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難在落地,亟需補人才缺口迎爬升期

澎湃新聞:目前區塊鏈最前沿技術達到什么程度?

伍鳴:區塊鏈技術是一門十分年輕的戰略性前沿技術,在自身發展的同時,也引發一系列技術創新和產業變革。目前,全球主要國家都在加快布局區塊鏈技術和產業發展,區塊鏈正在成為國際競爭的新賽道之一,去年美國白宮發布關鍵與新興技術國家戰略,將區塊鏈列為美國國家安全技術,

區塊鏈通常分為以下三類:公有鏈、私有鏈和聯盟鏈,公有鏈是當下最受關注的區塊鏈,也是目前應用范圍最廣的區塊鏈,目前,公有鏈的技術創新正在持續取得進展。

從規模上來說,公有鏈已經可以同時使用上萬節點來共同維護分布式賬本。其安全性、可靠性及去中心化程度已經經過了長時間考驗。

從性能上講,最先進的公有鏈已經可以在不犧牲安全性和去中心化的前提下達到超過每秒5000筆交易的吞吐率以及30秒之內的交易確認延遲。這與中心化的Visa系統的性能已經相當了,預計在不久的將來,隨著存儲訪問以及交易執行的性能優化技術的進一步創新和實施,公有鏈的性能將突破每秒上萬甚至超過10萬筆交易的吞吐率,

從應用上來講,區塊鏈已經支持智能合約,能夠完成任意復雜的應用邏輯,其在產業落地中的應用正在蓬勃發展。人們已經發現許多適合區塊鏈的應用場景,包括供應鏈管理,電子政務系統,建筑制造管理,以及房屋租賃管理等等。

這些場景都有復雜的多方合作及數據共享的需求,其中的信任問題是影響應用效率和成本的關鍵,而區塊鏈系統在這些場景里大有用武之地,可以解決其中很多行業痛點。

澎湃新聞:在這個領域,大陸目前達到怎樣的水平?

伍鳴:相比海外,大陸區塊鏈技術的起步不算早。2019年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會議要求加速推進區塊鏈技術發展,區塊鏈技術在大陸才算真正成為“入流”的技術,區塊鏈行業正式進入沖刺跑道。

大陸的數字經濟不能建立在國外的地基上,要有我們自己的底層技術,但是底層技術科研,第一需要經費,第二需要時間和實踐,需要有應用落地驗證這些東西,而應用的落地正是這幾年區塊鏈技術的難點。

有觀點認為:區塊鏈在共識算法、網路性能、數據存儲及跨鏈交互等方面存在技術瓶頸,核心技術突破還需要五至十年的時間。但其實大陸的底層公有鏈技術并不遜色于國外,比如樹圖結構共識算法,已經突破了現有區塊鏈技術在交易吞吐量及確認時間等方面的瓶頸,在保證公有、開放和安全性的前提下,實現了3000+TPS(編注:服務器每秒處理的事務數)的高吞吐量。

保持這個發展勢頭的話,可以做到在公有鏈技術上不落后于國外,甚至走在世界前列,

澎湃新聞:在區塊鏈領域,大陸的短板在哪里?

伍鳴:從當前發展來看,大陸區塊鏈底層及應用技術的研發在全球范圍內并不落后。但應用場景及盈利模式尚處于探索階段,行業發展仍然面臨許多挑戰,

與這一困難相比,目前區塊鏈最直接的短板是人才匱乏。區塊鏈人才增長的速度,目前還遠遠趕不上行業發展的速度,

未來五年,這項技術或許將迎來最好的發展時期,所以人才培養是當下亟待解決的難題之一,只有有了足夠的區塊鏈行業人才,才能在國際上掌握區塊鏈領域的話語權和主動權。

當然人才的培養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企業、學校、主管部門到全社會的各個層面群策群力、協同共進。在首席科學家姚期智教授指導下,我們在上海創立了上海樹圖區塊鏈研究院,在結構共識算法的研究基礎上,希望能夠為國家和行業培養和引進、發現更多的區塊鏈技術頂尖人才。

