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說作者 | miaohash
本期編輯 | Colin Wu
Layer2不會像閃電網路一樣失敗,但遠不如ETH2.0,另外對礦工來說也是個壞消息
以太坊終于在4月2日晚間突破新高,但另一面則是近期交易所公鏈出盡風頭,其高APY吸引來眾多礦工,而作為“鏟子”的BNB也在4月2日拉出新高,BNB的總市值更是一度沖破500億美元,僅次于ETH。
盡管牛市中幣價很容易普漲,但當流量被虹吸時,ETH/BTC匯率也不可避免地再度走弱,此外,波卡等跨鏈生態也在愈加強大,以太坊這一次真的會走向式微么?ETH 1.0的Gas費一直高高在上,但短期內卻無法寄希望于2.0,在這種情況下,V神力捧的Layer 2方案成為了以太坊擁堵生態下的救命稻草。
但也有不同的聲音出現,比如ViaBTC CEO楊海坡認為:以太坊Layer 1和Layer 2的故事已經在比特幣主鏈和閃電網路上發生過了,而后者最終走向失敗,同樣的故事還會發生在以太坊上,我們不需要Layer 2,而是需要強大的Layer 1。
盡管他的觀點帶有個人色彩,因為楊一直是BCH大區塊的支持者,但我們也不得不思考這樣一種可能性,以太坊Layer 2是否真的會重蹈閃電網路覆轍?
以太坊Layer 2與閃電網路不一樣
同以太坊現在面臨的問題一樣,比特幣也存在網路擁堵的困擾,而閃電網路正是比特幣的Layer 2擴容方案,其原理類似于在交易雙方間開啟多個微支付通道,互相連結并形成網路。盡管閃電網路上線已有3年,但數據表明它仍在早期發展階段,
截至2021年2月28日,閃電網路節點數為9284個,通道數量為35437個,BTC承載量為1100枚,近年來各項數據均處在緩慢增加的狀態。
制約閃電網路發展的因素主要有兩點:1.建立和關閉通道更適用于高頻交易場景,否則手續費并不比在主鏈上發起單次交易便宜;2.由于通道質押金額不同形成的路由瓶頸,可能會導致轉賬失敗。
此外,影響閃電網路發展的因素,除了技術缺陷,還與比特幣更為強調其支付屬性和價值存儲屬性有關,與之不同的是,以太坊的形態更類似一臺“超級計算機”,上面承載了眾多DApp,其使用場景更加高頻,且生態規模遠超其它任何公鏈,在實用性的驅使下,以太坊的主流Layer 2方案必然會擁有足夠多的用戶,因此也很難重蹈閃電網路覆轍。
Layer 2對ETH價值的捕獲遜于ETH 2.0
現在,Layer 2賽道的形勢已經初步明朗,ZK Rollup和Optimistic Rollup是當前呼聲比較高的解決方案,前者采用了零知識證明,安全性更高,后者支持通用的智能合約,對開發者更友好,而在幣乎舉辦的最新一期AMA中,V神表示,“ZK Rollup有更長期的未來”,目前比較有代表性的ZK Rollup主要由Matter Labs、路印以及iden3(Hermez Network)主導,
如果Layer 2能夠迅速崛起,并且頭部DeFi項目能夠順利遷移,那么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緩解以太坊上因高Gas費而不斷外溢的用戶需求,比較典型的例子是是TRC-20 USDT:盡管波場主鏈中心化與否的爭議頗大,但Tether披露的數據顯示,目前已有價值150億美元的TRC-20 USDT在波場上授權發行,占到了USDT總發行量的42%,而以太坊上的USDT占比為56%,二者差距并不大,這就是由于USDT的高頻轉賬場景,使得用戶需求外溢,傾向于使用費用更低廉的公鏈所致。
回到持幣者關心的問題,如果Layer 2項目紛紛發幣,用戶可能會同時用到二層方案的代幣+ETH,很多人擔心,Layer 1使用頻次的降低和Gas費的減少,可能會大幅降低ETH價值,對此,V神的看法是如果Layer 2上項目產生規模效應,網路使用頻次的增加,足以抵消Layer 1上減少的Gas費,而不會對ETH的手續費價值造成影響,甚至會有助益,
然而,無論如何強調Layer 2的優點,其本質仍屬于一種權衡,是以太坊網路對內部扶持“勢力”的讓渡,Layer 2項目也會承接一部分原本只屬于Layer 1的經濟利益和流量,經濟機制銜接好了是“雙贏”,若銜接失敗可以看作是“內生性分叉”。如果Layer 1天然具備ETH 2.0中描述的種種優點,原本可以不必陷入這種糾結,并且ETH的價值也能夠更好地被捕獲。
此外,以太坊礦工還要面臨這樣一個問題:在明星項目向Layer 2遷移,同時用戶規模擴大又有限的這段時間里,會出現手續費收入階段性下降的現象,疊加前段時間爭議頗大的EIP-1559,PoW礦工的潛在收益可能會大幅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