件下展現出價值投資和資金盤的不同性質,倘若只看到價值投資的屬性,結局可能是多年乃至無止境的套牢,倘若只看到資金盤的屬性,也會錯過長線埋伏的機會。
去年一起奮斗的戰友們,有人繼續專心做產品,研究元宇宙、NFT;有人建了收費群又不收費了,每天快樂休息打電動;有人做收益聚合一戰成名自由了;有人創業做游戲了;有人退群結婚了;有人去做一級了;只有一個大佬依然每天活躍的像個老韭菜,
回想起來,似乎從鮭魚開盤的那一夜開始,我就再也沒有打坐過,熊市虧錢,牛市虧身體。熬到現在,也該把生活習慣恢復如常了。
好好讀書、鍛煉、陪伴家人,把禪定的功夫重新撿回來,
人屆四十,投資這條路才剛剛開始。
陽明先生說,“立志用功,如種樹然,方其根芽猶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葉,葉而后花實。初種根時,只管栽培灌溉,勿作枝想,勿作葉想,勿作花想,勿作實想,冥想何益?但不忘栽培之功,怕沒有枝葉花實?”
與同行諸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