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有一位在華爾街名聲遠波的大人物逝世了,他曾因操縱了金融史上規模最大、最具破壞性的龐氏騙局,于2009年被判入獄150年,他就是麥道夫(伯納德·L·麥道夫)。
烤仔創作者聯盟支持,
麥道夫的去世,將十一年前結案的龐氏騙局又重新帶回了大眾視野,那是一場觸動金融界、震驚華爾街的金融大案,在40年的時間里坑蒙136個國家、多達3.7萬人,涉案金額超600億美元,讓不少普通投資者、大型金融機構、銀行、富豪家族蒙受了巨大損失,給不少家庭、甚至操盤者本人家庭帶來悲劇,
時隔多年,我們又能從這場騙局中獲取到什么經驗教訓呢?如今的金融業是否有新技術新變革解決當年的騙局隱患呢?今天我們就來一起聊聊,
麥道夫少年有成,大學部時白手起家成立了投資證券公司,并在1960年代抓住了美股繁榮的紅利,1970年代推出電腦證券交易系統,公司從此名聲鵲起,成為美國最大的可獨立從事證券交易的交易商。之后,麥道夫本人擔任納斯達克交易所主席,他的市場領導力、敢于挑戰傳統模式的創新力,使他成為一名很有名望的金融顧問,同時,他還是一位樂善好施的慈善家,資助的慈善機構和公共事業遍布全美。
就是這樣一位名利雙收的成功人士背后卻在走一條金融詐騙之路,并且可謂是“割遍天下無敵手”,把華爾街的很多金融大佬騙的團團轉,
第一批受害者是麥道夫的朋友、親戚和在俱樂部中結識的人,之后范圍很快擴展到大型慈善機構、大學部、全球機構投資者以及富人家庭。被他騙的客戶中不乏很多名人,比如傳奇人物棒球投手柯法斯、紐約大都會棒球隊的東家威爾彭、重建世貿中心的紐約開發商斯維爾史坦;以及包括匯豐、瑞士銀行、摩根大通、美國銀行、法國巴黎銀行和花旗集團在內的許多大型金融機構、銀行等等。
想成為麥道夫的客戶,光有錢是遠遠不夠的,還得有人脈托關系,在很多人看來,把錢投給麥道夫已經成為一種身份的象征,這些高階客戶也為麥道夫的公司帶來了名人效應,使麥道夫公司的名聲日益壯大。
年化10%,收益穩定
在很多投資老手們看來,向麥道夫的公司投資,你應該擔心的不是損失金錢,而是晚投資一天,就損失一天的賺錢機會。
無論市場好壞,麥道夫的客戶基本上每年都能拿到年化10%的收益,有人問起過投資背后的邏輯,他都打馬虎,以“不予以詳細解釋”、“內幕消息”等回答搪塞,如果有人反復追問投資原理,還會被麥道夫踢出局,很多富豪知道資本市場難免有有些不方便示人的手段,所以認為這一行為很合理,而且對麥道夫更加信任,
不公開、不透明
其實,這個號稱穩定年化10%的投資品,內核就是一場龐氏騙局,靠后來者投入的資金為前人提供收益,金字塔式的擊鼓傳花模式,只要沒有大規模的本金撤出,并且一直有新資金源源不斷地流入,就不會爆雷,由于不公開、不透明的投資模式,騙過了投資人、騙過了監管機構、騙過了媒體,做到了40年不穿幫,
可是,謊言怎么會永遠不穿幫呢?
