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等倉研報:深度解析 DeFi 衍生品平臺 dFuture 工作機制、經濟模型與競爭優劣勢

原文標題:《頭等倉【公開盡調】深度報告:dFuture》

dFuture 是一個點對池式的永續合約交易 DEX,定價模式為預言機報價,采用了 QCAMM (Quoted Price and Constant Sum Based Automated Market Maker)機制,以多個預言機綜合報價的方式,以解決 AMM 機制滑點較大、LP 存在無常損失等問題,

本研報為 dFuture 贊助發布 的免費研報(非財富代碼研報),研報內容完全由頭等倉獨立攥寫,頭等倉極力確保研報內容真實、中立、客觀,同時為避免對讀者產生誤導,凡是由項目方贊助發布的免費研報均不提供任何投資相關的建議,本研報旨在能幫助讀者們快速,深度地了解項目,幫助大家做出更好的投資決策,

項目概要

dFuture 是一個由 LP 提供流動性的點對池交易式期貨 Dex,處于 Dex 賽道的細分賽道「AMM 型期貨 Dex 賽道」中。點對池形式的優勢是,交易者在池子容量范圍內成交可實現近似無限流動性的效果,同時不需要 LP 進行專業做市,僅簡單提供流動性就可以做市,

dFuture 的定價方式為預言機定價,它采用 QCAMM 機制定價,從 Uniswap 和 Chainlink、Wootrade (即 Wooracle)等多個數據源獲取價格后得出加權平均價進行報價。為防止預言機故障,dFuture 設計了多種規則處理各種預言機故障狀況,極端情況下將暫停交易,QCAMM 定價方式的優勢是,用戶能夠直接按照報價直接成交,沒有滑點;同時由于 QCAMM 機制中以單一貨幣進行結算,例如目前以 USDT 來做多 / 多空 BTC、ETH 等資產,因此沒有無償損失。

實現點對池和 QCAMM 優勢的代價是,dFuture 對所有用戶的總開倉量有限制,其裸頭寸不能超過 LP 池質押數額,達到之后裸頭寸方向不能繼續交易。同時,dFuture 的「恒定和」公式設計,使得場內多空頭頭寸盡可能相互接近,

此外,dFuture 由 LP (流動性提供商)提供流動性,需要作為交易者的對手方承擔風險,同時也獲得手續費 / 平臺幣 DFT 收益,dFuture 設置了風險保障基金作為風險發生時的緩沖器,先由風險保障基金承擔風險,再由預設算法進行穿倉分攤等損失產后處理,最后,由 LP 承擔有限風險,

dFuture 于 2021 年 2 月 8 日上線,目前交互錢包超過 4 萬個,

去中心化期貨賽道整體處于爆發前夜,同時 dFuture 擁有獨特 QCAMM 的機制,具備競爭潛力。唯一需要觀察的是,其依托于幣安和火幣的生態實現,后續是否能夠持續發力,

基本概況

項目簡介

dFuture 是一個 QCAMM 的去中心化期貨交易所,采用從多個預言機獲得喂價后綜合報價給交易者直接成交的方式,實現無滑點的期貨交易。

基本資訊

項目詳解

團隊

dFuture 由 Mix 集團旗下的 Mix Labs (Mix 實驗室)發起并孵化,Mix 集團此前已孵化多個區塊鏈項目及團隊,包括 MixMarvel、TokenView、Mixpay 等,

開發團隊由前阿里、Google (谷歌)、微軟、IBM 等不同背景公司的技術人員組成,成員約 10 人,團隊成員以匿名身份進行開發。

資金

以 DFT 總量 10% 進行融資,具體融資情況尚未披露,

代碼

dFuture 代碼暫未公布,但項目方計劃在未來代碼完善后將其開源,

據 Mix Labs 提供的資訊,目前 dFuture 所有代碼都已提交到 Github,并已由區塊鏈安全審計公司慢霧在 Github 上完成了代碼審計,dFuture 目前還處于代碼優化和系統參數調整階段,考慮到 Defi 項目的特殊性,項目方計劃在在完成相應調整,實現系統功能和代碼相對穩定以后,再進行開源。

產品

目前,dFuture 產品已上線。當前提供的產品是帶杠桿的永續合約交易,交易者以當前的平臺價格,進行買多或者賣空的交易。

圖 2-1 dFuture 交易界面,截圖自 dFuture 交易所

目前,dFuture 在 Heco 和 BSC 上運行,界面顯示為與訂單簿型交易所接近的 K 線量價界面,能夠提供 1-30 倍杠桿的永續合約多空交易,同時能夠顯示平臺多空頭寸即比例(圖 2-2 中的多空頭寸比例 = 多頭 94%:空頭 6%),

QCAMM 協議

QCAMM (Quoted Price and Constant Sum Based Automated Market Maker)協議,它是基于外部報價和恒定公式實現動態費率的金融衍生品交易協議。

