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證券報:數字貨幣探路國際化,央行高層對比特幣明確定義

◎記者 范子萌 林淙

隨著全球范圍內央行數字貨幣開展得如火如荼,有關數字人民幣的動向、央行數字貨幣如何實現國際化、數字貨幣與數字資產如何區分的討論,也越來越頻繁地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在4月18日舉行的博鰲亞洲論壇2021年年會分論壇上,與會嘉賓就“數字支付與數字貨幣”這一關鍵議題,從諸多領域進行了思辨與討論,

央行數字人民幣的經驗

當前,數字貨幣正成為全球性金融變革的焦點,

博鰲亞洲論壇副理事長、大陸人民銀行前行長周小川認為,科技發展,尤其是互聯網終端的普及,以及大陸巨大零售市場的需求,共同催生出一個更方便、更有效、成本更低的支付體系。而在他看來,做好零售系統則是所有開展其他業務的基礎。

行為知之始。大陸人民銀行副行長李波坦言,大陸從數字人民幣的試點中,確實學到了很多東西,

雙層系統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已在實踐中得到一定的印證。“我們在數字貨幣方面,采用了雙層體系設計,能夠兼容現在的貨幣和銀行體系,這就使得金融脫媒化風險最小,”李波表示。

據介紹,通過多層系統,大陸人民銀行已實現了數字人民幣交易的可控匿名性,“一方面,我們對小額交易實現匿名化;另一方面,我們可以對大額交易進行追蹤。”在李波看來,上述設計可成為數字化貨幣理想的途徑。

“我們的系統是相當開放的系統,”李波表示,央行對于混合系統的嘗試,即在數字人民幣和賬戶、準賬戶、代幣系統之間進行掛鉤,實現耦合。

盡管還未有具體時間表,但李波透露,央行將在全國繼續推動試點工作,擴大試點項目范圍;同時,打造數字化人民幣基礎設施生態系統,包括提高技術的安全性、穩定性等,建立起監管框架,

央行目前正在考慮設置更多場景,并在更多城市進行試點。李波介紹道:“在即將到來的北京冬奧會,我們不僅要數字人民幣可以為大陸用戶所用,還要讓國際用戶也能使用,從而在試點項目中涵蓋更多場景,”

探路數字貨幣國際化

當前,全球各大央行均在數字貨幣發展前沿探索,

然而,數字貨幣在落地過程中面臨的一大挑戰就是,如何讓各國央行的數字貨幣在全球范圍無縫連接?

打造全球央行數字貨幣的兼容性與互聯性是主要方向,在國際清算銀行總經理奧古斯汀.卡斯滕斯看來,央行數字貨幣的“國際化”有三種路徑:不同的央行數字貨幣之間實現兼容;建立接口,通過互聯鏈路,打造更加閉環的系統;打造彼此兼容的央行數字一體化網路,使得跨境支付更為高效便捷。

實現央行數字貨幣的互聯互通并非易事。李波認為,不必急于求成找到解決方案,而應探索不同的方式,試驗不同的技術,以開放的心態,建立扎實的數字人民幣,建立健康的生態系統,并加強與國際伙伴的合作,

周小川表示,應以尊重各國央行貨幣主權為前提,“必須尊重各國央行的貨幣主權,不能是某一個貨幣‘一統天下’。”

在提升央行數字貨幣的互操作性方面,全球央行已付諸努力,香港金融管理局、泰國中央銀行、阿拉伯聯合酋長國中央銀行及大陸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在今年2月宣布,聯合發起多邊央行數字貨幣橋研究項目(m-CBDC Bridge),旨在探索央行數字貨幣在跨境支付中的應用,

泰國銀行助理行長瓦奇拉.阿羅姆迪表示,經此試點,希望進一步促進央行數字貨幣在跨境支付中的使用,并吸引更多央行參與其中。

數字資產必須為實體經濟服務

時下,包括比特幣在內的數字資產也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對于這一點,與會嘉賓的共識是:應加強風險防范,無論是數字貨幣還是數字資產,都必須為實體經濟服務,

周小川表示,要區分數字貨幣和數字資產,對于比特幣這類數字資產,并非現在要下結論,但是“要提醒,要小心,在大陸,任何金融創新的東西,都要說清楚它對實體經濟的好處”。

“比特幣是加密資產,是投資的選項,本身不是貨幣,而是另類投資品。”李波這樣對比特幣進行了明確定義,他認為,加密資產將來可能發揮的主要作用是作為一種投資工具或是替代性投資。

隨著比特幣得到越來越多的市場關注,更加強有力的監管規則也應順勢出臺。李波表示,正研究對比特幣、穩定幣的監管規則,“將來任何穩定幣如果希望成為一個得到廣泛使用的支付工具,必須要接受嚴格監管,就像銀行或準銀行金融機構一樣受到監管,”這其中需要確保的是,這類資產的投機不會造成嚴重的金融風險,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暫無討論,說說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