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來看比特幣可能是少數人的價值存儲工具,以作為對沖通貨膨脹的手段或被許多人認可的“數字黃金”。資產的制度化已明確表明一件事,比特幣并不適合散戶投資者了,對不同的人可能意味著不同的意思,它可能是資產類別,例如商品,合法的交換媒介或對他人權利和所有權的不變記錄。
比特幣不是解決問題的解決方案,而是解決了傳統金融和經濟領域的若干現實挑戰,
它已經成為除黃金外的可投資資產類別,而比特幣的波動性雖然成為了資產的重要限制,但現在不再成為關注焦點,
在機構投資或對沖基金偏愛的情況下,比特幣會勾選產品市場適合度中的所有框,這可能是SCVentures和Northern Trust達成啟動ZordiaCustody協議的主要原因。以及為何Mass Mutual最近購買了1億美元的比特幣。
比特幣的兩位數ROI和快速增長的事實證明,它比其他現有技術、資產、金融產品和服務要好。
由于缺乏基礎設施,機構在2013年避開了比特幣,但是,它們現在預計需求正在波動,并且隨著市場的成熟最終可能會穩定下來,更重要的是加密貨幣與傳統資產相比,比特幣開始出現在另一端,即零售交易的首先出現,然后是制度化,當制度化開始時,我們不得不開始思考一個問題:零售交易者還剩下多少比特幣,機構控制的比特幣價格又是多少?
這是多年來比特幣快速制度化的時間表,可能有些不完善,但與Winklevoss雙胞胎提出的首個比特幣ETF相比,其實已經走了很長一段路要走,而該交易所被拒絕每天注入資產中數億美元的機構。
貝寶(PayPal)和其他信用卡公司等機構已開始參與剩余有限供應量的競爭。自2020年8月以來的價格趨勢主要由機構推動,從加密貨幣Twitter的每日公告中可以明顯看出這一趨勢。
為了對此進行透視,請考慮一個事實,即GrayScale(灰度)代表客戶和投資者購買了71000個比特幣,幾乎是前一天開采的比特幣的8倍。如此快速的收購比特幣速度,使零售交易者開始猜測大規模拋售或價格下跌的影響。
盡管不知道機構在什么交易所賣出,但它們產生的需求卻吸收了礦工的比特幣。如果將需求產生留給零售交易者,那么在當前的波動性和勢頭下,比特幣的價格越過20000美元將是一項艱巨的挑戰。
促使對沖基金經理和家族理財室制度化和產生興趣的主要因素是——資訊不對稱、監管不當以及多數平臺上交易執行效率低下,資訊不對稱給了機構巨大的優勢,因為“安靜的周末”擺脫了軟弱的手,在大多數情況下,即使價格下跌15%也會引發拋售事件。
散戶交易員對比特幣的社會階層等因素很敏感,而金融機構則將目光投向了未來的獎勵——他們累積的平均價格為每比特幣19400美元,在某些情況下甚至更高,
比特幣創建的幾個目的之一是使零售或人員從集中的實體或第三方那里解放出來,但是,當前的制度化步伐表明,該游戲可能在開始之前就已經結束了,各種機構可能已經將比特幣看成是解決惡性通貨膨脹,移民危機以及對世界儲備貨幣美元貶值的唯一解決方案。
全球銀行業危機和金融蕭條的威脅籠罩著我們,金融機構繼續改變他們對比特幣的立場,軟化比特幣,積累比特幣,并將零售比特幣推到一邊,
比特幣的總市值幾乎與標準普爾500指數中的幾只科技股相當,這使得比特幣相對更容易被收購、主導或影響價格趨勢,旨在保護黃金不受囤積影響的減半機制的作用可能與我們的直覺相反,它讓資產變得足夠稀缺,從而讓金融機構想起70年代的黃金分形,以及供應枯竭時價格爆發的可能性。
比特幣的制度化改變了市場的前景,但不能得出這樣的結論,這也符合零售交易員的最佳利益,
原文來源于ambcrypto,由區塊鏈騎士編譯,英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中文轉載請聯系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