QCAMM 的定價方式,是通過多個外部預言機、去中心化交易所,如 Chainlink、Uniswap、OpenOracle、Mdex、

PancakeSwap 等多個外部預言機或去中心化交易所獲得綜合報價,然后提供給交易者,交易者按照該報價直接成交,沒有滑點,但有開倉額度限制,其限制取決于 LP(流動性提供商 / 流動性做市商,Liquidity Provider,下稱 LP)質押額。(開倉額度與 LP 質押額關系見下文)

圖 2-2 QCAMM 示意圖,dFuture 從 Uniswap 和 Chainlink 等處獲得綜合報價后提供給交易者

QCAMM 的主要特點如下,除了其他特點外,注意其交易深度不需要由內部市場博弈決定,而是能夠像暗池一樣直接無滑點大額成交(開倉):

表 2-1 QCAMM 主要特點

報價體系

交易價格來自綜合多個預言機、去中心化交易所的自動報價,并進行加權平均,公式為:X1X2+Y1Y2+…=P(平臺價格).

其中 X1,Y1 為不同來源的去中心化交易所或預言機的價格,X2,Y2…為加權數,X2+Y2+…=1

目前數據源包括:Chainlink、Uniswap、OpenOracle、Mdex、PancakeSwap 等,將以上數據源饋送價格加權后的合成價格 P,即 dFuture 平臺的「平臺價格」。

dFuture 采取了幾種措施來防止價格出現中斷或者其他嚴重的連接問題

1)單一價格來源偏離:當某個交易所的最近價格偏離所有價格來源的中位數價格超過 5% 時,該交易所的價格權重將被重設為 0,即暫停采用該交易所價格作為合成價格數據;

2)多價格來源偏差:如果超過 1 個交易所最新價格出現大于 5% 的偏差,目前的處理機制為暫停交易,等價格恢復后再交易,以避免平臺 /LP/ 交易者的重大損失 [2] ;

3)交易所連接問題:如果一個交易所在 2 個以太坊出塊時間內沒有更新交易數據,則再計算平均值時,該交易所權重為 0,

當出現價格異常時,dFuture 平臺會暫時關閉交易,問題被解決后,再恢復交易,平臺價格取被視為公允的現貨價格,以此來計算各合約的未實現盈虧,賬戶實際盈虧以平倉時成交的市場價格為準,若在暫停交易期間出現穿倉或極大盈利單,以清算引擎系統處理,清算引擎即「2.4.6 平倉與風險保障基金」中的處理方式。

dFuture 計劃后續通過社區治理,添加其他的成熟的去中心化交易所和預言機進入 dFuture 報價體系。

平臺價格不同于成交價格。

成交價格:成交價格為平臺價格收取點差后的價格,收取的點差收入將進入到風險保障基金,為交易者和 LP 提供一定的交易保護。同時,點差的存在也可以避免頻繁的開平倉的刷量攻擊。

平臺價格記為 P,點差記為 M。多單成交價格為 P1=P*(1+M),空單成交價格 P2=P*(1-M);dFuture 平臺初始化時,M 設定為 0.05%。

點差并非在開平倉時都存在,開倉時不產生點差,僅在平倉時會產生點差。M 值計劃后續通過社區治理進行調整。

動態手續費

圖 2-3 動態持倉費和動態手續費鼓勵 dFuture 場內多空頭寸的平衡

動態手續費:為了降低裸頭寸給平臺帶來的交易風險,dFuture 設計了「恒定和」公式,以平衡多空頭寸。

在「恒定和」公式限定下,開多和開空的手續費之和總是一個固定值,因此在平臺開倉的手續費的費率大小會隨著裸頭寸的大小變化,同時手續費可能為正也可能為負,為正時交易者付給平臺交易手續費,為負時平臺將返還給交易者交易手續費。

通過動態手續費設計,系統鼓勵交易向降低裸頭寸方向傾斜,交易者可以通過與裸頭寸相反方向交易的方向獲得額外利潤

具體公式如下:X 1 + Y1 = 2*N1 (N 1 為恒定值)

定義與使用如下:

表 2-2

由于 X 1 + Y1 = 2*N1,則:

X 1 = N1 + M1 * D

Y 1 = N1 – M1 * D

當 M 1=1%,N1=0.03% 時,手續費隨 D 值變動如下表:

圖 2-4 手續費隨 D 值變動情況

手續費隨 D 變動以圖表示如下:

圖 2-5 手續費與 D 值變動關系

dFuture 對 D 值進行了買賣前后值的加權平均處理,平滑買賣單的沖擊,尤其是大單的沖擊,具體公式為:

D=(多單總頭寸-空單總頭寸)/ LP 池總金額

多單手續費= 0.03% + 1%*(用戶下多單前的 D + 用戶下多單后的 D)/ 2

空單手續費= 0.03% – 1%*(用戶下空單前的 D + 用戶下空單后的 D)/ 2

從上述圖 2-4 和圖 2-5 中能夠看出,在裸頭寸(多單總頭寸-空單總頭寸)占 LP 池總金額 0% – 3% 時,平臺向交易雙方收取交易手續費,同時會向裸頭寸傾斜的方向收取稍多一些的手續費;在裸頭寸占 LP 池總金額超過 3% 時,裸頭寸正方向的新開倉需要繳納手續費,裸頭寸反方向的新開倉將獲得手續費的返還,

