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月 18 日,時隔三年比特幣突破歷史新高之際,Coinbase Global 官宣已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上市申請(S-1 表格),正式試水資本市場。
根據具體流程,S-1 表格的注冊聲明草案將在 SEC 完成其審查流程后生效,一旦獲得通過,Coinbase 便將開啟首次公開募股(IPO),正式登陸資本市場。
嘉楠耘智搶跑比特大陸,火幣、OK 曲線上市
還記得 2019 年 11 月 21 日晚,刷屏整個朋友圈的錢塘江燈光秀,作為大陸第一家登陸納斯達克的區塊鏈公司,嘉楠耘智(嘉楠科技CAN)的上市可謂承載了業內相當大的期待,
雖然在上市首日便遭“破發”,后續也一直“跌跌不休”,但近來得益于行情回暖下礦機銷售業績的支撐,一掃頹靡局面,在美股的表現也頗為亮眼。
與此對比頗令人感到惋惜的,無疑就是比特大陸,作為全盛時期幾乎碾壓嘉楠耘智等友商的礦機行業龍頭,它也曾被業內希冀首家破圈上市的區塊鏈公司,預估值更是高達數百億美元,但其上市之路可謂命途多舛。
2018 年一度沖擊港股 IPO 失利后,2019 年隨著大環境的些許轉暖,也曾傳出謀求赴美上市,但稍縱即逝的布局傳統資本市場的機會窗口,最終卻被巨額虧損和公司內斗拖累。
比特大陸相比 2018 年取得高達 30 億元人民幣的利潤,在 2019 年虧損了近 4 億元人民幣,且吳詹內斗也導致公司發展失焦,上市之路就此擱淺,最終讓嘉楠耘智搶跑納斯達克。
不過近日據傳,詹克團與吳忌寒正式達成協議,其中也涉及到比特大陸重啟上市的條款:
承諾 2022 年 12 月 31 日前完成美股合格上市,最低估值為 55 億美金,且上市融資不低于 5 億美金,如果無法完成可能需要向投資人回購并支付利息,
在礦機行業之外,不同于比特大陸、詹克團與吳忌寒等的IPO嘗試,兩家頭部交易平臺以“借殼”的方式在港股順利實現了“曲線上市”:
2019 年 9 月 10 日,港股上市企業桐成控股發布公告稱:董事會建議將公司英文名稱更改為“ Huobi Technology HoldingsLimited ”,而將中文名稱“桐成控股有限公司”更改為“火幣科技控股有限公司”;
2019 年 11 月 28 日,港股上市企業前進控股(股份代號:01499)發布公告稱:董事會建議將該公司英文名稱更改為“ OKGTechnology Holdings Limited ”,并將本公司中文名稱由“前進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更改為“歐科云鏈控股有限公司”;
至此,火幣和 OK 相繼完成港股“借殼”,完成在港股的上市操作,即便官方論調中交易平臺與上市公司之間并沒有直接的關聯。
不過,不同于比特大陸等礦機廠商硬件公司、芯片公司的身份加持,交易平臺終究還屬于灰色地帶。
所以,隨著監管愈加收緊,涉“ Token ”經營、商務活動的敏感度隨之加大,對絕大部分業務和流量都倚重大陸的火幣和 OK 而言,借殼港股一方面可以剝離敏感,在大陸以“鏈”的名義展開各項業務,
另一方面,將來一旦監管受限,還可退居香港,不至于手足無措,
由標的數據也可見,無論是火幣借殼的原“桐城控股”,還是 OK 借殼的“前進控股”,從基本面、近年來表現、財務指標上來看,之前都是不折不扣的“垃圾股”——原主營業務式微、持續巨額虧損、市盈率奇高等等。
這些對于火幣和 OK 無疑都是沉重的“負資產”,之所以甘于“花錢買吃虧”,更凸顯了其對[對沖監管]不確定性的焦慮和無奈,
Coinbase 或許會打開加密行業的上市熱潮
而國外似乎倒是另一番景色,“不上市,自己要做幣圈的納斯達克”,某交易平臺大佬的豪言壯語聲猶在耳,Coinbase 這個業內舉足輕重的交易平臺卻已然開啟了登陸納斯達克的征途。
