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實有這樣的一種傳聞,說養老保險最后五年的繳費基數決定了養老金待遇,最后五年一定要按高基數繳費。讓我們通過養老金計算公式看一下,究竟最后五年高基數繳費會如何提升養老金?
退休的養老金計算公式主要包括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兩部分,這兩部分計算公式是全國統一的具體如下:
基礎養老金等于退休時上年度當地的社會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
個人賬戶養老金等于退休時個人賬戶的余額÷退休年齡確定的計發月數。
影響養老金高低的各種因素
通過分析上述的養老金計算公式,可以看出影響養老金高低的各種因素有這些:
①該省市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這一個因素過去有好多口徑,有的地區是以城鎮非私營單位在崗職工社會平均工資為基礎,而有的地區是全部就業人員。從2019年5月開始,國家要求將社會平均工資的口徑統一為全口徑城鎮就業人員社會平均工資。至于以前各種社會平均工資的差異,國家會統一制定過渡性方案。
社會平均工資的高低,實際上影響了個人繳費基數的上下限。社保的繳費范圍是60%的上年度社平工資到300%的上年度社平工資之間。個人只能按照這些政策來選擇繳費基數,最高只能是300%的社平工資。
②繳費年限,包括實際繳費年限和視同繳費年限。視同繳費年限,是指國家實施養老保險制度以前,按照職工檔案的連續工齡可以認定的繳費年限。參保繳費,只會增加實際繳費年限。
繳費年限是具體到每一個月的,每一個月都會計算為0.0833年。
③平均繳費指數,是繳費年限繳費指數的平均值。
所有繳費指數的和÷繳費年限=平均繳費指數。
一般來講,繳費指數稱為當年的繳費檔次,60%基數繳費,繳費指數就是0.6;300%基數繳費,繳費指數就是就是3。 如果說我們當年繳費不是全年,那么我們繳費指數只會按比例計算。比如說某一年按照60%基數繳費半年,計算繳費指數時,繳費指數只有0.3。
繳費年限是計算繳費指數年限的年限。某某一年只繳費滿半年,在計算養老金繳費年限時,會計算0.5年。
有的地區視同繳費年限,沒有繳費指數。那么只能按照實際繳費年限的繳費指數來計算。這種情況下,平均繳費指數就等于實際繳費指數÷實際繳費年限。跟基礎養老金計算公式中的繳費年限并不一樣了。
基礎養老金的提升:
如果說沒有視同繳費年限,基礎養老金計算起來就簡單的多。
如果按照60%基數多繳費五年,基礎養老金可以領取4%的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如果按照300%基數多繳費5年,基礎養老金可以多領取10%的社平工資。
這樣高繳費基數能夠多出6%的社平工資。如果社平工資是6000元,每月可以多拿360元。
④退休時個人賬戶的計發月數。計發月數是由國家統一公布并實施的。60歲退休是139個月,50歲是195個月。這個因素是個人無法改變的。
⑤個人賬戶余額,是按照繳費基數的8%劃入的。繳費基數越高,劃入的錢數就越高。假設按照60%基數繳費,每月進入個人賬戶240元;如果按照300%基數繳費,每月進入個人賬戶就1200元了。
個人賬戶的余額每年都統一按照國家的記賬利率計發利息,也是相當公平的。近年來記賬利率一般在7%~8%之間,比投資理財要高得多。
在個人賬戶余額方面,繳費基數越高,養老金自然越高,完全成正比例。
個人賬戶養老金的提升:
不過,記賬利率實際上還是低于工資增長率的,近年來社會平均工資增長率一般在8%~10%以上。也就是說即使算上記賬利率,相對于社會平均工資,個人賬戶仍然養老金會在貶值。
從這個角度講,也就是說為什么最后五年繳費基數越高越劃算了。因為,貶值的幅度小,對于個人賬戶養老金的提升明顯。
相對于基礎養老金,最后五年繳納較高基數雖然始終能夠提升領取社會平均工資的比例,但是需要按照非常高的基數繳費。趕不上年輕時,繳費基數低時,按照最高基數繳費劃算,畢竟那時候社平工資低,繳費基數低,付出的錢數要少得多。如果我們將錢攢起來,是沒有什么投資方式,能夠趕得上社會平均工資增長率的。
綜上,確實最后五年按高基數繳費能夠有效保障個人賬戶養老金的待遇,但是相對于社會平均工資增長來說,基礎養老金還是年輕時繳費基數越高越劃算。
亂,看不懂
看的好糊涂,應該是第一種交的多吧
寫反了吧!
算的挺細的,你字多,我信你了。
看不懂懵逼
社保還有利息你沒考慮
你考慮了最后五年社保補貼的問題沒有?補貼最多有百分之五十喲
完全不明白為什么第2種比第一種多交那么多?第一種56-60交,第二種51-55歲交,應該是第一種多交才對,咋是第二種多呢?
寫反啦 兩者繳費金額倒了。另外 停交社保后 醫保不允許單獨繼續繳納 如你的醫保繳費未滿25年(各地略有不同,有15年20 25 30) 則醫保也得停交 停交期間不能享受醫保待遇;到你60時 醫保還要繼續交滿規定年限或一次性交足年限 才能享受退休后的終生醫保待遇。W繳費還有三年到60歲 正糾結要不要去申請停交(社保醫保都超過25年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