動態持倉利息

同樣,為了降低裸頭寸給平臺帶來的交易風險,動態持倉利息采用「恒定和」公式確定,在該公式的限定下,持多倉和持空倉的持倉利息之和總是一個固定值,在平臺的持倉 利息的費率大小會隨著裸頭寸的大小變化,持倉利息可能為正也可能為負,為正時交易者付給平臺利息,為負時平臺將付給交易者利息。

其公式如下:

X 2 + Y2 = 2*N2 (N 為恒定值)

定義與使用如下:

表 2-3

X2 = N2 + M2 * D + L

Y2 = N2 – M2 * D – L

當 M2=0.05%,N2=0 時,持倉利息隨 D 值變動如下表:

表 2-4

持倉利息每 8 小時結算一次,扣除的利息會直接結算,返還的利息在用戶平倉時一次性結算。

在裸頭寸(多單總頭寸-空單總頭寸)占 LP 池總金額 0% – 10% 時,平臺向多空持倉雙方收取持倉利息,同時會向裸頭寸傾斜的方向收取稍多一些的利息費;在裸頭寸占 LP 池總金額超過 10% 時,裸頭寸方向的持倉需要繳納利息,裸頭寸反方向的持倉將獲得利息的返還,

動態手續費和動態持倉利息的規則,非常明確地鼓勵交易者持有裸頭寸反向的倉位,即裸頭寸為多頭時鼓勵持有空頭頭寸,反之亦然。 這一設計將永續合約中通常每 8 小時收取一次的「后置資金費用」改為部分在交易者開倉時直接收取的「前置資金費用」,能夠更好的鼓勵套利者進行裸頭寸反向的開倉, 即鼓勵劣勢方頭寸增加,使得多空頭寸平衡,以維護 LP 利益和市場平衡。

平倉與風險保障金

用戶保證金達到爆倉線時發生的強制平倉 / 清算在 dFuture 中以競爭性平倉方式進行。dFuture 中設置了類似于「清算人」的「數據科學家」角色,以幫助平臺完成平倉動作,

競爭性平倉:指用戶被強平時,數據科學家可以主動針對提示被強平的賬戶發送平倉交易請求,進行平倉,并獲得可能的剩余資金中的部分作為獎勵,多個科學家可以同時競爭性平倉同一個倉位,只有一位數據科學家可以獲得獎勵,其他人將損失手續費,

平倉時,用戶賬戶產生兩種情況之一**:

1)價格波動不劇烈,此時平倉,用戶倉位將剩下不到 2% 的資金,這部分剩余資金中,最高可能有不大于 Y 值的資金歸數據科學家所有,0**,該值后期通過社群治理做出修改。該賬戶剩余資金扣除 Y 后將打入 LP 平倉收益池;

2)若平倉時價格波動劇烈,用戶倉位沒有資金剩余,無法強平,發生了穿倉,則此時數據科學家不能獲得任何回報,將損失手續費,

在第 2 種情況下,用戶賬戶中沒有剩余資金無法強平,則 LP 和風險保障金接管用戶賬戶中剩余的倉位,注意:

dFuture 承擔平倉最終責任的不是風險保障基金,而是 LP 注入到流動性池的資金,即 LP 承擔風險,風險保障基金僅是承擔穿倉損失的第一道防線。

風險保障基金:指用于彌補用戶賬戶資產低于 0 而導致的損失的基金,目前由兩部分組成:1)爆倉費用:被強平用戶的剩余保證金將被注入風險保障基金,爆倉時不收取點差;2)點差:每筆平倉交易,其成交價格會浮動 0.01%,即點差,點差金額被注入風險保障基金。

交易者賬戶穿倉后,dFuture 平臺首先將使用風險保障金對該倉位進行平倉(承擔損失),當風險保障基金不夠用于接管交易者倉位時,流動性池將承擔損失,LP 可能發生虧損。

由于交易者每一單都是單獨將保證金轉入 dFuture 平臺,因此相當于所有交易都是逐倉交易。

當 LP 發生虧損時,平臺將發生自動減倉,規則如下:

系統最大開倉量為 LP 池金額的 3 倍,如果由于 LP 池虧損,導致已開倉量超過限額,將會發生自動減倉的情況,系統會根據預設算法進行減倉,自動減倉是中心化交易所長期存在的一種處理方式,此時交易者被自動減倉的部分盈利可能無法支付。

平臺全局風險參數及邊界設置

dFuture 存在一定的開倉 / 平倉限制,規則如下:

1)裸頭寸大于 LP 池金額時,不能開裸頭寸方向的倉;

2)裸頭寸大于 LP 池金額時,平倉向著裸頭寸減小方向時,可以平倉;反之,如果此時向著裸頭寸增加方向,則不能平倉,例如:多倉裸頭寸大于 LP 池金額時,空倉若平倉,實際上將增加多倉裸頭寸,按照平臺規則,此時空倉不能進行平倉;

