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陸經濟周刊
今年注定是數字經濟發展的劃時代的年份,一場疫情把世界弄得支離破碎,但是數字經濟在這個時間段發揮重要作用,老百姓宅在家里,通過互聯網、快遞解決了很大的生計問題,使得老百姓能夠真正的隔離,如果沒有這套系統,哪怕政府下命令老百姓宅家里面,那也不能餓死,總要出去買東西,而恰恰是大陸廣泛的互聯網和物流快遞系統,真正把大陸8億左右的城市人群隔離在家里幾個月。美國也做不到,美國互聯網沒有這么大保障,物流也沒有這么強保障。疫情考驗了我們的數字經濟,數字經濟也就應運而生,逆勢而上,得到了超常規發展。
特別是黨中央在疫情期間 專門下發了兩個與數字經濟有關的檔案,
第一份是中央于3月份下的新基建檔案,新基建本質上就是數字經濟建設,就是第四次工業革命。大陸在第四次工業革命里面既可以跟進,同時我們也有引領的作用,中央在這個當口把新基建抓住,應該說抓住了時代的脈搏。第一次工業革命機械化蒸汽機時代和第二次工業革命電氣化內燃機時代,我們大陸都沒有跟上。200年前開始的第一次工業革命,我們是在滿清封閉系統里,100多年前開始的第二次工業革命,我們經歷了軍閥混戰、抗日戰爭、解放戰爭階段,第三次工業革命資訊高速公路計算機時代,我們進入了改革開放時代,跟上了但不是引領者,第四次工業革命數字時代,我們不僅能跟進,而且有引領作用。
第二份是中央在4月9日發的關于要素市場的檔案,首次把資料作為要素放在里面,跟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放在一起形成要素市場,提出了建設資料交易共享和資料產權保護的資料要素市場的措施。作為資料交易所,如何確定資料的一級市場、二級市場,如何區別原始資料的流動、交易買賣和開發,使用了以后產生疊加的新的資料資訊再交易的資料知識產權等等都是下一步要認真探索的,
中央今年在疫情下決定推動這件事,有極強的戰略性、前瞻性,把握住了時代脈搏,這兩個檔案對今后幾十年都有劃時代的作用。
一、
現在講的數字經濟實際上就是5G基礎上的“ABCD”——人工智能、大資料、云計算、區塊鏈,以前1G、2G、3G或者4G階段同樣有人工智能、大資料、云計算、區塊鏈,由于帶寬、速度、時延、能耗、可靠性達不到產業互聯網的要求,只是消費互聯網的功能,現在到5G之后,這五個指標性能達到了要求,可以應用到生產系統、工業系統,應用到全社會的各類運行場景,包括各行各業。從這個意義上,的確可以說數字經濟改變了整個世界,
數字經濟之所以能夠改變世界,能夠顛覆一切,我理解主要是數字經濟具有五個全的資訊特性:
(一)全空域泛在的資訊,各個角度上的資料都能采集過來。
(二)全流程持續的資訊,每個時間戳上的24小時每一秒可以把這個資訊收集起來。
(三)全社會場景的資訊,全社會人活動的場景資訊,
(四)全智能決議的資訊,前面說的三種資料資訊都可以被人工智能計算使用以后產生決議分析的資料。
(五)全價值疊加的資訊,每一種資料為了這個目標的時候可能是為了國家統計所用,為了那個目標的時候可能是進行控制所用,又為了什么目標是自動化的資訊,又為了什么目標可能應用到金融管理資訊,也就是說資訊資源不像一般的資源用了東就沒有西,用了西就沒有東,它可以為不同的坐標面反復使用,發揮各種價值,所以是全價值鏈的資訊,
這樣五個全面的資訊實際上跟物聯網、跟5G這個時代連著的,沒有5G和物聯網,剛才說的“五全”資訊是不存在的。
這種五全資訊有五種特征:
(一)結構型特征,就像蓋洛普統計要抓住結構性指標體系一樣,它是把空間范圍內的所謂泛在的資訊是一個事物在空間中的特征的資訊,這個特征就是結構型特征。
