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張圖揭秘大熱項目 Dfinity 及其生態

作者:荊凱

啟動六年后,或許今年四月份,Dfinity 可以正式上線了,

放言要重塑互聯網,打造全新第三代區塊鏈生態的 Dfinity,如今的路線圖更專注于互聯網計算機(ICP) 協議方向,鮮少再有以太坊競爭者或瘋狂姐妹鏈的關聯被提起。

對 Dfinity 的關注者而言,從 2015 年至 2021年,這過去的六年時間,或許回顧起來會恍若隔世;對于幣圈吃瓜群眾來說,Dfinity 和 T 恤的梗,也從 2018 年空投活動延續至今,漂亮的 T 恤 Shopify 商店頁面,也仍然存在。

不同的是,當年的四大天王的稱呼,如今很少人再想起了,一張戲謔 Dfinity 遲遲不曾上線的圖,也曾在社區中傳播甚廣,配文是:2051 年 1 季度,互聯網計算機終于上線,

2021 年諸多老項目取得了明顯進展,隨著波卡上線,FileCoin 上線,以太坊 2.0 第 0 階段啟動,Dfinity 也不例外,今年四月份,隨著 Mercury 網路即將從 Alpha 轉為 Beta 版,我們有望見到主網正式創世啟動,

在筆者看來,Dfinity 是一個挺神秘的項目,可能有幾個原因,

一來是 Dfinity 過去幾年間愿景迭代,從原先的以太坊姐妹鏈的主張,到如今對標 TCP/IP 的 ICP 協議,致力于打造分布式的互聯網計算機系統,重塑互聯網基礎架構,成為一個分布式的云平臺,代幣也從 DFN 變換為 ICP。

受此影響,又引入了頗多的新概念,如 NNS(神經網路系統)、神經元、Canister (容器)、Cycles (手續費) 等等,即便對于幣圈老手,理解起來也需要花一些時間。更何況 Dfinity 的新價值主張—打造開放式的互聯網計算機,目標受眾更聚焦于開發者和創業團隊,在生態中實例偏少的情況下, 自然給理解增加了多一重難度,

今天文章,一起速覽 Dfinity 最新進展和相關資訊,為便于讀者理解,本文盡可能用圖示方式直觀展現 Dfinity 的基本概念,文中資料來源于互聯網上公開視訊、部落格或文檔,有錯漏之處,歡迎讀者指正,

一、Dfinity 目前進展如何?

如果按照 Dfinity 創始人的 Dominic 的說法,現在 Dfinity 的主網其實已經存在了,不過我更傾向于按照傳統的習慣,將其定位為預啟動階段,尚未正式上線,

Mercury Beta 候選版

Mercury 公開網路,是主網正式上線前的最后一個版本的代號。2020 年 12 月 18 日,Mercury 的第一階段完成,隨后 Alpha 測試版上線,此階段主網將不會再重置,標志著正式步入主網啟動的最后階段,

此時,網路釋放了管理代幣中的一小部分,據稱由 Dfinity 基金會、早期投資者和其他幾方所有,網路滿足創世要求后,會投票表決剩余代幣的釋放時間,

2021 年 3 月 24 日, DFINITY 創始人兼首席科學家 Dominic Williams 發推稱,將于 3 月 30 日發布其「互聯網計算機」主網 Beta 候選版本 1。

按照規劃,Mercury 的 Beta 主網版本發布,意味著 Dfinity 正式創世啟動,而 ICP 代幣,也將于正式上線后發放,不過,根據官方此前文章的介紹,會通過 NNS 治理系統釋放代幣給持有者,

這意味著,觸發了創世提案之后,超過 5 萬名 ICP 代幣的持有者需要逐步解鎖(按照官方的說法,溶解神經元)來釋放其中的代幣,而鎖定期最短的設計為 6 個月,至于空投部分的代幣是鎖倉釋放,還是直接釋放,暫時筆者未見到確切資訊。這部分細節還有待 Dfinity 隨著主網正式上線臨近,給出更明確答案。

當前網路狀態

根據當前 Dfinity 的 ICP 面板統計,有 8 個自網路,361 臺節點機器,當前的 CPU 數量達到了 23056 個,產生了 1460 萬個區塊,按照網站顯示,平均而言出塊速度是每秒 2.87 個區塊,