3)多單倉位+空單倉位 >LP 池金額 3 倍時,不能開倉;

裸頭寸大于 LP 池金額時不能平倉,這一規則能夠有效保護 LP 的資金,避免 LP 風險過大,但已經開倉的交易者容易遭受損失。

交易對

dFuture 平臺設有多個 LP 質押池,保持交易底對(指用于計價的貨幣,比如 BTC/UDST 中的 USDT)一致的情況下可以存在多個交易對,比如 ETH/USDT,BTC/USDT,只要其所對的目標都是 USDT 就可以在一個 LP 質押池中。

按照白皮書設計,dFuture 平臺可以支持多結算幣種,即一個 LP 池可以選擇一種以太坊發行的結算幣種,比如 ERC20-USDT、ETH 等,目前 dFuture 平臺只支持 USDT 作為單一結算幣種,后續其他結算幣種的 LP 質押池引入,將通過社區治理實現。

LP 質押池劃分

LP 質押池按照風險劃分,在低風險質押池中,應該只放置大交易量的主流交易對,并提供較低的杠桿系數,比如 1-10 倍杠桿;在高風險質押池中,除了主流交易對外,還可以存在中風險小比重,并提供較高的杠桿率,比如 20-50 倍的杠桿。

目前,平臺交易界面的杠桿顯示為 1-30 倍,

平臺流動性的增加與減少

LP 希望向平臺增加流動性時,只需要向平臺的智能合約中存入 USDT,LP 注入流動性是平臺流動性的初始來源,使流動性池數額增加,

dFuture 流動性池規模除了 LP 主動注入外,在如下情況也會發生增減:

1 )交易者在虧損的情況下主動平倉或被動爆倉,此時交易者虧損的 USDT 會注入到 dFuture 流動性池,此時流動性池中的 USDT 會增加

2 )交易者在盈利的情況下平倉,LP 流動性池會將交易者盈利的 USDT 轉移至交易者賬戶,此時 LP 流動性池中的 USDT 會減少

流動性 Token

1)注入流動性:LP 向流動性池注入 USDT 后,會獲得 LP Token,LP Token 用于跟蹤每個 LP 貢獻的流動性與總流動性池的比例。LP Token 是高度可分割的。

LP 通過向流動性池注入 USDT 獲得的 LP Token 的數量,取決于存入的 USDT 數量與當前流動性池總量的比值,可以使用如下公式計算:

獲得的 LP Token= 存入的 USDT 數量 \*LP Token 總量 / 平臺流動性池 USDT 總量

2)回收流動性:LP 可以隨時燃燒 LP Token,從流動性池中取回其比例的 USDT。

LP token 類似于股權憑證,每一次鑄造的銷毀類似于股權的增發和注銷:交易期間所有的盈虧都會添加到流動性池中,因此,自首次添加流動性以來,所有的營收都會包含到流動性池,LP 可以獲得自己對應比例的收益。

LP 通過向流動性池發送 LP Token 獲得相應份額的 USDT,其金額可以使用如下公式計算:

獲得的 USDT= 平臺流動性池 USDT 總量*發送 LP Token 份額 / 平臺 LP Token 總份額

LP 的收益和退出規則

LP 收益 / 虧損 / 費用主要包括四個部分:

1.DFT 收益:伴隨出塊產出的 DFT,其中 30% 按照質押比例分配給為平臺提供流動性的 LP,

2.風險保障金部分:LP 退出時,將得到風險保障金中相應的部分金額。

3.LP token 部分:如 2.4.11 中所述,銷毀 LP token 取回相應份額的 USDT 時,如果整個流動性池處于盈利狀態,則 LP 獲得收益;如果處于虧損狀態,則 LP 虧損,取回的 USDT 少于注入的 USDT。

4.退出費用:LP 撤回流動性時,系統會收取退出金額的 0.5% 作為手續費,這筆費用會自動分配給當前未退出的 LP。

平臺收費的分配和使用

平臺收費包括兩部分:交易手續費(包括點差)和利息,這些費用以 USDT 形式按照如下比例使用:

表 2-5 平臺手續費分配

代幣功能和規則

dFuture 的代幣為 DFT。DFT 為 dFuture 的平臺幣,有多種作用,其收益主要來自交易手續費,DFT 具體作用如下:

交易分潤

當手續費池或利息池凈盈虧每增加 1,000 USDT 時,平臺用戶可以通過在平臺質押 DFT 獲得手續費分潤,具體規則是:平臺交易手續費的 40% 分給所有質押用戶,用戶質押數在總質押數的占比中獲取,該部分手續費以 USDT 形式發放。

