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看似便宜,但使大部分人收入減少了,這和”不便宜”沒區別,電商的野蠻發展摧毀了實體經濟,有很多人拿汽車取代馬車來說事,但你要知道,科技的發展汽車取代了馬車的同時,也給人們創造了更多的工作崗位,汽車有上萬個零部件,零部件多了,汽車行業取代馬車自然可以創造更多工作崗位。但是互聯網取代實體店鋪并沒有創造更多的工作崗位。而電商平臺只是把千萬個實體店的生意取代,自己做了最大的中介,一個人可以干以前一群人的事,工作崗位變得更少了。
說到這里了估計又有人會說了,現再錢這么難掙,電商讓我買到更便宜的東西有什么不好,但是你如果把目光放的更遠一些,就不會這么說了,你在這個社會當中,既是消費者的同時也是生產者,電商的競爭模式,雖然讓大伙買的東西越來越便宜,但是生產者的利潤越來越少了,一切忙碌皆為利潤,無論你做生意,打工還是公務員,忙碌工作都是為了利潤,有了利潤才能養家糊口,企業有了利潤,才會有動能,才會大膽創新,才能沉下心打造精品,推動社會發展。而不是把每個行業利潤全部吸到一個寡頭上面,弄個平臺讓大家都進來無底線廝殺,擠掉了所有人的利潤。沒有了利潤,大家都會死!。
很多人只看到表面,覺得電商好,取代了實體店,實體店黑之類。其實這只是一種假相,錢是要通過不斷流通起來才能造就經濟的繁榮,電商野蠻發展對大量實體企業造成沖擊,甚至導致它們倒閉,大量人員就會失業。大家覺得電商東西比實體店便宜,但是資金流通的鏈條變短了,讓整個社會的經濟滯后了,企業倒閉了很多人就沒錢,沒錢就會壓縮消費,各行業就會蕭條,表面看電商東西似乎便宜,但大部分人收入卻減少了,這和”不便宜”沒區別。
我們不是要否定電商的先進性,是要規范電商的良性發展。傳統的實體業雖然也有很多的問題和弊病。但是,絕對不應該就這么“死去”。在現階段,網路經濟應該成為刺激實體經濟的補充,而不應該成為實體經濟的“摧毀者”。
社會進步的大趨勢就是這樣啊,原來沒有電視汽車時,人們的生活天地基本就是自己周圍,每個單位都有宣傳隊,球隊……廠文工團、廠藍球隊,區文工團、區藍球隊,市文工團、市藍球隊,省文工團省藍球隊,國家文工團、國家藍球隊,那時就不知道還有世界級的文工團與球隊。每個隊都有自己的觀眾和生存空間,都是周圍人心中的明星,也成為我青少年的記憶。現在時代進步了,大家一步到位看最好的表演和比賽,那層層疊疊的文工團和球隊便悄然退出歷史舞臺。你想回到從前?消費者不想。
不公平,實體制造業交稅成本高,電商不交稅成本底,應該先把稅交了再說。
我和你說我的感受吧,實體店,買東西第一步,先虛高交個價格。如果不會搞價。那你倒霉。第二,服務不好。維修,退換貨麻煩的很。第三,信譽不好。想解決點問題,必須要找當地工商部門投訴太麻煩了。網上就不需要。很快捷。比如7天無理由退換貨。實體店,你出門再進去,就一句話,賣出的貨不退。
電商干掉實體指示讓中間商賺不到錢,對生產和工廠沒有任何影響,出廠價該多少還是多少,只是讓極少部分人賺不到錢,相對來說工廠的出貨量大了,也解決了很大一部分人就業問題,支持電商。
電商干掉實體店對工廠的生產沒有任何影響,反而增加了生產訂單。商品出廠價是多少,賣給消費者的單價就是多少,因為沒有了中間商—實體店這一環節的加價,所以消費者更喜歡同質量、同款,單價較低的源頭產品!所以一些商品的電商打敗了實體店,但有些商品,電商是永遠取代不了實體店的,我們大眾百姓更希望電商和實體店并存,方便我們的生活!!
說的不錯,電商形成壟斷后會吸走大部分利潤,無論是中間流通環節還是生產者利潤會很低,而消費者同時又是生產者,沒有了利潤還怎么消費呢?長此以往會導致實體經濟哀鴻遍野,究竟是弊大于利還是利大于弊,我們還是給予持續關注吧。
我不贊同這種說法,今天去實體服裝店看上了一件外衣,銷售說要320塊,我上京東自營店看了同款式的外衣只要130多塊錢,比實體店便宜了190塊錢,那190塊錢省下來是我3天的生活費了,請問我為什么要給那190塊錢給實體店吃呢?那190塊錢我自己吃不香嗎?[摳鼻][摳鼻][摳鼻]
深有體會啊,以前零幾年一千多塊錢一個月,但感覺沒那么大壓力,至少掙錢的路子多,但現在什么都網路透明化了,都打價格戰了,利潤低了,錢難掙了,再便宜的東西也都沒錢消費了
電商本身并不生產,何來擠垮實體經濟?擠的是流通領域的水,這是進步!
講的太好了。電商平臺的弊端顯現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