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V神所提「正統性」一詞的探討

原文標題:《對「正統性」(Legitimacy)一詞的探討》

作者:李畫

Vitalik 在《正統性是最重要的稀缺資源》‌一文中提出了Legitimacy(正統性、合法性、認受性)這個概念,隨著對該概念的探討,我發現從現象入手來認識正統性是一條便捷的道路,這些現象有趣且意味深長,本文也將由此展開。

在焦慮研究院的討論啟發了我去理解正統性,感謝孫銘、潘超等等老師分享的觀點和資料。不過受本人認知的局限,文中對該話題可能會有諸多理解未到位的地方,這僅與我自己有關。

一.現象

圣旨的第一句話是「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它聲明的是發布這道圣旨的皇帝的正統性:奉天。天命是封建社會統治者的正統性的來源,對于一個想要成為統治者的對象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表明自己是天選之人,證據可能是遺詔,可能是天象,因此這兩者在王位更替或改朝換代時會屢屢出現。

為什么要強調自己具有正統性,因為正統性意味著的是政治正當性,如果不對正統性這個詞做延伸或抽象,它指的是人民對政權或律法作為一種權威所給予的認受。該詞應用于區塊鏈時要做擴展,我們在稍后討論。

進入現代社會,正統性顯然不再來自于天命,它來自于哪兒?看看當政權變化時,想要成為掌權者的對象爭奪的是什么,這個被爭奪的事物就是正統性的來源;爭奪到了,該對象就具有了正統性,以美國為例,川普和拜登爭奪的是票數,他們會想盡辦法獲得民眾的選票;當民眾投完票,角斗便圍繞票數是否作假展開。

票數意味著民意,「民意」取代了「天命」成了現代社會的正統性的來源。縱觀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政府或政權的正統性都來自于民選,

在區塊鏈領域與正統性相關的故事是什么?先來看看比特幣,比特幣每次有分叉事件時,大家聲稱的是什么?聲稱自己才是奉行中本聰原教旨主義或者比特幣原教旨主義的一方,甚至Craig Wright 還要聲稱自己是中本聰。

這就是大家爭奪的比特幣上的正統性:真正的比特幣,什么是真正的比特幣,也許是中本聰精神的/白皮書的比特幣;中本聰不在,對正統性的爭奪便圍繞對中本聰觀點和白皮書的解讀展開,

以太坊上又如何?同樣從分叉事件看,在The DAO 事件中,以太坊分叉成了ETC 和ETH,我們會輕視ETC,就像不太看得上BTC 的一些分叉鏈一樣嗎?并不會,反而就拿我個人而言,雖然不持有ETC 但從內心卻尊重它。為什么?恰恰是因為ETC 具有正統性。ETC 身上的正統性是區塊鏈鏈上的正統性,正統性的來源是中本聰共識:工作量證明加上最長鏈原則。

那ETH 不具有正統性嗎?并不是,ETH 具有正統性,不過它的正統性是鏈下的正統性,正統性的來源是民意。

寫到此處我突然想到,這或許才是BTC 的故事和以太坊的故事成為了不同故事的最重要的原因,它們二者的不一樣不僅僅是技術路線上的,更是對正統性的看法上的。這導致比特幣上和以太坊上的權力的來源不一樣,不一定恰當但可能會讓事情更易理解的說法是,兩者的「宗教」不一樣。

在The DAO 事件中引入鏈下的正統性給予ETH,這件事對區塊鏈意識形態(我不確定意識形態這個詞是否恰當)的形成的影響是巨大的,它打破了鏈上與鏈下的結界,在這之前,以區塊鏈原生的正統性為正統性;在這之后,既有鏈上原生的正統性,又有現實世界的正統性。

這或許是區塊鏈上與權力、共識相關的問題會分外復雜的原因:如果首先就難以在正統性來源上達成共識,就難以借助正統性去達成諸多關于具體事件的共識,在某起事件中這兩種正統性不沖突就還好,一旦沖突,就會是比較大的可能會導致分叉的問題。

站在這個推論來回望過去的分叉,會發現分叉的原因幾乎都是對正統性的爭奪、或者在正統性來源上的分歧、或者以正統性為旗幟的爭斗,而不是在其他任何問題上,這真的很有趣。(注:那些由個體發起的、與社區共識無關的、出于私人目的的分叉不包含在內,)

二.當我們談正統性時

在討論了與正統性相關的現象后,接下來討論正統性這個概念。如果從正統性這個詞直接入手,會發現比較困難,它就是一個有著明確定義的術語;但從上文對現象的描述中不難發現,在實際狀況里,與正統性相關的一切是圍繞以下兩個話題展開的:

  1. 誰具有正統性。
  2. 它的正統性來源于什么。

也就是說,事情是圍繞誰有正統性、其正統性來源于哪兒推進的;不是圍繞什么是正統性,什么不是正統性推進的,這種說法本身也不成立,(比如我們會說康熙具有正統性,其正統性來源于天命所授;但不會說康熙是正統性,天命是正統性,)

而對于我們的探討而言,如果先把正統性拆解成上述兩個具體的話題,一切就會豁然開朗,在現實世界和區塊鏈,這兩個話題有著截然不同的重要性,這一點也有趣,

在現實世界,「正統性來源于什么」這個問題不重要 ,因為在特定的時間和空間范圍內,人們在這一點上達到的是高度的、甚至高到叫人吃驚的共識,不重要是指它不會在日常中困擾人們,如果它困擾人們的時候,會是整個社會發生躍遷的時候,

孫銘批注:“但這個問題在理論界很重要。任何關于正統性問題的理論,都是從其來源開始闡述的,在政治哲學語境下,通常對來源歸于「神授」(宗教視角)、「民意」(現代民主政治理論)、「武力征服」(古代歷史追溯)、「繼承」(包括嫡長子繼承、選賢、禪讓等權力交接模式)等,現實世界對正統性的共識屬于結果,由于這種結果的確經常客觀可見,所以不是理論解釋的重點,”

「誰具有正統性」這個問題卻非常重要,誰具有正統性,誰便有當權的合法性,或者說誰便是被民眾認可的,當政權變化時,角逐者們會就正統性展開激烈地爭奪,這一點在上文對現象的描述中是明顯的,

在區塊鏈領域,現實世界中的「誰具有正統性」這個問題,也許不會也不該發生,即區塊鏈上不該有具有正統性的某個具體組織或某個人,在一個以去中心化為目標的系統內,要避免把權力或權威賦予「誰」這種實體,因為這會導致該實體成為某種中心。

但我們可以,實際上好像也是,對「誰」這個概念做延伸,它不是指實體,而是指某種思想、某種行為等等。當遇到具體的情況時,我們討論此中的哪一種具有正統性,然后做出判斷;而不是把正統性賦予實體的誰,由它來處理分歧、統一行事,

不同于現實世界,在鏈上「正統性來源于什么」這個問題也很重要,因為結界的打破,鏈上有了不同的正統性來源。

三.正統性

孫銘說:“正統性的問題來自于當有競爭者時,社區會跟隨哪一者,對于正統性的理論,現在比較多的是基于各種契約論模式的解釋,我個人比較認同的是某種基于人類社會組織效率的理論:有單一的法統是人類這種巨多缺陷的生物社會化后的最有效率的組織形式,當存在群體內部分歧、導致難以有序協調一致時,法統能夠迅速把群體的共識收斂聚焦至單點,從而避免內耗和混亂;因為群體生活的人是需要簡單明了的資訊指示的,群體很難處理復雜的資訊然后協同性行動,”

我覺得這很好的闡述了正統性的作用:它是幫助人類處理資訊的有效工具,是達成共識的共識,就像制定規則的規則;“而且這個「元規則」還應當簡單直接、易于處理,群體(智商通常會低于單個個體)可以輕松執行后就得出結論”(孫銘批注)。當分歧發生時,人們可以根據是否具有「正統性」來高效地達成共識 。

以正統性的作用為突破口,可以抓住正統性這個詞本身,對它的屬性、范圍等等展開討論。

1.正統性的作用決定了在「正統性來源于什么」上,人們需要達成高度的共識,否則在借助正統性達成共識前,還要就正統性本身去達成一輪共識,問題反而會復雜。在某個特定的組織結構中,其正統性的來源往往是單一的。

孫銘批注:“比如公司的領導權的正統性,其來源于法定(法律會規定公司內部的權力層級機構:股東會、董事會、管理層等),但在去中心化的區塊鏈世界,「組織」沒有明確的形態和邊界,因此也沒有法律這類成文性的正統性來源:此時正統性的來源可能會是原創者身份、獨有的偉大貢獻、超強人格魅力,甚至壓倒性的經濟資源等。”

2.正統性是政治哲學范疇的一個詞匯,它描述的是一個政治秩序或政權值得被承認、值得被認可的程度,孫銘認為:“政治權力或權威也不是憑空產生的,Legitimacy 是關于權力的根本性共識。”

