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了解BCH歷次分叉之爭

BCH網路預計于2020年11月15日進行一次硬分叉。10月28日,OKEx公布Bitcoin Cash(BCH)分叉資產處理方案:OKEx將于11月15日21:00-21:05(HKT)期間對原BCH賬戶進行快照,等分叉完成后選擇價格較高鏈繼承BCH的命名,另外一條鏈的代幣將按1:1空投到用戶資金賬戶,公告發出之后,BCH應聲上漲。

為完善系統,BCH每半年進行一次硬分叉升級,自2017年8月誕生以來,自2017年8月誕生以來,BCH已經歷了數次硬分叉升級,2018年11月16日BCH正式硬分叉為BCHABC和BCHSV。11月15日,它將再次面臨一分為二的境地,那么,它的歷次分叉原因究竟為何呢?

一、BTC、BCH、BSV誕生始末

2008年,中本聰發表了白皮書《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陳述了他對電子貨幣的新設想——比特幣就此面世,白皮書中構建了一個基于P2P網路傳輸的去中心化的電子現金系統,通過這個系統,我們可以實現全球的即時電子現金轉移,解決了在互聯網上產生、存儲和傳遞交換價值問題,2009年1月3日,比特幣創世區塊誕生,比特幣最初僅僅在極客圈子流行,經過幾年的發展,比特幣逐步走入大眾視野,用戶群體不斷擴大,幣價也水漲船高,

然而從2013 年下半年開始,許多用戶反映自己的交易被延后了許久才得以執行,經觀察發現,這是因為當時比特幣已經無法及時處理網路相關資訊所導致的。比特幣系統每10分鐘向區塊鏈添加一個塊,然而在1MB區塊大小的限制下,每一個塊內可存儲的交易十分有限,從而限制了整個交易的吞吐量,比特幣網路開始出現擁堵、手續費過高、交易長時間無法打包等情況。當時比特幣每秒大約可以處理4-7筆交易,如果跟全球支付網路Visa、美國運通或PayPal等相比的話,Visa在2013年的圣誕季每秒需處理4.7筆交易,顯然,BTC當時的交易效率難以擔負起現金支付的功能,

2015年,在比特幣社區中出現了擴容的聲音,礦工支持擴大比特幣的區塊來增加交易容量,而以核心開發者Core為代表的小區塊者們認為這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而主張用隔離見證和閃電網路的方式緩解比特幣的擁堵問題。礦工,開發組,用戶之間的博弈相對混亂,比特幣社區圍繞擴容問題爭論了三年之久,社區矛盾逐漸無法調和,同時硬分叉的聲音也愈演愈烈。

最終在2017年8月1日,礦工在區塊高度 478558 執行硬分叉,6小時后,ViaBTC礦池成功挖出了第一個比特現金(BitcoinCash)的區塊 (nr 478559),比特幣社區自此一分為二 。比特幣現金承接了比特幣的交易數據,但是刪除了隔離見證,區塊上限升級為8M(后升級為32M),致力于通過鏈上擴容的方式解決比特幣系統中區塊擁堵和手續費高等問題,隨后按照比特幣 1:1 的比例向比特幣持有者分發BCH。為完善系統,BCH每半年進行一次硬分叉,此后BCH歷經幾次升級,系統逐步走向穩定,市值進入加密資產前十。

2018年4月,BCH社區發布了中期發展路線圖,表示將對BCH進行技術升級和完善,其中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擴容,將區塊大小變為32MB(在5月份已經完成);一個是添加或重新激活幾個比特幣腳本操作碼(op代碼),以便讓BCH網路擁有和以太坊一樣的智能合約應用,從而擴展BCH的更多的應用。

然而自稱中本聰的澳洲科學家CW明確反對該計劃,他認為比特幣在0.1版本就建立了牢固的基石,BCH需要做的僅僅是:1)擴大容量;2)鎖定協議,并宣稱要”徹底鎖死比特幣底層協議并擴容至128MB”,為此成立一個名叫Nchain的項目,并于 2018年8月16日創建BSV節點客戶端,揚言將在BCH協議上上實施名為Bitcoin Satoshi Vision(BSV)的分叉幣,目標是恢復比特幣原始協議。

在兩大陣營唇槍舌劍幾輪交鋒之后,矛盾再次到達了極致,無法協調,2018年11月16日BCH正式硬分叉為BCHABC和BCHSV,這次分叉導致了共識分裂,主流幣種暴跌,此后,BSV 在2019年 7 月 24 日進行了“硬分叉”,把區塊大小從128MB提升到2GB,高于其他任何的區塊鏈項目。并且升級之后的數天時間里,BSV鏈上成功挖出256MB大小的區塊,刷新了公鏈挖出的最大區塊世界紀錄。

