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的價格將在未來12個月達到100,000美元至200,000美元已成為一種相當普遍的預測,
目前,比特幣正處于牛市周期。年初至今增長超過200%,并在2020年超越大部分股票的增長,
但是這一輪漲勢似乎與2017年底的漲勢有所不同:
其一,歷史高位已被明確打破;
其二,機構正在積累比特幣,而大部分公眾仍在觀望中,
“我們正處于金錢和信貸的洪流中”
在這個牛市周期中,伴隨著以中央銀行貨幣的加速擴張為主要驅動力,比特幣達到六位數價格的預測變得越來越普遍,
當像雷·達里奧(Ray Dalio)這樣的億萬富翁開始有了投資比特幣和黃金的想法時,也是呈現“貨幣貶值”多樣化的一種現象。
“我們正處于貨幣和信貸泛濫的狀態,使得大多數資產價格抬高,并以我們目前認為是正常系統無法實現的方式分配財富,這正威脅著我們的金錢和信貸的價值。”
他在12月8日的Reddit會議上警告說:
“這一波洪水很可能并不會消退,即使按貨幣貶值來衡量資產,它們的價值依然不會減少,但重要的是,我們需要在貨幣和國家以及資產類別方面實現多樣化。”
比特幣會達到10萬-20萬美元嗎?
正如Cointelegraph在5月份的報道中提到,Morgan Creek的首席執行官馬克·尤斯科(Mark Yusko)表示,在未來一年左右BTC的價格可能將超過100,000美元,自5月份以后比特幣價格的上漲已經達到一倍以上。但在接下來的12個月中,BTC的價格仍須再上漲約300%,才能達到預期的六位數,
該估計值與流行的Stock-to-Flow(S2F)模型的預測相呼應,該模型的創建者planB說, S2F 模型仍然正確。上個月,planB重申表示他現在依舊堅信BTC會在2021年12月由于“供應短缺”達到100,000美元。
planB上個月寫道:
“人們經常問我是否依舊相信我的模型,明確地說,我絲毫不懷疑比特幣S2FX模型擁有正確的預判能力,并且比特幣將在2021年12月之前達到100,000-288,000美元。”
據報道,在過去的一個月中,比特幣已經趕上了S2F模型的平均趨勢線。
“保守的”20萬-30萬美元?
據其他分析師聲稱,200,000美元的價格預測甚至相對溫和。受歡迎的鏈上分析師Will Woo表示現在他看到了更多的證據。同時,由于之前提到的比特幣庫存短缺,交易所中的BTC供應也在減少。
所有交易所的BTC儲備,來源CryptoQuant
根據Woo的說法,這將對熊市造成雙重沖擊,
“我的頂級模型發現到2021年底BTC價值20萬美元是保守的預測,達到30萬美元的價值也并非不可能,”
他在另一篇文章中繼續說道:“我從未對2021年如此樂觀過。這一再積累的階段與現貨市場庫存消耗相吻合,而程度要比上一周期高出兩倍左右。”
40萬美元以及更高的“數字黃金”?
對于比特幣更高的價格預測來源于論點:“比特幣可以挑戰(或已經開始挑戰)并最終取代黃金作為事實上的價值存儲,”
有趣的是,隨著比特幣在12月初升至歷史新高,2020年的表現大大超過黃金,一些最樂觀的預測竟然來自于傳統的金融領域,
例如,在11月,花旗銀行(Citibank)的一位分析師在給客戶的一份報告中稱,比特幣在2021年可能會達到318,000美元的高位。
花旗銀行高管目前認為,比特幣正處在牛市中期,并且看起來像是一個“非常明確的投資渠道”,認為比特幣在2021年12月的目標價格應定為318,000美元。
與此同時,摩根大通也開始指出,比特幣在傳統投資者中越來越受歡迎,實際上,與已經“非常成熟”的黃金投資相比,這家投資銀行巨頭認為比特幣作為“數字黃金”具有更大的上升潛力,
在給客戶的說明中,策略師說:
“機構投資者對比特幣的投資才剛剛開始,相對于黃金而言,比特幣的投資對機構投資者更有益。如果這一中長期的觀點被證明是正確的,那么未來幾年金價將遭受結構性的阻礙,”
如今,比特幣的市場容量還不到黃金市值的4%,這種巨大的上漲潛力也促使其他大牌投資者分享他們的預測,即比特幣將達到9萬億美元的市場容量來挑戰甚至超越黃金,
Morgan Creek的Anthony Pompliano的對比特幣的價格預測仍然是在2021年達到100,000美元左右,但是,如果BTC在夏天開始追趕黃金的價格,他將給出長期目標——400,000美元。同時,雙子座交易所的創始人泰勒(Tyler)和卡梅倫·溫克萊沃斯(Cameron Winklevoss)認為比特幣“是比黃金更好的黃金”,這意味著價格上漲到500,000美元也是很有可能的。
卡梅倫說,MicroStrategy和其他投資公司購買大量的比特幣僅僅是重大轉變的開始,更重要的是,華爾街已經開始了比特幣的投資熱潮,并且比特幣將迅速成為其“無腦”投資組合的一部分,
最后他補充說道:
“如果財富100強或500強公司每家都這樣做、如果央行也開始這樣做呢?他們甚至還沒有開始這么做,”
本文為譯文,內容旨在資訊傳遞,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