平臺對用戶質押有時間要求,質押 DFT 滿 3 天后可以贖回,

交易手續費折扣

用戶在質押 DFT 后,可以獲得交易中的手續費折扣,

LP 鎖倉加速

LP 可以通過質押 DFT,讓質押 USDT 提供流動性以獲得 DFT 的過程加速,

LP 質押 UDST 后,可以再質押 DFT 進行加速,比例為 DFT:USDT=1:2,即每質押 1 DFT 相當于再質押 2 USDT,加速獲得的「USDT」數量不超過已質押 USDT 的 2 倍,質押的 DFT 在質押 1 天后可贖回。

例如:若 LP 質押了 20 萬 USDT,可以再質押 5 萬 DFT,按照 1:2 的比例相當于增加了 10 萬 UDST 質押,按照質押 30 萬 USDT 的份額獲得 DFT 獎勵。在質押 USDT 保持 20 萬不變的情況下,該 LP 最多可以質押 20 萬 DFT 來加速,以 20 萬 DFT 加速后,相當于質押了 60 萬 SUDT。

回購銷毀

如 2.4.13 中所述,dFuture 平臺將以手續費總收入的 20% 用于回購 DFT 并銷毀,

DAO 治理的投票權

所有被質押的 DFT,包括質押用于交易分潤的 DFT 或 LP 用于鎖倉加速的 DFT,都能獲得相應投票權,通過社區投票,可以對 dFuture 平臺所有參數進行調整和修改,比如添加高風險的 LP 質押池、添加更多交易對、添加更多交易底對、添加更多預言機等等,

總結:dFuture 產品上相對于普通AMM機制和賽道其他競品,有多個獨特的設計,包括 QCAMM 能夠實現的無滑點和高深度,以及能夠更直觀調整頭寸的動態手續費設計,以及在故障時能夠及時停止交易的審慎設計,對解決相應問題都非常有效,但需要繼續觀察的是,在交易量較大、用戶總持倉量較高、LP 流動性池資金量也較大時,出現極端行情后這一套系統的實際表現。

發展

歷史

表 3-1 dFuture 進展一覽表

現狀

公測數據

dFuture 已完成公測和交易挖礦測試,并已經于 2021 年 2 月 8 日正式上線,同時在 Heco 與 BSC 上運行。

公測 / 交易挖礦期間,參與公測的地址達到 17,500 個,來自 15 個國家,總交易筆數為 55 萬筆。

運營數據

目前,dFuture 的 LP 質押數(TVL)為 4,000 萬美金左右,日均交易額為 1.5 億美金左右,據項目方提供的數據,目前與 dFuture 交互的錢包數已超過 4 萬個,TVL 數據和日均交易數據均來自 Heco 和 BSC 上 dFuture 兩平臺數據的合并,暫時未能在數據網站 Defipulse 和 Duneanalytics 上查詢到相關數據。

目前,dFuture 上的交易對包括 BTC/USDT 和 ETH/USDT,

點差調整

2021 年 3 月 9 日,dFuture 對點差機制進行了調整,在原有固定點差的機制上引入時間變量,調整為可變點差。

調整后的點差規則為:開倉到關倉時間在 0-10 個塊內,點差為 0.07%;10-100 個塊內,點差為 0.04%;超過 100 個塊,點差為 0.03%,

與原固定 0.01% 的點差相比,調整后點差分別增加為 7 倍、 4 倍和 3 倍。這一規則提高了交易費用,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高頻交易,同時有益于增加 LP 收入,

2021 年 3 月 26 日, dFuture 再次對點差進行了調整,超過 100 個塊后的點差從 0.03% 降為 0 。

未來

dFuture 未來將往至少六個方面發展:

1 )開發止盈止損功能;

2)降低手續費率和爆倉線,達到幣安或者火幣目前的標準;

3 )繼續提升 LP 收益:將富余的資金存入 Curve 等平臺,增加收益;提供類似 Compound 的借貸功能,提升收益;

4 )優化平臺交易對:添加更多交易對和更多交易底對,交易底對即作為資產計價的貨幣,例如 BTC/USDT 交易對中的 USDT 即為底對。未來在引入多個主流幣 / 非主流幣等交易對時,建立健康度評價體系,將評分較差的交易對剔除并引入新的交易對;

5 )對 dFuture 平臺進行基于 zkRollup 的改造,以提供更好的交易體驗,

6 )提供外匯、美股等資產的交易,

總結:dFuture 發展時間較短,但發展較為迅速,其機制在繼續不斷調整中,其未來發展可以繼續觀察,

經濟模型

1. 代幣作用

如 2.5 所述,DFT 在 dFuture 平臺上有交易分潤、手續費折扣、LP 鎖倉加速、DAO 治理投票權等作用。

2. 代幣分配

DFT 在 dFuture 正式上線時同時發行,并將同時發行在幣安智能鏈 BSC 和火幣生態鏈 Heco 上,總量為 4 億枚,兩條鏈各 2 億枚,產出完成后將不再產生。

DFT 具體分配規則如下:

