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說作者 | Colin Wu
本期編輯 | Colin Wu
近日,以騰訊、阿里巴巴為首的旗下 NFT 平臺,在接受相關監管部門溝通后,紛紛刪除了 NFT 相關字樣,改名為“數字藏品”,
10月31日,國家版權交易中心聯盟聯合大陸美術學院、浙江省杭州互聯網公證處、央視動漫集團、湖南省博物館、螞蟻集團、京東科技、阿里拍賣、騰訊云等多個機構共同發布了《數字文創行業自律公約》。一套具有大陸特色的 NFT 模式開始形成,包括11項共識,分別為:賦能實體經濟、弘揚民族文化、促進行業發展、堅持原創正版、保證價值支撐、保護消費者權益、聯盟鏈技術可控、維護網路資訊安全、杜絕虛擬貨幣、防范投機炒作和金融化風險,以及防范洗錢風險。
NFT 沒有遭到一刀切的監管,對于大陸行業來說是幸事。但這種大陸特色的 NFT 會成功嗎?我們不得而知,但至少,它與目前西方世界的 NFT 邏輯完全不同.
第一,驅動邏輯。
今年NFT 潮流形成的核心原因,依然是加密行業的邏輯,形成了不斷交易的市場平臺,以及產生了 NFT 的社區與交易者,這一切的背后是快速得到的利益。交易獲利依然是 NFT 流行開來的核心原因。OpenSea 總交易量已經突破100億美元,日交易量穩定在5000萬美元左右。參與者中大多數是為了獲利,而非收藏。
大陸式的“數字藏品”,要求“堅決抵制任何形式的數字文創作品價格惡意炒作”,能否開放交易也暫未可知(螞蟻鏈為持有180天后),拍賣行也很難參與,因此在這個本質驅動屬性上就有所不同。
第二,確權邏輯,
NFT 獲得主流認可的第二個原因,是基于去中心化公鏈為數字藝術品帶來確權與流轉,數字藝術品的收藏變得成為可能。正因為數字收藏品容易復制、侵權,區塊鏈才顯得更有價值。為確保 NFT 的所有權確認,絕大多數 NFT 會選擇去中心化的以太坊公鏈,而不是其他中心化程度較高的公鏈,大陸的數字藏品,基于的是騰訊、阿里等旗下的聯盟鏈,徒有區塊鏈之形,因此確權在本質上無從談起,消解了它作為收藏品的意義。
第三,參與創作邏輯。
傳統的 NFT 網路中,任何人都可以在 OpenSea 創作與上傳,任何擁有加密貨幣錢包的用戶,可以直接參與購買與與交易,但對于大陸的機構來說,完全自由開放的創作與參與、交易都是不可能的,必須經過審核,這也導致他們難以獲得國際上 NFT 社區與生態的接納。
第四,原生IP,
NFT 的成功有偶然性,即以 CRYPTOPUNKS、bored ape yacht club(喪猴)等為首的原生 NFT 頭部IP的形成,再帶動大量的原生腰部IP,以及許多例如生成藝術(Art Blocks)、NFT DAO 等創新項目。相比之下,大陸特色的數字藏品目前沒有獨立原生的 NFT IP 與形象,更多是明星、游戲乃至企業廣告推廣的附庸,營銷味較重。
綜上,大陸特色的數字藏品與西方傳統的 NFT 在底層邏輯與整體生態上,都有很大的不同。我們無法判斷它未來是否成功,但一定是一條完全不同的路線,相較而言,已有豐富出海經驗、整體水平優秀的大陸游戲工作室們,倒是更容易在主打海外的鏈游競爭中創出一番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