Dfinity 生態原定計劃是在 2021 年底前入駐 100 個數據中心,到 2030 年完成入駐數千個獨立數據中心的目標,

下圖所示為當前的網路節點分布情況。考慮到 Dfinity 對數據中心的要求頗高,這也帶來了對其網路不夠去中心化的一些擔憂,不過 Dfinity 官方的回復是會擴展數據中心和運算節點的數量,并結合 NNS (神經網路系統,Dfinity 的鏈上治理體系)來管理網路。

原先預計于 Q1 主網上線,不過如今四月份過完了 1/3, 尚未見到更多動靜。考慮到 Dominic 之前在 Twitter 上回復提到的安全審計、文檔等工作進展,當前技術文檔和教程已基本完成,不過對于安全審計方面,暫未見到相關進度報道或披露。

二、互聯網計算機:Dfinity 的新追求

Dfinity 經過幾年的迭代,目前的正式愿景定位為互聯網計算機,縮寫為 ICP。

Dominic 將 ICP 和傳統互聯網相并列,稱互聯網計算機為世界上首個以網路速度運行的區塊鏈,可以無限制地擴容,可以承載任何數量的智能合約計算和存儲任何數量的數據,

想要理解 Dfinity,必然會涉及到一些技術上的概念,我盡量用 Dfinity 團隊給出的一些直觀的圖示,用人話來解釋一下,

ICP 實際上是一個分布式云計算平臺和協議

理解 Dfinity 的新定位—互聯網計算機,真的把他當做一臺超大型的分布式計算機系統來理解,可能會更方便,

傳統的互聯網生態,如上圖所述,在物理層(光纖、WiFi、5G 等基礎設施) 和互聯網基礎協議層(TCP/IP 協議等)之上,會包含諸多復雜的網路架構,比如云服務、CDN、DNS、數據層、防火墻等諸多組件。

Dfinity 設想用 ICP 協議以及建立在 ICP 協議之上的互聯網計算機系統,來替代傳統的 IT 架構,

用一種簡單的方式來理解,ICP 會將傳統的一些架構給打包成現成的服務,讓開發者能夠省事,直接用現成的輪子即可,不必再痛苦地去自行從頭開始構建。尤其涉及到分布式架構中的負載均衡、CDN/DNS 等基礎服務的配置等,ICP 提供了替代物,底層替換為了分布式的計算平臺,而對于用戶來說,幾乎是無感的,

cancan 是一個部署在 ICP 上的示例應用

既然稱之為互聯網計算機,我們可以根據直接根據字面的含義,也能理解 ICP 所包含的內容:

  • 提供了開放的通訊協議,ICP 協議,在該協議之上,可以運行通用的計算,
  • 一個全球的計算機網路,確保協議能夠正常運行,而包含在其中的,是獨立的數據中心,每個數據中心由多個節點組成,提供了運行軟體或者說智能合約所需要的硬件資源,如 CPU、網路和內存資源,
  • 一個公開的 SAAS 平臺,擴展性良好,開發者可以像使用任何一個云平臺一樣,部署軟體應用,比如 DeFi、NFT 等具體的應用。

從 ICP Dashboard 網站上,我們可以看到當前 ICP 生態中的網路帶寬、CPU 資源、內存等等的資訊,如上圖所示,當前整個互聯網計算機的帶寬約為 20MB/s。需要注意的是,ICP 也是采取了內存存儲的方式,提升程式的運行速度,由此帶來的,是對數據中心的要求會比較高,

Dfinity 希望借助于拜占庭容錯和加密算法,讓軟體不依賴于防火墻等設施,也能具備防篡改的功能,支持智能合約軟體自動運行,且結合了代幣經濟模型的設計,實現激勵和軟體所在生態的自治,

NNS:ICP 互聯網計算機的神經網路

如果說 ICP 是一臺巨型的全球計算機,集合了諸多的數據中心和節點,那么 ICP 跟傳統的云平臺又有什么不同?畢竟 AWS、GCP、Azure、阿里云、騰訊云或者是公司自建的私有云服務,也是用的數據中心,異地備援,多節點運行的。

區別在于 NNS,ICP 之所以不是另外一個云平臺,而是開放式計算平臺,其區別在于被成為 NNS 的治理系統,或者可以做個通俗化但不那么精確的理解:

代幣化 + DAO 治理 + 云服務 = ICP

ICP 平臺為代幣持有者通過去中心化的治理系統 NNS(神經網路系統)共同所有,在全球多地的數據中心,組成了多個子網路,為智能合約或者說容器提供了運行的基礎設施,并從中獲得收益。