(BCH分叉時間線圖)

至此,比特幣陣營形成三國鼎立之勢,

二、BTC、BCH、BSV的機制設計和戰略愿景

軟硬分叉之爭只是表象,本質上是路線之爭,

BTC:

Core堅持1M區塊大小,以保證較低的全節點門檻,即使一臺普通電腦也可以運行一個全節點,更加去中心化,主張用隔離見證和閃電網路的方式緩解比特幣的擁堵問題。隔離見證和閃電網路都屬于區塊鏈擴容方案的內容,簡單來說,隔離見證指將一筆交易的資訊拆分開來,只將部分重要資訊記錄在區塊鏈中,以減小每筆交易的大小,提高每個區塊中處理的交易的數量。閃電網路是采用將部分交易放在鏈下處理,交易雙方在一段時間內的交易只由雙方記錄,待一段時間后再將最終交易結果廣播到其他節點,在區塊鏈中記錄下來,這樣多筆交易實際上只需要記錄一次就夠了,適用于頻繁、小額交易。

2017年8月,以Core為主導的BTC正式激活隔離見證功能進行擴容,2017年12月,閃電網路也成功部署在比特幣主網,

據1ml.com數據統計,截至11月14日,比特幣閃電網路的承載能力為1038.63個BTC;節點數量為14574個,在過去30天上漲了2.91%;有35288個通道,在過去30天下降了2.2%。對比2019年4月19日的數據,當時比特幣閃電網路的承載能力為1063.42個BTC,節點數量8065個,通道數量為38637個。一年過去,比特幣閃電網路節點數量增長了80%,但通道數量和網路承載BTC不升反跌,發展乏力,

(BTC閃電網路數據,圖片來源于1ml.com)

BTC依然無法擺脫擁堵和高手續費問題,難以擔負起現金“支付”這個最為重要的功能,走上“電子黃金”的儲值道路。

BCH:

BCH擴展1M的區塊大小為32M,堅持鏈上擴容路線,并重新啟用一批OP-codes,該操作碼將允許創建不同類型的元數據,如具有代表性的代幣以及執行智能合約,用戶可以在上面創建一些復雜的應用程式,探索將支付和應用融為一體的道路。然而蟲洞和哥白尼開發團隊的解散,宣告了智能合約方向上暫時的失敗與告一段落。從近期BCH的發展路線來看,又有回歸純粹“電子現金”的意圖。

(加密通證ATM柱狀圖,圖片來源于coinatmradar)

ATM機可以為使用者提供包括加密通證兌換提現、加密通證購買和現金轉賬等服務。截至2020年4月8日,全球范圍內加密ATM機共11963臺,目前全球提供BCH的取款或存取款服務的ATM機共有3821臺,約占全部加密幣ATM機的32%,排在所有加密幣ATM總數量的第4位。而提供BTC的取款或存取款服務的ATM機共有11953臺,約占全部加密幣ATM機的99.9%,BCH在支付共識度上仍遠低于BTC。

BSV:

BSV 在2019年 7 月 24 日進行了“硬分叉”,把區塊大小從128MB提升到2GB,而在創世升級中,它完全移除了關于硬上線的概念,所以Bsv又被稱為無限擴容,理論上bsv可以產生超大的區塊。在解除區塊上限之后,Bsv為大規模存儲打下了基礎,可以把更多東西更快的都存到 Metanet 網路 上,BSv的愿景是創造可以供企業應用使用的全球公開數據賬本的區塊鏈,想吸引那些想要在一個規范友好的環境中發展的企業和應用程式,它的發展路線是全球賬本,對標的是ETH、Cosmos、EOS等底層公鏈。同時BSV聲稱擁抱監管,走合規路線,

然而BSV價格因為幾次“妖漲”,控盤嚴重,被稱為妖幣,自稱中本聰的社區領袖CSW 也深陷負面評價之中。

分叉是社區治理中的自由之光,不同派系通過分叉堅持各自的路線,BTC、BCH、BSV也都在各自道路上探索,

三、BCH再次分叉

自2018年11月16日BCH正式硬分叉為BCHABC和BCHSV以來,BCH又經歷了3次硬分叉升級。11月15日,它將迎來第7次硬分叉,但不同于往常社群統一戰線的安全過渡升級,BCH這次硬分叉后又將面臨區塊鏈一分為二的境地。