此外,長久以來,社會上許多人對區塊鏈這個行業并不熟悉,區塊鏈從業者的工作常遭到社會上的質疑。扭轉這種“偏見”,也是我們從業者身上的重擔,

歸根結底,充足的專業人才是行業創新發展的基本保障。當越來越多的專業技術人員投身區塊鏈行業,才會使區塊鏈技術有機會和大量的相關產業進行融合,生成“區塊鏈+大數據”、“區塊鏈+物聯網”、“區塊鏈+新能源”等融合性新型基礎設施,推動區塊鏈行業的發展,

澎湃新聞:區塊鏈領域,大陸未來努力方向是什么?

伍鳴:未來幾年,都是區塊鏈技術發展的關鍵年。

根據技術成熟度曲線,區塊鏈技術已經過了炒作期,正處于穩步爬升期,這一階段的區塊鏈應該在各行業應用層面深耕,努力成為各領域發展的底層數字基礎設施,

區塊鏈是在數字世界圍繞數據的記錄、組織和傳播的一種共建、共享、共治的新技術,其技術本身就與數據要素培育相輔相成。

基于區塊鏈的新型基礎設施將通過數字接入進行數據確權、可信共享交易促使供需平衡、邊際成本降低實現智能運作,通過數據的流動、機器的交換實現價值的鏈接,實現靈活的、彈性的生成與供應模式。這不僅有助于帶動各行業的數字化轉型,提升生產效率,促進產業升級,而且還能催生新業態、新模式,推動城鎮化、工業化向更高階段邁進。對大陸來說,這更是一次產業躍遷的機遇,

基礎設施的建設也離不開技術投入和人才培養,

從2019年開始,大陸許多重要領域,包括保險、金融服務、供應鏈、醫療和貿易融資的大型企業都在引入區塊鏈技術。加大技術層面的投入,在微觀層面上有利于企業自身的發展,而在宏觀層面上,對國家數字基礎設施的建設乃至全球行業的數字化迭代,都是大有裨益的,

據國際權威咨詢機構Gartner預測,未來5年大陸區塊鏈人才缺口將達75萬以上。這意味著,如果不加大區塊鏈人才培養力度,未來區塊鏈產業發展將面臨人力不足的問題。

澎湃新聞:未來,行業發展還需要克服哪些困難?

伍鳴:新技術從產生到規模化應用,需要一定的探索過程,

首先是技術層面上,性能目前仍然是制約區塊鏈技術大規模投入各行業應用的瓶頸,這也是我們共識算法在著重解決的問題方向。伴隨著性能瓶頸的突破,相信會加速技術的應用進程。

其次,行業、技術的標準和規范,也是制約發展的原因之一,底層公有鏈平臺性能受網路環境、節點數量、共識算法、業務邏輯等因素影響較大,產業各方對其技術性能指標評價缺乏統一的標準,另外,區塊鏈技術在應用、安全、互聯等方面也缺少標準,一定程度上影響區塊鏈技術的跨鏈互聯、場景拓展和產業合作方面發展。

此外,之前問題中提到人才培養,也是在技術發展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環,而且是需要長期持續投入的一環。為了解決專業人才短板,除了政策的引導,高校的培養,也應該發揮市場的調劑機制,讓企業、研究機構和各類協會參與進來,形成一個多層次互動的人才培養體系。

最后,也要警惕行業內的資本亂象,區塊鏈技術是未來的基礎之一,但區塊鏈技術不是萬能的,在發展探索階段,尤其應該警惕和小心別有用心的資本入局,愛惜新技術的“羽毛”。

監管層面對區塊鏈技術本身呈現出積極支持的政策傾向,只是監管政策目前仍然以規劃、意見等規范性文件形式出現,指導性明顯,適用性不足。技術本身并無好壞,技術背后的應用者才決定了特定技術應用場景的合法性、合規性及未來發展場景,若監管思路能拓展、監管手段能跟進,區塊鏈當有更多、更好、更積極的應用。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暫無討論,說說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