如果說 ICP 是一臺巨型的分布式計算機網路的話,各個數據中心和節點提供了運行的硬件設施,而 NNS 就是這臺計算機的管理員,通過提案方式,決定了 ICP 這臺超級計算機網路的運行機制和生態中的利益分配等相關事宜。

下文的代幣模型部分,我們會再詳細介紹 ICP 代幣持有者是如何影響 NNS 系統中的決策的。

每個智能合約,都是可擴展的容器(Canister)

我們知道了 ICP 這臺計算機由多個節點運行,組成了云平臺;也知道了 NNS 是一套鏈上的治理體系,由 ICP 代幣持有者來共同決定,

那么問題自然來了:在這臺計算機上,能運行什么程式,可以承載什么應用?

答案其實挺簡單:ICP 作為一個通用的云計算平臺,理論上可以運行任何類型的應用。Dfnity 社區也用 CanCan、LinkUp 等應用做了示例,這些分別對標抖音、LinkedIn 等傳統互聯網應用,盡管只是初步的 demo 示范,卻也展示了 ICP 承載各類型應用的潛力,

在 ICP 這個平臺上,最基本的組成元素,被稱為 Canister,可以翻譯為容器,類似于以太坊等區塊鏈公鏈平臺上的智能合約,卻也有若干不同之處,

無論是用什么語言些的軟體,都會編譯為 WebAssembly 模塊。想要運行,需要將這些模塊部署到 ICP 的副本之中,而運行這些模塊的執行環境,就被稱為容器(Canister),

將 ICP 想象成一艘大船,在甲板上堆積著一個個的罐子,每個罐子跟罐子之間相互獨立,卻又能相互通過導管鏈接起來。在罐子內部,構建起了一個可以包容軟體運算邏輯的執行環境,在 ICP 之中這些罐子容器,就起到了跟智能合約類似的作用,

不過不同之處就在于,這些容器可以復制、可以分叉,更方便自組織,相比傳統的公鏈架構,更容易擴展,在編譯完畢部署完成后,每個容器會產生自己的索引編號,如果是具備前端功能的,甚至直接可以通過該容器的入口訪問,供用戶交互使用。實際使用起來,跟傳統互聯網并沒有明顯區別,不過背后運行的,不再是單一的服務器,而是 ICP 的開放式云平臺。

我知道這樣說有些抽象,所以我按照 ICP 的文檔部署了一個 LinkedUp 的示例,到 ICP 的 Mercury 網路上,大概花費了10分鐘不到的時間,網址見:https://qsuio-dqaaa-aaaaa-qa6oa-cai.ic0.app/

請注意,在鏈接之中的 “qsuio-dqaaa-aaaaa-qa6oa-cai” 這一串編碼,就是前端容器的編碼索引,無論是前端應用還是后端應用,甚至是錢包,都是以容器方式組織的,在容器之中包含了編譯之后的程式,以及該程式的運行狀態等資訊,支持查詢和更新狀態的操作,

Cycle:程式運行的“燃料”

盡管下文我們會在代幣模型的部分詳細介紹 ICP 代幣的經濟模型,不過此處為了理解容器這一概念,有必要專門聊聊 Cycle。

在 ICP 這個云平臺上,運行程式如果沒有成本的話,勢必會造成平臺的計算帶寬存儲等資源被濫用,為此運行程式要有成本,并且為了防止單個程式/容器占用過多的資源,單個容器的運行可以使用的資源也有上限。

ICP 采取的是 Cycle 這一單位作為計價,如果你熟悉以太坊或者類以太坊平臺的生態,可以將其理解為一種價格穩定的 gas,不能流通,只能用作手續費使用。并且需要由容器的所有者來支付。就是說這里的設計,采取了開發者付費的方式,按照我的理解,用戶使用這些程式,是不需要支付費用的,而程式的開發者或者團隊,需要將 ICP 代幣兌換為 Cycle ,作為驅動程式運行的燃料,確保程式可用。

盡管 ICP 價格可能波動,但是 Cycle 的價格,是錨定法幣的,具體來說 1 瑞士法郎等價于 1兆(trillion) cycles 的計算資源,開發者需要將價值 1 瑞士法郎的 ICP,兌換為對應的 Cycle。這樣 ICP 的價格不會影響到合約的運行,不會出現 ICP 價格高漲,運行合約或者說容器的成本也隨之水漲船高的情況出現。

ICP 兌換為 Cycle 是單向的,就是說不能夠從 Cycle 再兌換為 ICP 代幣。而且Cycle 也不能流通、轉賬,只能供開發者自己使用,用在自己所控制的容器上,確保他們能夠運行正常,

基于上面的探討,我們盡管略去了許多的技術細節,不過應該能夠對 ICP 這臺互聯網計算機的運行方式有了初步的了解了,

接下來看看更輕松的話題:ICP 代幣如何分配,

三、ICP 代幣如何分配的?有何作用?

