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0技術與生態發展研究報告

AI、5G、大數據、區塊鏈……,我們很清楚自己正處在一場全新的技術革命中,但這里始終缺乏一個標的,表明爆發和迭代最終會把我們帶向何處,

Web3.0作為一種概念集合,很好地處理了技術與技術,變化與變化等事物之間的關系以及終極目標。WebX實驗室希望以一個觀察者和參與者的角度,為Web3.0發展建立系統性的知識圖譜,讓更多的人在WebX實驗室讀懂Web3.0。

劉毅——“Web3.0的發展路徑應該是資產、身份和數據”

Web3.0與Web2.0如何銜接,或是從哪里落地,是特別值得思考的,尤其是對于Web3.0的創業者,Web2.0是平臺經濟時代,首先我們應承認Web2.0極為成功,它的本質是解決買家賣家之間的信任問題。但Web2.0有兩個局限性,第一個是只能解決可互換產品或工業品的質量資訊不對稱,大量不可互換性產品和服務領域并沒有被Web2.0平臺很好的解決,包括金融、房產租售、醫療、教育、婚戀、短工等,這些領域是Web3.0有可能率先去解決的。第二個是公平問題,也就是平臺的尋租問題,一旦平臺變成了壟斷性中介,就可以向買賣雙方壓榨利潤,

Web3.0協議棧的各部分都是以去中心化、點對點的加密協議為特征,是一個無信任交易或協作基礎設施,以達到用戶能控制自己的資產、身份和數據的目的。從這個角度看,一定是資產是先行,因為資產相關領域具有可投機性,可以吸引大批資金和人員進入,如果從資產入手,下一步可能會解決的是身份,如果不解決身份問題是沒辦法解決數據問題的,因為沒有個人的標識就沒有辦法去掌握自己的數據,所以應該是從資產、身份和數據這樣的時間線去推進,

所有領域中最有可能的率先落地的是金融,而DeFi可以說是開放金融的一個實驗,一個可拋棄原型,因為金融必須合規、可監管,這是公認的,然后Web3.0需要解決的身份問題是要讓每個互聯網的用戶能掌握、控制自己的身份,它不是被賦予的,是聲明的,這個身份是無法被冒用,無法被凍結,這兩個問題解決之后才是數據,數據價值有兩種利用方式:整體利用和針對個人利用。第一種就是大數據,這個過程中沒有暴露任何人的隱私,而形成了對整個社會的價值。針對個人的數據分析,可以用來提供更好的個性化服務,也可以用來預測產品和服務對個人的效用,后者是對個人隱私的侵犯,最常見的是所謂大數據殺熟,應該通過立法予以禁止。

孟巖——“Web3.0有五大特征”

Gavin Wood博士所倡導的Web3.0概念有很多不同的稱呼,比如價值互聯網、 Open Web,我比較喜歡叫它去中心化互聯網,因為這個詞比較比較精確的概括了它的實質或者關鍵特征,我覺得Web3.0是一個新的互聯網平臺,一個新的計算范式,某種意義上來講,它是互聯網初衷的回歸。去中心化互聯網跟我們現在的互聯網一定是類似的,都是從硬件到軟體,到網路服務,到網路協議,到價值層協議,再到應用層,多層次的綜合體系,我們叫技術棧 (Stack),區塊鏈在這個體系當中跨越多個不同的層次,在存儲層、在計算層、價值激勵層,都扮演核心角色。因此區塊鏈對于Web3.0來說是一個核心的基礎設施,是真正的Game Changer,

雖然現在還沒有到去歸納Web3.0本質的時候,但我想點出Web3.0的5個特征:

  1. 計算和特定的計算設備解綁分離:Web3.0構成了一種全新的計算范式,計算和存儲行為并不會因為特定的設備出現問題,這個計算和服務就被關停,
  2. 基于密碼學技術實現身份認證及數據確權:不同于以往傳統互聯網基于中心化機構和資料庫來進行授權和認證,身份必將成為一種主權資產。這個身份不管是人的身份,同時還包含機器等終端在Web3.0中的身份,
  3. 數據的記錄和存儲都是通過不可篡改的方式進行:Web3.0中,數據的存儲傾向于永不刪除和修改,而是不斷累加數據,但是這種模式的前提是,存儲成本極低,規模極大,
  4. 資源分配通過基于通證的市場機制來進行:區別于以往的中心化授權調配的方式,而是雙方通過通證的交易來進行資源的配置優化,
  5. 權益分配上的去中心化和透明化,

這是目前Web3.0目前所能夠展現出的幾個主要特征,但是這個概念或者行業正在不斷豐富,未來我們可能會看到全新的定義。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暫無討論,說說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