2008年9月,全球金融危機,對沖基金和其他機構投資者迫于壓力從麥道夫的賬戶中提取走數億美元,截至12月,超過120億美元的資金被撤出,而且幾乎沒有新現金流入,于是,騙局難再繼。
在兒子的逼問下,麥道夫終于和盤托出,自己并沒有什么合理的盈利模式,這一切都是在詐騙,是一個金字塔式的詐騙,先來人賺后來人的模式,目前已詐騙500億美元,麥道夫的兒子們報警告發了他,讓這一驚天欺詐案暴露于世。
麥道夫詐騙案中的受害者眾達數萬,一些投資經理因把客戶的錢投給了麥道夫,職業生涯斷送;SEC也是顏面掃地,早在1992年就有過多條麥道夫欺詐案的線索,但均未有成果;很多人一夜之間從富裕走向破產,有人沒有了居家之所,有人因虧損而絕望自殺,有人在長時間的訴訟中心臟病發作而死;連同麥道夫本人的家庭也分崩離析,自己被判150年監禁,長子兩年后自殺,弟弟被判刑罰款,小兒子死于癌癥,令人唏噓。
上文我們提到,麥道夫織的騙局之網能長達40年之久沒有破裂,一個很大的原因在于投資模式不公開、不透明,
這種暗箱操作,如果放到DeFi的世界恰好能完美解決,
DeFi指的是區塊鏈行業近兩年非常火爆的去中心化金融,目前總鎖倉量有760億美元,這樣的資金量已超德意志銀行等多家老牌銀行巨頭的資產總量。
公開性、透明性
傳統金融由中心化的團隊管理,易引發與人相關的風險,就像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相比,DeFi不需要依托中間機構/第三方,通過消除第三方,依靠區塊鏈去中心化的特性來創建信任。
同時,DeFi在技術上的頂層設計規避了不透明的風險,鏈上數據公開透明,項目是否開源、審計都真實可查,并且資金隨時可充提,如果某個協議的開發團隊決定關閉/終止項目,其他公司/個人都可以使用開源代碼,
另外,DeFi還引入了去中心化DAO治理等公治的理念,通過DAO治理,協議的用戶對主要決策制定擁有投票權,比如增加協議特征、部署新版本等等,進一步完善了DeFi項目的去中心化程度,
通過消除第三方,在底層技術上實現去中心化、數據上鏈公開透明、DAO公治等理念,區塊鏈的安全性、隱私性、透明性,在DeFi上展現的淋漓盡致,目前的DeFi還處在萌芽階段,未來我們可以期待更多的金融以及其它的應用場景,現在的DeFi只是一粒種子,以后可能會長成參天大樹!
流動性挖礦,收益碾壓
在復盤麥道夫龐氏騙局歷史時,有一個數據非常吸引我的注意力:10%的年化收益。
這在當時看來,雖不是高到離譜,但能不受市場行情影響,年年穩定就非常難了,所以這樣穩定的收益率吸引著很多人瘋狂投錢入場。
但是這個收益率要放到今天的DeFi深度玩家面前,只怕他們會說:這可是我的日化(狗頭),
近兩年DeFi熱潮席卷加密行業,“流動性挖礦”的形式為鏈上資金注入了活力,不少頭礦年化高達幾百、上千(甚至更高),有很多礦收益都有穩定的30~40%的年化,麥道夫的10%年化,若到了現在,只怕想騙到加密行業的人,可是難嘍!
所以我們看到,DeFi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很好地解決中心化金融過度中心化、過度不透明帶來的暗箱操作、缺乏監管的問題;DeFi上創新的金融玩法,也為投資者帶來更多高收益的金融產品,誕生了一大幫“DeFi科學家”,創造出許多暴富故事。
不過,即使在DeFi這樣安全、隱私、透明的系統中,也存在著很多問題,比如資產完全由自己掌管,一旦沒有備份好助記詞/私鑰,資金將無法找回;比如合約被黑客攻擊;比如很多去中心化的應用并沒有做到真正的去中心化;比如有些開發者留后門,捐款潛逃;比如公鏈擁堵,以及相應的一些安全問題,
在麥道夫這個案例中,龐大的金融騙局,最終也逃不過法律恢恢,以不正當的方式席卷錢財,最終卻落個終身監禁、眾叛親離,給無數人帶來了悲慘的命運,不禁讓人感慨,技術變革,也需要人心其正,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最后,關于金融/投資我還想說幾句,不能因為前人的一些失敗經驗,而放棄接觸這些金融領域的創新事物,要擁抱創新,有時候創新確實是會有一些風險,但與其同時,也蘊含著一些機遇和財富密碼,建議在資金閑置的基礎上,用一些不影響生活的閑錢投資,莫動及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