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區塊鏈研習社
原標題:看懂Terra生態:LUNA算法穩定幣、Mirror合成資產、Anchor儲蓄協議
穩定幣賽道空間巨大,競爭也異常激勵,參與者眾多。近期算法穩定幣成為了市場熱點,吸引了大量關注,不過隨著市場熱點的轉變,近期已經少有人聊算法穩定幣相關項目了,且諸多算法穩定幣目前也大多處于脫錨狀態。
今天要介紹的 Terra 也屬于算法穩定幣賽道,但卻和近期火熱的算法穩定幣項目有明顯不同,如果用一句話來做區別,那就是 Terra 更像正規軍的打法,沒有那么龐氏。
目前 Terra 生態有三個主要產品存在,分別是以 LUNA 為基礎的穩定幣協議、合成資產交易平臺 Mirror Protocol 以及還未上線 DeFi 儲蓄協議 Anchor。 本文將依次介紹這三個產品,讓用戶對 Terra 生態有個完整的了解,
一、以 LUNA 為基礎的穩定幣
Terra 背后運營的公司為 Terraform Labs,總部位于韓國首爾。Terra 創始成員擁有較強的商業背景以及資源,成立了名為「Terra Alliance」的支付聯盟,聯盟內不乏在韓大陸領先的電子商務、音樂媒體、酒店預訂等平臺,聯盟內的會員都可以使用 Terra 進行支付或其他業務。
目前已經很多韓國及周邊國家的公司支持 Terra 的穩定幣支付,Terra 穩定幣的使用主要通過 CHAI 和 Meme Pay 這兩款支付工具進行。CHAI 主打韓國市場,Meme Pay 是一個款與銀行直接整合的蒙古國支付軟體,其中 CHAI 是 Terra 穩定幣生態的主要產品,貢獻了絕大多數交易量及用戶數。
如下圖所示,最新數據顯示 CHAI 目前擁有 220 萬的總用戶數,日活用戶數為 65000 人,日交易量為 19 億韓元,按美元計價在 180 萬美元左右。
從往期數據看,CHAI 在 2020 年 11 月份的交易量突破了 1000 億韓元,折合近 9000 萬美元,
從以上數據我們可以看出,Terra 的穩定幣系統在韓國的發展是很值得稱道的,這也正說明了團隊具有強大的商業資源以及營銷能力。
實現原理
看過發展情況之后,我們具體來看一下 Terra 穩定幣的實現原理,
Terra 是基于 Cosmos 框架搭建的一個區塊鏈協議,是一條單獨的鏈,在這條鏈上 Terra 開發搭建了一個穩定幣網路,發行了多種法定貨幣的錨定幣,
Terra 發行的穩定幣是算法穩定幣,背后并沒有 BTC、ETH 或者美元類似的支撐資產,而是由 Terra 的系統代幣 LUNA 進行背書。
目前 Terra 發行量較大的穩定幣是 UST、KRT、SDT 和 MNT,其中UST 是美元穩定幣,KRT 是韓元穩定幣、SDT 是 SDR(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穩定幣,MNT 是蒙古圖格里克穩定幣,
Terra 系統通過套利機制調節穩定幣價格,使穩定幣保持錨定,舉例如下:
- 當 1 枚 KRT 價格 < 1KRW(韓元),礦工向系統發送一枚 KRT 并獲得與 1 KRW 等值的 Luna 代幣,此時系統的 KRT 供應量減少、價格上升逐漸趨近等值韓元;
- 當 1 枚 KRT 價格 > 1 KRW(韓元),礦工向系統發送與 1 KRW 等值的 Luna 代幣并獲得 1 KRT,此時系統的 KRT 供應量增加、價格下降,逐漸趨近等值韓元,
Terra 生態內礦工非常重要, 穩定幣由礦工質押原生代幣 LUNA 生成,同時當價格脫錨時,也需要礦工承擔短期的波動風險來鑄造/銷毀相應代幣,來平穩價格,
礦工保護網路安全的同時還承擔平穩價格的功能,Terra 為礦工設計了確定性收益來激勵礦工,讓礦工有動力去為網路正常運行而承擔風險。
Terra 內發生的每筆交易將會被收取 0.1% 到 1% 的費用,上限為 1 TerraSDR,費用將分配給參與 Staking 的用戶。獎勵會隨著交易量的增加而增加,
同時 Terra 內還有鑄幣稅,當 TERRA 的需求增加時,系統會鑄造并出售 TERRA,獲取 LUNA,這就是鑄幣稅,礦工在承擔風險的同時,按 Staking 比例獲得獎勵,系統會燃燒一部分賺取的 LUNA,使挖礦能力更加稀缺,鑄幣稅的剩余部分歸基金會所有,以提供財政激勵,
我們可以看到 Terra 的穩定幣系統是以 LUNA 為背書的,當 LUNA 價格大幅波動時,穩定幣可能會出現脫錨情況,這也是市場上對 Terra 體系的質疑所在。但隨著 Terra 使用人數、交易量的不斷增長,用戶基礎不斷穩固,將會提升 Terra 體系的抗風險能力。
治理參與度較低是很多項目想要解決的難題,但觀察 Terra 的提案,可以發現多個提案的投票數量都超過 1 億枚,目前系統內總質押數量為 3 億枚,這說明每個提案都有大量的用戶參與投票,
二、Mirror Protocol
Mirror Protocol 是一個合成資產平臺,通過 Mirror Protocol 可以鑄造、交易股票、期貨、交易所基金等資產的合成代幣。用戶通過 Mirror Protocol 可以直接交易全球各種頭部資產,目前已經上線了 14 個合成資產。