表 4-1 DFT 代幣分配

競爭

概述

dFuture 屬于 Defi-衍生品賽道中的期貨合約交易所(Dex),并且屬于「AMM 類期貨 Dex」這一細分賽道。目前,去中心化期貨合約交易所包括 Perpetual Protocol、Mcdex、dFuture 等,其共同點是價格由 AMM 方式生成或以近似 AMM 的方式生成,在這一細分賽道中,又分為「兩方博弈式」與「三方博弈式」,兩方博弈式指的交易者多空雙方博弈,而三方博弈式指的是由 LP 與多空交易者三方博弈;與 AMM 式對應的是訂單簿(Orderbook)方式組織交易的期貨 Dex,訂單簿式的期貨 Dex 包括 dydx、DerivaDex、Injective Protocol 等,

現狀

目前,加密貨幣期貨已經超越現貨交易,成為一個龐大的市場。據 TokenInsight 統計,2020 年 43 家期貨交易所成交量共報 $12.31 萬億美金(平均每日 340 億),較 2019 年環比增長 402%,年末全市場合約持倉為 170.3 億美金,全年增長 485%。

圖 5-1 2019 Q4-2020 Q4 全市場期貨成交量,來源:TokenInsight

但加密貨幣期貨的的主要交易量當前還在中心化期貨交易所,主要有幣安、FTX、Bybit 以及 BitMex、OKEx 等等,后兩者曾經是期貨交易的主戰場,但隨著監管問題的爆發,以及前兩者在 2020 年實現的巨大增長,情況有所變化,但以上幾家和其他的中心化交易所當前仍然占期貨交易 90% 以上規模。

同時,「永續合約」這一品種由加密貨幣交易所 FTX 在加密貨幣市場內首創,雖然這一形式在傳統金融世界里少量存在,但不是主流交易品種,而在加密貨幣市場中,永續合約是一大主流交易品種,

目前,去中心化期貨交易所賽道,已經出現幾個「種子選手」,但還未大規模發展,目前交易量較大的項目之一:Perpetual,其日交易量也僅在 5,000 萬美金左右,

去中心化期貨交易所的發展,可以參考的現貨 Dex 發展進程,比如 Uniswap、Sushiswap、Bancor 等交易所,

主流的現貨 Dex 均在產品打磨期和上線期經歷了較長時間(數月到一兩年不等),然后才實現交易量暴漲,經過不到一年的交易量大規模發展期,目前與中心化交易所在交易量上幾乎平分秋色,Uniswap 的日成交量還數次超越 Top3 的中心化交易所,

圖 5-2 Dex 交易量圖,展現了 2019 年 1 月至今的交易量變化情況,非常明顯是從 2020 年 5 月后開始爆發式增長。

由此可見,去中心化合約交易所還有極大發展潛力,有可能從目前全賽道日交易量在億級別發展到每日百億美金級別(即發展到每年 3.6 萬億美金交易量),接近中心化交易所的交易量。

競品項目概述

由于 AMM 類期貨 Dex 大多數于 2021 年前后推出,都處于產品剛推出繼續完善的階段。其中 Mcdex 在公測其 V3 版本測試網,而 Perpetual 為 2020 年 12 月上線,在產品繼續迭代中。因此目前討論運營數據為時尚早,因此本文主要對比三者機制設計差異和潛力。

Mcdex

Mcdex V3 是一個采用「指數價格+復雜 AMM」(相對于 x*y=k 的簡單 AMM 而言)方式進行定價的期貨 Dex,Mcdex 每個合約都需要運營者(Operator)/ 流動性提供者(LP)/ 交易者 / 清算者幾個角色,由 LP 充當交易對手方。其定價機制設計,是由外部預言機提供指數價格,然后將風險敞口作為系數調整后,形成報價,目的是將頭寸盡量集中在指數價格附近,降低滑點,并使得多空雙方頭寸互相接近;Operator 是單個永續合約的創造者和運營者(比如 ETH/USDC 合約運營者),Operator 需要引入資產的指數價格,并設置買賣價差 / 滑點等一組風險參數的初始值,并且可以在運營過程中調整參數。Operator 創建合約無需許可。

Perpetual

Perpetual 是一個采用虛擬 AMM (vAMM)機制進行定價的期貨 Dex。vAMM 機制使用 AMM 的 x*y=k 方式定價,但不實際進行兩種貨幣的兌換,而是由 AMM 公式提供價格后,從資金池(Vault)進出資金以代替直接從 AMM 池進出資金,實現單一貨幣的多 / 空頭寸在 Vault 的開倉和平倉,vAMM 機制的優點是無需 LP 作為對手方即可由交易者之間相互進行博弈,無論是同方向交易者還是多空對手方的交易者之間,都能夠進行相互博弈,避免了 LP 的無償損失 / 對手方風險,

競爭要素對比

產品設計

在考察 Uniswap 如何成為目前第一大 Dex 時,「用戶體驗」被認為是一個被低估的因素,實際上用戶體驗更大程度的決定了一個 Dex 能否吸引更多的交易者,以及能否吸引更多的交易對 / 幣種進入到該 Dex 中,因此本文從用戶角度設定了產品的對比方向。三個競品目前都是永續合約產品,手續費 / 資金費率等問題也是重要問題,但由于數據量偏少等原因,留待后續其他項目研報中討論。