(二)動態型特征,由于是持續的資訊,所以每個時間坐標可以形成一個趨勢,可以分析未來,屬于動態型的形式,
(三)秩序型特征,由于它全方位的資訊,把社會管理,社會制度,規則都體現在里面了,在某種規則下產生這樣的秩序和資訊,所以它可以成為研究制度改革,未來新經濟應該怎么調整,它是自動化秩序化的資訊。
(四)信用型特征,由于區塊鏈在里面把各種資訊中含有的信用特征都在里面了,所以它一定是可以為金融,為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得到化解產生一個基礎性的作用,
(五)生態型特征,它是一個生態的資訊,人類是一個生態,地球是一個生態,數字形成數字孿生,數字系統實際上是地球物理系統和人類生活社會系統的鏡像效應反映出來了,
有這“五全”資訊,五種特征的資訊,這就是為什么數字系統能夠顛覆一切。它跟城市一結合就變成智慧城市,跟工業結合就變成自動化工業4.0;跟物流結合就是智慧物流,跟金融結合就是科技金融。這個過程仔細想,不管跟工業結合,還是跟人類社會結合,還是跟城市結合,還是跟金融結合,其結合的過程總是要通過三個步驟或環節:
第一,首先要把你想要融合賦能的那個系統物件做到萬物發聲、萬物感知,發出聲音,留下痕跡,如果是自動化工廠,與工廠關聯的上、中、下游產業鏈、供應鏈各個環節的結構型特征要發出聲音,發出資訊。
第二,萬物發聲以后就是萬物互聯,我們華為的5G就是幫助搭建萬物萬聯的網路,
第三,萬物萬聯之后,人和網結合,人機結合,人機結合就有了智能系統,結合到位了就是智慧體系。
二、
第一,上述三個階段發展的基礎是萬物發聲。沒有它,一切都是空中樓閣。要做到萬物發聲,關鍵是芯片、檢測終端,我們講到的第四次工業革命是智慧時代,第三次工業革命是資訊高速公路和計算機時代,第二次和第一次工業革命是機械化、電氣化,現在5G已經出來了,大家研究關注的往往是大資料、云計算、人工智能的開發,但是與芯片研發落后一樣,檢測、傳送、變送的儀表終端系統,大陸也是最薄弱的。
工業系統的檢測點、社會系統的檢測點、醫療系統的檢測點,這方面我們跟美國、歐洲、日本的差距比芯片的差距還要大得多,如果這件事情不重視,大陸物聯網就無法形成,產業互聯網就喪失了發展基礎,就無法形成應用場景,美國的儀器儀表檢測系統產值只占美國工業的4%,但是由于這4%都高精尖很到位,支撐了整個美國工業領先于世界,60%工業運轉都是利用了這些高科技的儀表檢測和變送系統,實現了工業自動化,各方面功能都特別全。其實一個核磁共振里面有300多個檢測系統才能把人身上各種各樣的問題測出來,總而言之,萬物萬聯中的檢測芯片、儀器檢測,有五個性能要求:一是能耗問題;二是靈敏度問題,時延極小;三是準確性問題;四是可靠性問題;五是安全性問題,總之這件事情是大陸的瓶頸口。
第二是萬物萬聯,華為使得大陸在這方面能夠一馬當先,
第三是算力,因為萬物萬聯才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大資料,包括整個空間泛在的資料、老百姓社會活動場景的資料,資料在使用的時候疊加新的資料,形成資料庫的存盤、通信和計算的問題。所以計算的算力的確抓住了社會的核心,如果說工業互聯網、產業互聯網、數字經濟的基礎的條件是能使萬物發聲的檢測,促使萬物互聯的紐帶是5G通訊,那么實現人機互動智慧世界的關鍵就在于人工智能,在于算力,在于由大資料、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數字化綜合體形成的算力,