ICP 初始發行數量為 469,213,710 枚,第一批持有者約為 5 萬多人,包含了空投參與者、團隊貢獻者(120 位全職人員,另外 30 余位貢獻者)、以及投資伙伴,具體分配比例,如下圖所示,

如前文所述,具體分配模式,是否會涉及到鎖倉,尚未有明確資訊,不過根據筆者的理解,代幣會通過 NNS 的神經元設計鎖定,最短鎖定期預計為 6 個月。

據報道,Dfinity 總共經過了三輪募資,募集了約 1.95 億美元,具體而言:

  • 2017年 2 月 14 日,種子輪募集了 420 萬美元,代幣價格約為 0.0362 美元,這部分占比為 24.72%。
  • 2018 年 2 月 7 日,戰略輪融資,從 Andreessen Horowitz (A16Z)和 Polychain Capital 處共融得 6100 萬美元,占主網上線的初始代幣分配的 6.85%,募資成本為每個代幣 1.8978 美元,
  • 2018 年 8 月 28日:風投輪,這一輪融資額最大,共募得 1.02 億美元。占主網上線的初始代幣分配的 4.75%,募資成本為每個代幣 4.5765 美元,由 Andreessen Horowitz(A16Z) 和 Polychain Capital 領投,SV Angel、Aspect Ventures、Village Global、Multicoin Capital、Scalar Capital、Amino Capital 和 KR1 以及 DFINITY 社區成員等跟投。

如果按照當前期貨價格 190 美元來計算,總市值為 891 億美元,按私募均價來算,意味著增長了 166 倍。

在 2018 年曾經舉辦的 Dfinity 空投活動中,諸多賬戶獲得了 10 多個甚至一百多個 ICP 代幣不等,折合人民幣也能換一臺車了,相信還有許多朋友熱切期待著 ICP 代幣能早點發放,

ICP 代幣的用途:治理和支付

ICP 代幣主要有兩類用途:

  • 作為治理代幣使用,ICP 持有者可以將其鎖定在治理系統中,對提案進行投票,參與治理可以獲得獎勵。作為數據中心運行公共賬本的補償,或者說產生區塊的獎勵,也是用 ICP 支付的,
  • 應用型代幣,支付手續費。正如前面介紹過的,在 ICP 生態中,運行智能合約(或者說容器)需要消耗手續費(cycle),與以太坊不同之處在于,ICP 的手續費是固定價格的,基本不會隨著 ICP 代幣的價格而波動。

由于 ICP 代幣是驅動整個系統運行的關鍵,因此我們有必要專門了解下 ICP 代幣模型設計,并借此了解在 Dfinity 之中各方的角色。

四、ICP 的代幣模型如何設計的?

這張圖,清晰的表示了 ICP 生態中的各類角色和模型,我們逐一解讀,

ICP 生態中的四類角色和作用

在 ICP 生態中,有這樣幾類角色,相互之間其實也可以疊加,

首先是 ICP 持有者。

除了持幣待漲之外,ICP 持有者還可以參與生態治理。Dfinity 采取的是鏈上治理模式,稱之為 NNS ,神經網路系統,那么組成神經網路系統的每一個部分,就被成為一個神經元,而創建神經元,就需要 ICP 持有人鎖定代幣來產生,

相應的,當用戶準備贖回代幣的時候,就需要溶解掉神經元,如上圖所示經過半個月到八年左右的延遲期之后,代幣會回到用戶手中,可以自由流通。

參與治理,可以獲得到投票獎勵,ICP 持有者通過鎖倉所創建的神經元,也可以自動跟隨其他的神經元進行投票,由于鎖定期往往較長,因此參與治理進行投票表決的時候,預期持有者會做出審慎的考慮。

投票的權重,除了受到鎖定幣量的多少,也會受到鎖倉時間、神經元已經存在時間的影響。

其次,是數據節點,

這些節點的作用主要是:作為超級運算中心,提供給 ICP 的基礎服務,包括運行計算、相互通訊、存儲資訊等。每個數據中心會包含若干個數據節點,而多個數據節點,又可以組成子網路,供計算容器使用,