表 5-1 從用戶 / 交易者角度進行的產品設計對比

核心業務邏輯

dFuture:獲取多個數據源的價格后,以 QCAMM 方式加權形成平臺價格后,加上固定的點差和動態手續費進行報價,由流動性做市商與交易者博弈,

Perpetual:通過 vAMM 進行定價,由交易者相互博弈,同時由套利者實現部分做市商功能,保持場內價格與場外價格接近,為「多空兩方博弈」模型。

Mcdex:獲取指數價格后,復雜 AMM 以多個指標調整價格后報價,由流動性做市商與交易者博弈。

定價方式

如上文「核心業務邏輯」中所述,Mcdex 和 dFuture 是在外部預言機饋送指數價格的基礎上再以公式「加工」調整價格,形成報價,而 Perpetual 通過 vAMM 進行定價,而需要補充的是,Perpetual 在計算資金費率時需要用到指數價格,場內價格劇烈波動時計算清算價格也需要使用指數價格加權生成。

5-3 dFuture 的 QCAMM 預言機價格加權定價模式

圖 5-4 虛擬 AMM 工作原理:使用 AMM 確定價格,而從資金池進出資金

圖 5-5 Mcdex 的復雜 AMM 定價相對于簡單 AMM 的定價曲線,藍色為 Mcdex 定價

裸頭寸管理

dFuture 和 Mcdex 通過不同的方式對平臺的裸頭寸進行管理,方向和目的一致,都是希望多空雙方持倉盡量一致并實現裸頭寸向 0 回歸,以實現 LP 的風險中性。

Perpetual:由于其 vAMM 的方式,裸頭寸直接反映為場內價格偏離場外價格(能夠通過套利機器人被抹平),并且不存在 LP 損失問題,對頭寸管理的需求不強,此處主要對比 dFuture 與 Mcdex 的裸頭寸管理方式,

dFuture:通過動態手續費、動態持倉利息兩種方式促使裸頭寸向 0 回歸,手續費和持倉利息都以「恒定和」方式定價,在開倉時收取動態手續費,在裸頭寸不大時向雙方收取費用,在裸頭寸較大時,向裸頭寸方向開單收取動態手續費,并向相反方向開單返還手續費,并按照同樣方式計算持倉利息。同時,在裸頭寸規模超過 LP 抵押額時,對增加裸頭寸方向的開倉和平倉都暫停。(更詳細的規則見產品章節)

Mcdex:通過報價偏移和收取資金費的方式促使裸頭寸回歸,首先,在開倉時,AMM 如果持有某方向的裸頭寸,則報價向指數價格方向相反方向偏移,同時向與 AMM 持倉相反的頭寸征收資金費用支付給對手方。

例如:AMM 持有多方裸頭寸,則開倉價格向低于指數價格的方向偏移,同時向空方收取資金費向多方支付,此時「降低價格+資金費」會促使空方減少開倉而多方開倉意愿增強,使得裸頭寸相對減少,同時,Mcdex 也有整體開倉規模限制,當 AMM 中的裸頭寸完全占用 LP 注入的資金時,將不能提供開倉和流動性(指平倉)。

dFuture 和 Mcdex 采用了不同的方式對裸頭寸進行管理,這一設計能夠控制 LP 風險,避免 LP 作為對手方的資金損失過多,同時,也促進市場消化裸頭寸。在開平倉的限制上,兩個項目相同,但在動態費用方面,dFuture 的動態手續費是直接在開倉時收取,對開倉的交易者有直觀的激勵 / 抑制作用,具備獨到性。

對專業做市商 流動性提供者的需求

dFuture:QCAMM 的方式決定了平臺只需要非專業做市商,即 AMM 規則中的普通 LP 進行代幣質押做市,dFuture 無疑對非專業做市商即 LP 有較高需求,但其質押 USDT/ 質押 DFT 的規則使得 LP 在承擔一定風險的情況下能夠獲得不錯的收益(此處暫不考慮 DFT 波動風險),具備對 LP 形成吸引力以實現足夠流動性的機制設計,

Perpetual:流動性提供者僅在保險基金進行 Staking,不依賴 AMM 中的「流動性做市商」角色,對快速搬平各個交易所之間差價的「套利者」需求較高,Perpetual 交易所上目前已經有專業套利者參與,項目方也專門與專業做市商 / 套利者建立了合作,但由于低門檻套利機器人的推出,使得用機器人套利(并保持 Perpetual 場內價格接近場外價格)成為一個低門檻參與途徑,也使得普通用戶能夠進行套利,減少對專業做市商 / 套利者依賴,在極端行情遭遇宕機的風險中,有望通過分散的套利機器人維持正常套利速度和交易量,增加 Perpetual 市場的反脆弱性,降低了對任何形式流動性提供者的依賴。