Mirror 內合成資產的鑄造主要是通過 UST 進行的,在鑄造時也可以選擇其他已有合成資產進行鑄造,UST 鑄造最低抵押比率最低為 150%,其他合成資產鑄造最低抵押比率為 200%,
Mirror 已經和多個DeFi 協議達成合作,擴展其合成資產的使用范圍,如 Injective、UniLend、Mask 等,Injective 將會在其二層衍生品交易協議上支持 Mirror 上的合成資產;UniLend 將支持使用 Mirror 的合成資產作為借貸的抵押資產;Mask 將把 Mirror 的合成資產引入 Twitter。Mirror在擴展其合成資產的應用范圍上具有獨特優勢,
Mirror 在原有網路的基礎上構建了以太坊橋,讓以太坊上的用戶也可以使用 Mirror 的服務,同時 Mirror 的合成資產也能在以太坊上流通。
Mirror 還在近期完成了幣安智能鏈橋接,將股票合成資產帶入幣安社區,目前已經可以在幣安智能上的去中心化交易所 PancakeSwap 上交易亞馬遜、谷歌等股票的合成代幣。
Mirror 的代幣通過公平啟動分發,MIR 發行總量為 370,575,000 個,在四年內分發完畢,創世之初 Mirror Protocol 發行了 5490 萬個代幣,分配比例如下:
此后的四年內,MIR 將以固定比率分配給在 Terraswap 或 Uniswap 上進行流動性挖礦的投資者以及社區用戶,第 4 年年底,MIR 最終分配比例如下:
- 空投 4.9% :分配給 UNI 持有者和 LUNA 利益相關者;
- LUNA 質押獎勵 4.9% :啟動協議第一年分配給 LUNA 的抵押者;
- mAsset LP 抵押 45.1% :在 4 年時間分配給 mAsset 抵押池;
- MIR LP 抵押 10.4% :在 4 年時間分配給 MIR-UST 抵押池;
- 社區池 34.6% :在 4 年的時間分配給社區儲備池,
MIR 除了用于參與治理,當用戶銷毀鑄造的合成資產取回抵押物時,將會收取 1.5% 的協議費,費用將會分配給 MIR 利益相關者。在收入方面,官網顯示 24 小時費用收入為 5.1 萬美元,按此計算每個月將有 150 萬美元的費用收入。
Mirror 為 Terra 的穩定幣提供了強大的應用場景,同時也會增加礦工收入,而且其代幣還有一部分份額分配給抵押 LUNA 代幣的用戶,增加了 Terra 礦工的收入,而 Terra 礦工收入的增加,對 于 Terra 系統的穩定非常重要。
三、Anchor
Anchor 是一款新型 DeFi 儲蓄產品,為穩定幣存款提供可靠的利率。Anchor 由鏈間資產協會(Interchain Asset Association)組織來治理,協會成員包括 Terraform 創始人 Do Kwon、Cosmos 核心開發者 Zaki Manian 以及 Web3 基金會顧問 Jack Platts ,據公開報道三家公司計劃在各自的區塊鏈上啟動 Anchor,并將在未來將其擴展到其他 PoS 區塊鏈。
Anchor 目前還未上線,按照之前公布的消息目前已經嚴重超期,這里根據公開資料簡單介紹一下其想要做什么以及其原理。
Anchor 是結合了 Staking 機制的 DeFi 協議,通過其存入的資產將會被用于Staking ,同時產生 Staking 衍生代幣,在獲取 Staking 收益的同時,衍生代幣用于保持資產的流動性。
用戶存入的資產將會享受到 Staking 收益分潤,從而讓用戶獲得可靠的利率。與此同時衍生代幣可以作為抵押資產進行借貸。
如果使用比較簡單的語言進行總結,Anchor 可以理解 Staking 資產流動性釋放協議,和我們所熟知的 Bifrost 和 Stafi 屬于類似的協議,但在穩定幣存款的支持上有所不同。同時 Anchor 還加入了使用衍生資產作為抵押品進行借貸的功能。
Anchor 的意圖還是為 Terra 系統的穩定幣以及 LUNA 提供更多的應用場景,以完善其生態系統。
參考資料
https://agora.terra.money/
https://station.terra.money/governance
https://docs.terra.money/
https://www.chainnews.com/articles/229007499660.htm
https://www.chaiscan.com/server/web/ChartPaymentTx_selectPage?LANG=zh_CN
https://docs.mirror.finance/protocol/mirror-token-mir#mirror-token-supply
https://docs.mirror.finance/protocol/mirror-token-mir#cumulative-distribution-schedule-in-millions
聲明:本文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區塊鏈研習社立場,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或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