作為提供服務的回報,這些節點可以獲得 ICP 代幣作為獎勵,這也是系統之中增發較多代幣的一部分。每個節點在一段時間內獲得的回報是大致恒定的。

數據中心想要加入到 ICP 網路之中,首先要做的是獲得一個 DCID,即數據中心 ID,通過 NNS 這一算法治理系統為數據中心生成該 ID, 然后數據中心能參與網路之中,提供數據節點。

如果互聯網計算機需要更多的處理能力,會引入更多的節點機器,形成子網,承載容器的運轉,Dfinity 希望在十年內,可以吸引上千的數據中心加入,不過具體給數據中心的報酬如何,是否具有吸引力,還有待更多細節披露。

第三是 ICP 生態之中的關鍵角色:開發者,

開發者將軟體代碼編譯部署到 ICP 之后,需要消耗 ICP 代幣轉換為 Cycle 燃料,換取數據節點提供的服務,維持自己的容器運行,供用戶使用。如前所述,ICP 之中的燃料手續費,是采用固定價格的,并且消耗量相對穩定,有助于開發者做好預算。

并且這部分 ICP 代幣是單向轉換,Cycle 采取的是消耗模式,因此隨著使用,ICP 會消耗掉這一部分,對 ICP 產生通縮壓力。

第四,是軟體的用戶,

作為終端用戶,其實是可以不必去管應用背后的平臺如何,對他們而言,運行在 ICP 基礎設施上的軟體,如果能夠提供傳統互聯網的便捷 + 分布式賬本的安全可信的提升,并且進一步可以從軟體的分布式治理中得到更強的激勵,會得到更好的用戶感受,

使用淘寶的用戶,不用為了瀏覽網頁挑選商品而付費,只需要在下單時候付款即可。根據筆者理解,這是 ICP 試圖跟以太坊等平臺不同的方向之一。ICP 試圖實現這一點,運行在其上的程式所產生的計算等成本,由軟體的開發者所承擔,用戶只需為自己所挑選的產品或服務付費即可,無需為使用軟體本身支付費用,

不過,這是否也會帶來一定的影響,導致 ICP 代幣的消耗場景變少?由于尚未到達大規模用戶上線測試的階段,這一問題的答案,我們或許還要等好久才能得到。

ICP 代幣增發還是通縮模式?

ICP 代幣采取的是通脹設計模式,增發的 ICP 用來支付節點運行的獎勵,以及為 ICP 治理的參與者提供獎勵之用,

不過由于 ICP 代幣的鎖倉投票,以及單向的兌換燃料費 (Cycles) 的機制,所以實際上的流動量如何,取決于系統上線之后的運行情形,如果兌換為 cycles 的 ICP 量超過了增發的 ICP 代幣量,則實際的 ICP 表現為通縮。

代幣化 + 云平臺

ICP 代幣,是互聯網計算機 (IC) 的原生代幣,而在上面運行的服務,也可以創建自己的代幣,實現去中心化,等同于智能合約或者說 DeFi 應用提供自己的治理代幣,供用戶參與其中。

在 ICP 生態之中,ICP 代幣的持有者,可以通過 NNS 這一內嵌在 ICP 網路中的鏈上治理體系來參與整體生態的重要決策;而開放式網路服務,例如 DeFi/ NFT 等等項目,也可以如在其他公鏈平臺一樣,創建和發行自己的應用治理代幣,豐富生態中的代幣體系,

最后一起了解下 Dfinity 或者說 ICP 當前生態中的代表性項目,

五、Dfinity 的生態項目概覽

Dfinity 由于主網進度不斷延遲,盡管有大陸外若干社區成員努力,不過生態發展還處于非常早期階段,加上 ICP 的整體架構和概念體系,對于以太坊等生態的開發者而言相對陌生,遷移門檻較高,需要項目方和社區更多的推進,才可能獲得更理想的進展,

筆者根據互聯網公開資料,整理了幾個 Dfinity 生態中的代表性項目,供讀者參考,由于時間和精力所限,難免遺漏,還請讀者補充指教,

Capsule:去中心化社交媒體

Capsule 計劃推出一個超級簡單的去中心化社交媒體平臺,基于 ICP 創建,該公司獲得了由 Beacon Fund 領投的種子輪融資(150 萬美元),Beacon Fund 是 Polychain Capital 管理,專注于在 Dfinity 的去中心化網路上構建用于下一代“開放”應用程式(也稱為互聯網計算機)的創業公司,