與此前BCH擴容分歧分叉和BSV路線分歧分叉不同,前兩次分叉都屬于共識之爭,BCH這次分叉卻是屬于利益之爭。引爆社區矛盾的原因是:BCH 的主開發團隊BCH ABC堅持在11月升級中引入“基礎設施融資計劃”(IFP),它由部分大礦工發起,主要是為了解決開發團隊面臨的資金問題,要求將BCH區塊獎勵的8%撥給基礎設施發展基金,作為BCH的關鍵開發資金使用,

開發者收益來源是區塊鏈項目普遍存在的問題。礦工在區塊鏈生態里是明確的參與者和保護者,他們能夠獲得系統的通證獎勵。而開發者承擔了整個公鏈升級和完善工作,卻無法直接從系統中獲得收入,目前開發者一般是通過社區捐贈或是商業投資的方式獲得報酬,

商業投資模式存在股東通過股份獲得話語權來控制開發團隊的風險,BCHABC團隊為了保持自主獨立性,拒絕了商業投資的方式,但依靠社區捐贈這種方式獲得的資金體量有限,開發資金問題依然是籠罩在BCH發展前路上的難題。

今年1月22日,萊比特礦池創始人江卓爾提出了《比特幣現金的基礎設施融資計劃》,提議在為期六個月的時間里將主要礦池中爆塊獎勵的12.5%捐贈給專門設立的支持BCH基礎設施的基金,為協議開發者提供充足的資金

這個計劃雖然是出于為項目長期良好發展考慮,但觸及了礦工們的核心利益,提出不久便遭到社群各方成員的反對,最終未果。另一方面,BCH ABC團隊卻堅持推進捐贈計劃,并在2月18日發文宣布已經將相關代碼添加到ABC版本0.21.0客戶端內。這一舉動進一步激化社區矛盾,BCH早期開發者Freetrader牽頭創建了名為BCH Node(下稱 BCHN)的全節點,并在該版本內移除了捐贈計劃,至此,BCH社區割裂為核心開發團隊BCHABC與BCHN兩大陣營,BCH也將于第 1605441600 塊后面臨硬分叉,

正如上次分叉大戰兩個陣營爭奪BCH的正統之名,這次哪個鏈將繼承 BCH 的名字呢?

如果從算力占比的角度來衡量,從最近7天BCH出塊數據來看,84.2%的區塊由BCHN社區挖出,由BCHA挖出的占0%,不同于上次BCH和BSV算力大戰難分伯仲戰況激烈,這次分叉雙方實力異常懸殊,BCHN看起來似乎已經勝券在握,

(BCH最近7天出塊數據,圖片來源于cash.coin)

如果BCHN贏得勝利,對于項目發展來說,短期利益讓位于長期發展,但困擾社區發展的開發團隊資金問題仍然存在,利益之爭或許會導致未來鏈繼續分叉,當然,這些只是推測,具體 BCH 會走向何方,還需11月15日拭目以待,

四、分叉的影響

對持幣者來說,一方面根據BCH分叉規則,在快照前持有一定數量的BCH,會在新鏈產生后按照1:1的比例獲得相應數量的具有一定價值的新鏈代幣。

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分叉期間避免轉賬,因為可能會因重放攻擊導致出現丟幣的情況發生。BCH硬分叉后,新鏈與原鏈擁有相同的交易數據、地址、私鑰、交易方式,在硬分叉之前的一種幣,會因為分叉而變成兩種,只需要下載新鏈對應的錢包,并且把原鏈的錢包私鑰導入,即可得到等額的新鏈幣。在沒有解決重放攻擊問題之前,如果在自己錢包里把分叉前的一個BCH 轉到一個地址A上,新鏈錢包內對應的一個新鏈幣也會被轉入到地址 A 里面去,因為在分叉前的幣會自動被分叉后的兩條鏈都承認是合法的,只要發起一筆交易,另一筆會被同步到區塊鏈網路中去,然后被礦工打包處理,該交易生效,

對礦工來說,BCH、BSV和BTC所使用的工作量證明算法都是SHA256,三個幣種的算法共通,礦機共通,算力在三種密碼貨幣網路間是流動的,礦工追求更高收益的動機使得BTC、BCH、BSV有著相近的挖礦日收益,

對比歷次分叉幣價走勢,此次分叉依然可能發生代幣價格劇烈波動的情況。幣價的波動可以改變算力流動的方向,如果分叉后分叉幣價之和高于 BCH 本身的價格,就會吸引更多算力流入,如果分叉后兩種分叉幣的幣價之和低于 BCH 本身的價格,就會增大算力的流出,

另一方面原本BCH的算力分流到兩條鏈上,這會導致分叉鏈算力減少,相應也會導致51%攻擊成本降低,此時區塊鏈網路的安全風險也會變大,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暫無討論,說說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