只有想要獲得權力的對象,才會有獲得正統性的需求,正統性代表的是權力的正當性、合法性,不過在區塊鏈,我們對「誰」這個概念做擴展,「誰」不指向某個政權,

3.正統性不是褒義詞或貶義詞;正統性的來源不是美德,并不是說「美好的、道德的」的事物就是具有正統性的事物,

如果我們以美好的、道德的或者其他什么抽象的評判標準作為正統性的來源,一來很難就這些標準本身形成高度共識,二來很難在多個對象上都形成高度共識,三來即使對多個對象都有高度的共識,如果它們在某個具體事件中導致的結果不一致,依哪一個?這又需要額外的一輪共識,“而且這種額外的共識也不是固定的,而是會迭代的”(孫銘批注)。

4.Vitalik 在分析正統性的實現方式時,列舉了幾個方面:提到了暴力,這是暴力作為正統性的來源;提到了公平性、績效,這其實是民意作為正統性的來源,這些事物并不直接作用于正統性,而是作用于民意,再由民意作用于正統性。

對正統性來源的討論,很多實際上是對民意來源的討論,這是因為我們處在以民意為正統性的時代;但把這兩個問題分開對于理解正統性是有幫助的,民意的來源是豐富的,民意的來源可以是美好的、道德的,但這些不是正統性的來源。

Vitalik 在文中還提到了連續性和過程的正統性,我理解這是正統性在傳遞上屬性,而不是正統性的來源,

5.另一些討論:

在Steem 事件中,如果孫宇晨不利用交易所的代幣控制節點,會發生后來的事件嗎?可能不會,問題不在于孫宇晨不具有正統性,而在于未經他人許可使用他人代幣投票的行為不具有正統性,因為這種行為不具有正統性,發生該行為的分叉也就不具有正統性,當大家在選擇支持哪一條鏈時,就不會選擇失去正統性的一條。

在區塊鏈上借助鏈下正統性達成共識的過程可能是這樣的:某種思想、某種行為或其他什么是被大家認可的,也就是擁有民意的;那么這種思想或行為是具有正統性的,其正統性來源于民意;那么,當某項目是以這種思想為指導的,或者行為是如此的,這個項目會被認為是具有正統性的;那么當需要就多個項目做選擇或判斷時,該項目會因具有正統性而被選擇,即大家借助于正統性,在項目選擇問題上達成了共識,

此外的兩個討論是,ETH 比ETC 強大,不是因為ETC 不具有正統性,而是在這個情況里,鏈下的正統性更具優勢;現實世界確實是誰有正統性、誰無正統性之別,但在鏈上,還有正統性來源之別,

區塊鏈在PoW 上的高投入,正是鏈上正統性,即中本聰共識的重要性的體現。Vitalik 在文中把區塊鏈空間外強大機制的基礎命名為正統性,我以為這是不恰當的,這只是鏈下的正統性,

四.民意

民意是鏈下正統性的來源,民意一般通過投票來體現;但投票問題在區塊鏈上有其特殊性。

在現實生活中,正統性主要的打開方式是:由民意決定某個對象具有正統性,再由這個對象代理人民主導/做出決策;在鏈上,我理解正統性不是賦予固定實體的(一次投票完成),而是作用于具體事件的(每次都要投票),因此需要相對頻繁地去收集民意,這是一個比較大的挑戰,

首先是投票率問題:即便是頻率低、重要性高的現實中的政府選舉,投票率都較低;鏈上這種既頻繁、厲害關系也沒那么大的投票,投票率或者說參與率可能低到無法準確地反映民意,

Vitalik 在2017 年寫過一篇關于區塊鏈治理的文章,《EOSIO 1.0終發布,V神如何評論之后的鏈上治理挑戰?》,主要討論的就是投票問題。他在這篇文章中便使用了legitimacy 這個詞,他認為低投票率意味著兩件事:“第一,投票的結果很難獲得legitimacy(正統性、合法性),因為這僅僅反映很小一部分人群;第二,對于攻擊者而言,只需要很少一部分代幣就可以左右投票結果,”

鏈上投票的另一個問題是身份問題,鏈上還無法實現一人一票,即便有做出改進的二次方投票機制,可對于真正重要的事宜,這種機制也面臨女巫攻擊問題。

因此在2017 年的文章中,Vitalik 提出不應以投票作為唯一的協調機構,以及提出分層的協調機構設計,如果你對治理話題感興趣,可以把兩篇文章結合起來看。投票之外的協調機構是在正統性范疇之內發揮作用,還是在正統性范疇之外發揮作用?是另一個值得探討的話題,

結束語:

這篇文章討論了一般意義上的正統性;也討論了如果要在區塊鏈領域使用正統性這個概念,可能需要對正統性本來內涵和外延做出的一些改變;以及區塊鏈上正統性來源問題的特殊性。本文起于興趣,也在寫作的過程中捋清了諸多思緒、發現了諸多有趣。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暫無討論,說說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