總之,數字經濟時代,國家和國家的競爭能力高低的核心指標就是算力。“算力”包含五個方面: 一是計算速度,芯片、服務器、計算機、超算系統都反映這方面的能力; 二是演算法; 三是大資料存盤量; 四是通訊能力,包括5G基站多少、通訊的速度、延滯、帶寬、可靠性、能耗; 五是云計算服務能力,包括資料處理中心服務器的數量,哪個國家5G基站多、哪個國家云計算資料處理中心服務器規模大、哪個國家存盤資料多、哪個國家通信量大、哪個國家演算法高明,哪個國家就有強大的通信力和競爭力,哪個國家就“算力”強,總之,數字經濟時代,國家和國家的核心競爭力是以計算速度、計算方法、通信能力、存盤能力、資料總量來代表國家的競爭能力——算力。
從硬體基礎設施上說,看云計算資料處理中心中的服務器數量和5G基站數量來代表數字經濟的強弱高低,服務器有三個功能:通信、存盤、計算,相當于是一臺大型計算機。硬體上就看服務器和基站的多少,一個地區后臺使用的服務器多,表明這個地區資料存盤量大、通訊量大、計算量大;5G基站多,表明通訊覆寫的程度,總之,軟體上就看資料服務能力、演算法和算力了。
三、
人從猴子開始算,幾十萬年前的猴子一直到1萬年前的先人,再到現代人,人類的智慧發展有三個標志:一是工具使用發明;二是能源使用發明;三是語言、文字為基礎的通訊資訊發明使用。
第一是工具。人類發明了工具,從石器到鐵器到小算盤。
第二是能源。從利用山火,到鉆木取火,到炭火、石油、電能、核能、風能、太陽能等等。
第三個就是語言文字。人類有了語言文字才有了思考、記憶、通訊,才有了社會發展。有了思考才學會了計算,一開始是結繩計算,大陸人聰明一點,到了農業社會有了算盤,外國人沒有算盤我也不知道他們怎么算的,到了工業時代有了計算機,上世紀20年代是繼電器式的計算機,后來40年代是電子管的計算機,到60年代出現了二極管、三極管、晶體管的計算機,晶體管計算機的計算速度可以達到每秒幾十萬次,到80年代是集成電路,就到了幾百萬次幾千萬次的計算速度,到現在就變成幾十億、幾百億、幾千億次,也就是現在一個PC機,假如說到了7納米芯片是可以1秒鐘到幾億次了,國家搞超算不是講一個微型計算機、一個PC、一個筆記本電腦的計算速度,而是講幾百個服務器、幾千個服務器疊加在一起的矩陣,這個陣列使得一起計算串在一起。前幾年我們的超算到了100億億次,達到了世界第一,美國人這兩年又超過我們了,韓國人也超過我們了,我們現在排第三。這個超算就算到了100億億次,其實我不認為有什么稀奇,因為它是幾萬個服務器疊加在一起的超算中心,意義不怎么大。意義大的是,如果一個芯片能夠一秒鐘達到14億億次,電腦就超過了人類,現在的人體生物研究,解剖我們人的大腦,人的大腦里面有六張腦皮,六張腦皮中神經聯系形成了一個幾何級數,人腦的神經突觸是每秒跳動200次,大腦神經跳動每秒達到14億億次,所以14億億次是計算機、人工智能超過人腦的拐點,現在CPU已經可以計算到幾億億次了,今后十年、二十年里面,芯片如果突破納米,出現量子芯片,人工智能的計算速度就可能上升到14億億次以上。
人類智慧的進步和人類創造的計算工具的速度有關,從這個意義來講,算力是人類智慧的核心。
人工智能的算力最終超過人類的本能,而又能被人類所控制,這是人類智慧的最高境界,從這個意義上說,未來的數字經濟時代, 國家與國家的核心競爭力就是算力,是千真萬確的概念。
(此文為大陸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重慶市原市長黃奇帆日前在“2020秋季莫干山大會”上的演講稿,《大陸經濟周刊》獲黃奇帆先生獨家授權刊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