Mcdex:Mcdex 在 V2 的設計中,偏向于發展「訂單簿式 Dex+專業化做市商」的合約交易所,這基于一個對整個 Dex 領域的廣泛共識:由于項目方做市的巨大剛性需求,「訂單簿 Dex+專業做市商」必然是 Dex 的未來,

但 Mcdex 在 V3 中放棄了訂單簿,使用「指數價格+AMM」形式的設計,同時將規則設定的專業性轉移到運營者(Operator)身上,而 LP 也設計為自動做市的非專業做市商類型,這一設計能夠實現在復雜定價中的自動做市,相對于其 V2 有不小進步,但由于 Operator 可以修改規則 / 能夠獲得相當比例手續費分成 / 可能將有能力參差不齊的 Operator 的出現等因素,LP 有時可能會有 Operator 兼任,

或者說,這一設計實際上在 Operator 這個角色上需要專業做市商來扮演,其對專業 LP 的依賴轉移到了 Operator 上,同時,這一模式流動性需要依賴 LP 提供流動性。

dFuture 與 Mcdex 都對 LP 做市有較高的需求,這一需求主要以「LP 質押機制+團隊運營」的方式加以實現。其優勢是一旦 LP 質押池資金量足夠,單個開單量可以達到非常高的水平,在大單交易上可能具備優勢,當然,這還需要觀察 dFuture 是否能夠達到較高的 LP 運營水平。

二層網路(Layer2)/ 側鏈 / 公鏈的擴容方案選擇

dFuture:選擇了 Heco (火幣鏈)和 BSC (幣安智能鏈)作為主網,在初始獲客 /Gas 費用等方面或較有保證,或具備初始獲客的優勢。但與其他建立在「交易所公鏈」上的項目一樣,其后續發力需要繼續觀察團隊運營能力,同時,dFuture 已在開發基于 zkRollup 的版本,用戶體驗有望進一步提升。

Perpetual:在 2020 年 10 月選擇了 xDai,并已經運營 3 個月以上,暫時未出現二層網路 / 問題,該方案的優點是已經被證明能夠良好支持 Perpetual 目前的交易量,缺點是目前選擇該方案的 Defi 項目尤其是錢包和聚合器較少,如需要實現可組合性和與其他 Defi 項目尤其是聚合器合作,Perpetual 有較大可能需要遷移到其他 Layer2 或則公鏈上。但如果遷移到其他網路,依然會在 xDai 上同步運行。

Mcdex:選擇了 Offchain Labs 的 Arbitrum Rollup 二層網路方案,該方案備受期待,性能比較看好,但 Mcdex 基于該方案的 V3 版本尚未正式上線,實際效果仍等待驗證,

系統整體反脆弱性

這一問題非常重要,從中心化交易所的經驗看,因為作為期貨 / 期貨交易所,平日交易量 / 清算量較小,而在行情劇烈波動時,交易者開平倉 / 清算量都較高,疊加行情導致的價格劇烈波動,有較大概率引發系統各種故障,在中心化交易所主要是連環爆倉 / 穿倉、交易所宕機 / 交易量暴增導致無法下單、無法成交等交易擁堵問題 / 做市商大規模損失 /K 線出現插針(交易所價格嚴重偏離全市場價格的異常波動)等等問題,而在去中心化期貨交易所上,幾乎同樣存在上述潛在問題,以及預言機風險,

在這個問題上,dFuture/Perpetual/Mcdex 都有最終應對方案。

dFuture 以保險基金作為緩沖,同時開發了預設算法以應對超過保險基金的穿倉損失,即對獲利方進進行自動減倉,比如保險金賠付后,仍然穿倉 1 萬美金,即爆倉方仍「欠」獲利方 1 萬美金無法償付,則此時遵循「贏家只能拿走輸家放上牌桌的所有錢」的原則,從獲利方的獲利中扣減 1 萬美金,由 LP 池承擔的兜底風險僅為比較有限的風險。

Perpetual 以保險基金和清算人來應對,Mcdex 也以保險基金應對。

但需要注意的是,三個項目都未能得到真正的極端行情的足夠考驗,尤其是日均交易量過億之后的高交易量情況下的極端行情考驗,這方面表現優劣暫不確定,

運營數據

dFuture:據 dFuture 交易所界面數據,dFuture 正式至今,總質押量(TVL)為 4,000 萬 USDT;目前,dFuture 平均日交易額為 1.5 億美金,

Perpetual:目前日均交易額基本穩定在 5,000 萬美金左右,

Mcdex:V3 尚未上線,此前 V2 沒有可以公允比對的交易量,

總結:鑒于期貨交易所賽道本身的巨大潛力,三者都可能得到較好的發展,并且在運營方面還有較大可發揮空間,同時還有多個訂單簿式期貨交易所(如 dydx)和多個合成資產項目等跨賽道競品,并且不斷有新品出現, 目前離賽道格局確定尚遠,不能確定 dFuture 將在未來占據去中心化期貨交易總量中的交易份額,但 dFuture 具備了獨特的發展潛力。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暫無討論,說說你的看法吧
歡迎您,新朋友,感謝參與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