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大陸出口的產品全部轉內銷,人民幣購買力是否能大幅度提高?

如果大陸出口的商品全部轉內銷,人民幣購買力也不能大幅度提高。

2019年全年貨物進出口總額315446億元,其中,出口172298億元,進口143148億元。進出口相抵,順差為29150億元。2019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11649億元。

單純從數據上來看,如果大陸出口商品全部轉內銷,17.2萬億已經占到了社會零售品大陸社會零售總額41.1萬元的41.85%。

如果出口商品轉內銷,必然出現如下后果:

1、貿易逆差規模龐大,外匯儲備最多兩年就會消耗一空,畢竟石油、大豆、鐵礦石等都嚴重依賴進口;

2、社會消費不會有40%的漲幅,產能過剩問題會異常嚴重,企業庫存積壓,大量企業破產停產;

3、因企業大量停產導致失業率增加,社會消費進一步萎縮;

雖說物以稀為貴,但是需求不會因為供應大量增加而增加。就比如說蘋果豐收時,城市里蘋果依然四五元一斤,而果農地頭上一元錢一斤都賣不出去。

消費的增長取決于收入是否增加,而不是商品供應增加

零售環節會根據銷售情況采購,保持合理的庫存,以此降低經營風險,減少損耗,同時維護有利潤的價格。出口的產品全部轉內銷,更多只是想想而已,17.2萬億的商品分散到不同的國家不起眼,全部留在大陸那就是洪水泛濫,產能根本消化不了。

對于多數人來說,2020年的錢會比較難掙,但是同期廣義貨幣又在快速增加。一方面部分企業為了處理庫存降價銷售,另一方面多數人在消費上會更加謹慎,這樣的矛盾很難解決,通脹與通縮并存,人民幣購買力在不同的商品上就會有不同的表現。

當下購物渠道不外乎線下和線上,線下最低的價格莫過于地攤,尤其是各種早市和夜市。而線上低價商品更是數不勝數,只是能否買到滿意的商品需要考驗眼力。

從廣義貨幣增速與經濟增速對比的角度來講,物價上漲是必然趨勢,也就是購買力會持續降低。部分工業品隨著科技進步生產成本會降低,這部分產品有降價的可能,再加上低價清倉的庫存商品,對應的人民幣購買力會提升。

1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1. 順差是什么?不是存在逆差國銀行的現金,而是逆差國的債券,這些債券能否換來等額的貨幣或換來等額的物資,逆差國嚴禁向順差國出口高科技產品,出口高價石油和天然氣,要么出口農產品轉基因糧食作物……。沒辦法只好買國債。這樣理解是不是正確?

  2. 想多了,我們對海外市場的依賴,要比海外市場對我們的依賴要大//@說我不好我跟你急:就等著這個時刻了,國民普通百姓的福音,可以買到價廉物美的勞動果實了,歡迎這種愛國之舉措

  3. 不管是什么,出口也好進口也好,外銷好內銷好,老百姓沒錢什么都不好,沒錢就算怎樣提高都是沒用的,沒錢就沒有消費力更加沒有購買力。

  4. 糧食缺口20%,鐵礦石,芯片,醫療器械,原油等商品沒有出口就沒有外匯,沒有外匯拿什么買進口商品?

  5. 國家只要推出銀行零利息,到銀行存錢要保管費,消費就會太幅增加,可以扭轉當前的經濟危機。

  6. 外銷全部轉內銷?沒看錯吧?有那么大的胃?

  7. 購買力提高,不是因為可供選擇的商品多,而是因為腰里的荷包鼓了、社會保障提高了。經濟收入少、后顧之憂大,誰敢放開手腳消費呢?出口依賴型經濟,不就是因為內需不暢購買力不足嘛!

  8. 就等著這個時刻了,國民普通百姓的福音,可以買到價廉物美的勞動果實了,歡迎這種愛國之舉措

  9. [靈光一閃]不會,因為貧富差距過大。富人大多只消費品牌,窮人只能消費低端,人工,房租等又限制了低端利潤。

  10. 消費的增長既取決于收入是否增加,也取決于質優價廉的商品供應量的增加。收入增加能提高人們的購買能力,但這取決于貨幣幣值穩定的前提下。從另一個角度看,商品供應量增加也會驅使商品價格調整,用以前的貨幣量購買到更多的商品,這也是人民幣購買力提高的表現形式。我一直都認為,我們國家保障經濟持續發展的動力基礎要建立在大陸人民富裕的條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