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一個規則,去中心化金融正逐漸被取締。并不是各國政府非要將其非法化。而是最近出臺的每一個提案,似乎都在制定一些去中心化金融無法滿足的規則。
美國
最近的例子是美國金融犯罪執法網(FinCEN)提議的規則制定通知,該通知要求銀行和其他貨幣服務企業驗證通過“非托管”錢包(未在注冊交易所或其他托管服務機構持有的錢包)進行交易的客戶的身份。
從打擊犯罪的角度來看,這是一個合理的要求,但對于Compound等依靠智能合約將用戶資金連接在一起的DeFi服務來說,卻并不合適。傳統的加密資產通常在交易所交易,這些交易所也扮演著錢包的角色,因此允許跟蹤用戶的身份,與傳統的加密資產不同,DeFi項目通常是去中介化的,錢包是自托管的(非托管),
這里的危險在于,如果金融機構無法遵守DeFi服務中的身份驗證和記錄保存要求,那么他們自然不會支持這些服務。他們可能違反的規則越多,DeFi得到支持的可能性就越小。
為了加重這種影響,《數字商品交易法》提議禁止在交易所進行代幣交易,除非交易所已經注冊,準備好分享所要求的資訊,滿足一定的資格和反操縱標準,并且不違反反壟斷法。在這些要求中,注冊、資訊共享和遵守反壟斷法幾乎可以肯定去中心化交易所將失敗。
歐盟
歐洲監管機構也不是DeFi的朋友,在擬議的《加密資產市場條例》(MiCA)中,歐盟委員會要求穩定幣發行者必須有 “穩健的治理安排”,包括明確的組織結構、明確的責任線和行政及會計程式,
根據另一項規則,穩定幣和交易所的管理機構必須具有 “良好的聲譽和能力”。問題在于,DeFi和DEX項目從本質上講,可以有動態的管理以及決策成員和程式,即使它們最初符合MiCA的要求,它們的設計也不會凍結其最初批準的結構,以便它們保持合規性。
那么DeFi會怎么樣呢?
一種可能是,法律和DeFi之間的沖突將繼續下去,DeFi將逐漸被邊緣化,轉而支持用戶越來越認為它是更可靠的規范和合規的服務。交易所就是合規力量的一個很好的例子。在2014年Mt. Gox和2016年Bitfinex等丑聞發生后,贏得用戶的信任是他們成功的關鍵,當這一點變得明顯時,許多人爭相遵守適用的法律。
另一種可能是,盡管沒有受到法律的制裁,DeFi仍將保持其活力,盡管DeFi很受歡迎,它仍將是一個棄兒,就像非法的點對點網路一樣,20多年來法律都沒能將其關閉。用戶將陷入法律和DeFi之間不斷的貓捉老鼠游戲之中,直到其中一方獲勝,對DeFi來說,這可能是一場艱難的斗爭,因為貨幣會受到網路效應的影響,如果DeFi貨幣不能與合法的資金交互,其用途就會受到限制。
最后一種選擇是有希望能夠獲勝的選擇,就是政府看到DeFi的潛力,并通過立法將其納入其中。第一步是監管機構不再假裝DeFi不存在,而是明確考慮擬議的規則如何適用于它,如果他們的結論是,DeFi項目與法律的目標不相容,那就這樣吧,至少我們將開始集中討論法律是否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
Cointelegraph中文作為區塊鏈新聞資訊平臺,所提供的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Cointelegraph中文平臺立場無關,且不構成任何投資理財建議,如需轉載請聯系Cointelegraph中文相關工作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