即便 Diginex 已經打破行業空白,成為首家在納斯達克上市的加密貨幣交易平臺,但 Coinbase 的獨特地位和影響力則決定了其此次 IPO 申請的成功與否,甚至會成為不亞于比特幣 ETF 通過的行業盛事,
早期野蠻生長和后期一定體量后的再擴張并不完全一樣,隨著體量的增加,要想繼續在行業內擴張并穩得頭籌,獲得傳統資本市場的認可和加持會成為越來越關鍵的決定因素,
據傳 Coinbase 也已選定高盛領導其即將進行的 IPO,且市場對其的潛在估值為 280 億美元,
而在 12 月 22 日 FTX 最新上線的 CoinbasePre-IPO 產品 CBSE ,報價如今在 230 美元左右,該產品追蹤的是將 Coinbase 的市值除以 2.5 億份額,以此計算價格 Coinbase 市值已達到 575 億美元。
相較于嘉楠耘智等僅數億美元量級的“小巨頭”, Coinbase 這個估值高達數百億美元的龐然大物,其上市進程無疑會極大地吸引傳統資本市場的關注,為整個行業帶來更大的曝光與正向示范效應。
目前在 Coinbase 之外,就已經有其它的業內巨頭也在布局上市:
- 加密借代公司 BlockFi 的 CEO 普林斯在媒體上放話要在明年下半進行 IPO,
- 全球最大的區塊鏈 VC —— 數字貨幣集團( DCG ),就是灰度的母公司 ,也被指在籌劃上市估值均在數十億美元以上,
“陽光燦爛的日子正好提前修屋頂,未雨綢繆做好萬全準備”,
目前整個加密行業目前圍繞礦機、挖礦、交易平臺、資產托管等,已經形成了一個足夠豐富和多樣化的獨立生態,正因如此,競爭也日趨專業化和白熱化,
所以,對身在其中已經逐步成長起來的行業內頭部企業而言,登陸傳統資本市場無疑是獲得“ OldMoney ”加持,開啟全新發展助力的新選擇,任誰都不會袖手旁觀,
尤其是 Coinbase 先行示范的鼓舞之后,加密行業的上市潮可能會隨之而來。
2020“機構之年”,加密行業的另類大年
2020 年即將收尾,回顧今年整個行業,如同比特幣從“ 3.12 ”的 3800 美元到如今的 24000 美元一樣,也幾乎是經歷了一個先抑后揚的歷程,
尤其是年底前的這幾個月,在灰度等“老牌巨鯨“的動作之外,加密行業更是加速突破其他傳統障礙,各個新入場玩家的動作讓人眼花繚亂:
- 標普、道瓊斯宣布將于 2021 年推出加密貨幣指數服務;
- 美國麻省人壽保險公司將加密貨幣加入投資組合;
- 星展銀行成為全球首家支持數字貨幣交易平臺的傳統大型銀行;
- 芝商所(CME)宣布打算從 2021 年 2 月 8 日開始推出以太坊期貨,新合約將以現金結算,目前正在等待監管審查;
- 加拿大財富管理公司 CI Financial 完成了 7200 萬美元的比特幣基金 IPO,吸引了包括機構、個人投資者、高凈值投資者和財務顧問在內的眾多支持者的興趣,并將在多倫多證券交易平臺開始以美元和加元交易;
如此種種,都在逐步強化今年“機構大年”的烙印,
可能年初都還只是把希望寄托在“減半能否給行業帶來,新一輪的行情和發展機遇”的我們,無論如何也不曾想到,今年的圈內熱點最終竟會集中在“圈外機構”身上,以至于幾乎“喧賓奪主”,
回顧比特幣和加密行業這一路走來的歷程和初心,今年反差似乎格外明顯,尤其是伴隨著近兩個月向歷史高點的沖鋒中,“灰度”等傳統金融機構甚至一度被描繪成了“救世主”的角色。
比特幣作在金融海嘯中誕生的一葉扁舟,對傳統金融世界而言本應是生來即帶有原罪的全新變革,如今卻更像是傳統機構眼中值得配置的“另類資產”,終究難逃“同化”的宿命。
當然,從積極程度上講,傳統機構的入場布局無疑會使加密行業,進一步合法化和正規化,尤其伴隨著近半年來行情的顯著回溫。
最近行業內的投融資頻次明顯增加,這也將進一步規范和助力加密初創企業的進一步壯大,讓加密巨頭們越來越像真正的“巨頭”,
與互聯網行業對比,區塊鏈目前還是一個極為早期的行業,未來究竟能否誕生像谷歌、蘋果這樣的軟硬件層面巨頭值得期待,也是我們的機遇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