Distrikt:基于 ICP 打造專業社交媒體

起源于 LinkedUp,后來第三方團隊接管,計劃打造為專業人士的社交媒體應用,稱之為 Distrikt,得到了 Dokia Cadpital 的首席執行官 Aurel Iancu所提供的資金支持。

按照平臺介紹,Distrikt 將是 LinkedIn、Twitter 和 Medium 之間的結合體 …… 但是是一個“去中心化的、民有、民治、民享的平臺”,

Fleek:計劃遷移上萬個以太坊應用和 NFT 項目至 Dfinity

根據公開資料,Fleek 原名為 TERMINAL,幫助用戶在 IPFS 上快速構建網站、應用的平臺,如今也提供了對 Dfinity 的支持。Fleek 籌集了 400 萬美元,用于在開放互聯網上創建網站和應用程式,

據報道,完成遷移之后,Fleek 上 11000 個基于傳統和區塊鏈的網站能夠在互聯網計算機(ICP) 的主網上運行,Fleek 有望成為 DFINITY 互聯網計算機「主網」最早的應用之一,此外為了提供快速、安全和可擴展的網路速度,Fleek 計劃將托管服務擴充至 DFINITY 的互聯網計算機上,雙方將使基于以太坊的 DeFi 應用和 NFT 項目能夠以網路速度運行,并大大降低 Gas 費用,并且降低對環境的影響。

Tacen:Dfinity 上計劃的首個 DEX 產品

Tacen 融資了230萬美元,計劃在 Dfinity 上打造 DEX,預計于 2021 年 3 季度上線,不過目前還沒有可公開測試的版本,代幣為 TXA。

根據 Tacen 官網介紹,計劃彌補中心化交易所和去中心化交易所在安全和速度之間的裂隙,實現企業級別產品速度的同時,又無需進行 KYC,用戶能夠完全自主控制自己的資產。通過智能錢包、速度撮合訂單、以及結算數據預言機等基礎設施,實現融合。除了交易加密貨幣之外,也可以用于 NFT 資產的交易,

Openchat

OpenChat 將是繼 LinkedUp 和 CanCan 等互聯網計算機上的開放應用之后,DFINITY 上第一個去中心化的加密通信應用,據 OpenChat 的軟體工程師 Hamish Peebles 介紹,盡管 OpenChat 在功能上與 WhatsApp、Signal、Telegram 等非常相似,但是所有權歸用戶,且代碼公開可查,用戶會分配得到代幣,且對于應用有最終決定權,

六、小結

盡管介紹 Dfinity 互聯網計算機的文章已經有許多,本文試圖盡量從簡單易懂的角度出發,概覽 Dfinity 生態中的常見概念和問題,方便讀者做入門級理解,

Dfinity 立項至今五年,進度并不理想,社區的反饋也眾說紛紜,有評價為厚積薄發,也有諷之為鴿中王者,不過經過本文的梳理,我們大致可以對 Dfinity 的系統生態有基本了解,隨著 ICP 互聯網計算機生態的后續發展,也可以更方便的解讀相關資訊,做出自己的投資和獨立評價。

Dfinity 的開發體驗相對順暢,也提供了較為豐富開發者文檔和案例參考,對于傳統互聯網開發者來說,入門的門檻也不算很高,不過畢竟涉及到若干新的概念和設計體系,以太坊等生態之中既有開發者是否能夠順暢遷移,還有待時間檢驗。筆者期待的是,Dfinity 可以走向圈外,吸引區塊鏈生態之外的傳統互聯網開發者和創業團隊加入進來,豐富這一生態,

Dfinity 目前生態中的代表性項目不多,在開發者生態發展上尚需加力,方不負市場長久的期待,互聯網生態亟需改變,也希望 Dfinity 在開放式網路和全球互聯網計算平臺上的探索,能夠給我們帶來一些不一樣的思考和方向。

本文僅為提供資訊參考之用,不構成投資建議,還請讀者自己審慎辨別,獨立思考。

參考鏈接:

https://dashboard.internetcomputer.org/

https://sdk.dfinity.org/docs/developers-guide/concepts/what-is-ic

https://dfinity.org/faq#General

https://medium.com/dfinity/announcing-internet-computer-mainnet-and-a-20-year-roadmap-790e56cbe04a

https://www.chainnews.com/articles/503841144242.htm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暫無討論,說說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