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記者 邢 萌
上周五,國務院金融委在會議中提出“打擊比特幣挖礦和交易行為”,受此影響,一場礦圈整頓正在上演:多個知名礦池及有關企業正在剝離大陸相關業務。火幣礦池、萊比特礦池等知名礦池紛紛暫停向大陸境內提供礦機托管等相關服務,礦池服務商比特小鹿、火星云礦屏蔽大陸境內IP訪問,知名礦企比特礦業則尋求布局海外挖礦,擬在美國、哈薩克斯坦再建礦場。
記者發現,在大型礦場紛紛掀起海外挖礦潮時,不少中小礦場卻并未見有動作,由于大量的礦機難以在短時間內以理想價格拋售,且過高的海外挖礦成本更加難以承受,“難以挪窩”的它們則更寄希望于本地的監管能“高舉輕放”,留有一些余地,
新疆、四川部分地區
“暫停向礦場供電”
“目前,整個礦圈都處于較為恐慌的狀態。”某礦圈自媒體資深從業者對《證券日報》記者說道,“過去,大家普遍認為比特幣被定義為一種虛擬商品,并沒有關于比特幣挖礦行為的相關法律規定,挖礦活動本身可能并不違法,但這次金融委明確提出打擊比特幣挖礦行為,這就使整個行業比較恐慌。”
記者了解到,現在礦圈都在觀望新疆、四川的監管措施落地,從大陸的情況來看,比特幣等虛擬幣礦場呈現明顯的季節性分布特點,豐水期時(夏秋季)礦場向四川、云南等水電地區集聚,枯水期時(冬春季)則向火電資源豐富的新疆、內蒙古等地遷徙。
“這兩天,四川的個別礦場出現過暫停供電的情況,”有礦圈資深從業者向《證券日報》記者透露,這輪監管措施來得很“猛烈”,最近幾天,新疆、四川部分地區已暫停向某些礦場供電了,這些礦場已經開始進行自查整改,
在這位礦圈資深人士看來,業內普遍擔心的是,新疆、四川也有可能延續內蒙古嚴監管的措施,對于挖礦活動進行嚴厲打擊。
金融委重磅發聲打擊比特幣后,內蒙古成為首個發布“打擊虛擬幣挖礦”政策的地區。5月25日,內蒙古發改委發布八大舉措強化打擊虛擬幣挖礦。其中,不僅提及工業園區、數據中心、自備電廠、互聯網企業、網咖等諸多主體參與挖礦將按相關法律法規嚴肅追責,也對存在虛擬幣挖礦行為的相關企業及有關人員,按有關規定納入失信黑名單,
“這將對挖礦企業帶來了較大沖擊,在政策不明朗的時期從事挖礦會有較大的政策風險,具體政策相信各地會根據實際情況陸續出臺,比如四川的水電挖礦,是否會形成當地特殊政策,還需要進一步觀察,”火訊財經創始人龍典對《證券日報》記者如是說。
與此同時,據新浪財經報道,國家能源局四川監管辦公室發布關于召開虛擬幣“挖礦”有關情況調研座談會的通知。通知稱,根據國家能源局有關要求,為充分了解四川虛擬貨幣“挖礦”相關情況,決定組織召開調研座談會,將于2021年6月2日進行。
“豐水期時,四川的水電較為廉價,因為電力很難存儲或者運輸,很多冗余電能就被用來進行比特幣挖礦。”原比特大陸公共事務負責人吳鴻亮對《證券日報》記者分析道,利用豐水期“廢水”等資源進行比特幣挖礦,可促進富余水電消納,在拉動就業的同時,也可為地方帶來可觀的財政收入。
“停服務”“禁IP”
多家礦池火速剝離業務
最近數日,幣圈、礦圈中的多家知名企業紛紛表態停止向大陸境內用戶提供相關礦機服務,以應對政策帶來的風險,
據了解,如果說礦場是一個比特幣挖礦硬件設備的集合,那么礦池則是礦工們算力的集合,具體來講,礦池就是一個開放的、全自動的挖礦平臺,礦工將自己的礦機接入礦池,貢獻自己的算力共同挖礦然后獲得收益,
“火幣暫停向大陸用戶提供礦池托管服務,”有接近火幣的相關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今年以來,礦機商城業務全球化發展步伐日益加快,為了集中精力拓展海外業務,礦機商城決定暫停為大陸境內的用戶提供相關服務。老用戶所持有礦機的解決方案隨后會通知客戶,
萊比特礦池CEO江卓爾在微博中表示,“聯合挖礦業務不會再對大陸開放了,后面主要在北美部署礦場挖礦”,此前,有媒體報道江卓爾曾在微博宣布萊比特幣礦池停止大陸境內客戶礦機代購服務。不過,記者發現,相關微博并未存在,記者向江卓爾求證此事,截至發稿并未得到回復。
礦池服務商比特小鹿、火星云礦也相繼宣布,為積極配合相關國家和地區的監管精神,支持挖礦行業合規化發展,將屏蔽所有大陸地區IP,進一步確保平臺不向大陸地區居民提供服務。記者進一步發現,比特小鹿官網目前已無法打開,顯示“我們無法為該地區的用戶提供服務”,火星云礦網站也無法打開,并也有類似的表述,
美股上市公司比特礦業則宣布在美國以及哈薩克斯坦投建礦場,比特礦業表示,擬投入超2500萬美元與比特小鹿全資子公司在美國建設虛擬幣礦場;擬投入逾900萬美元與一家哈薩克斯坦公司在當地共建礦場。
吳鴻亮對《證券日報》記者說道,金融委的重磅發聲對于挖礦行業影響很大。他說道,“由于這次事件,現在大量來自大陸礦工正在‘出海’尋找適合的場地建設新礦場,主要集中在美國、哈薩克斯坦、俄羅斯、加拿大等地,這也導致當地場地已經變得供不應求,另外,也有不少礦工正在大陸拋售比特幣礦機,”
“撤離潮已經開啟,有不少大型礦場已經開始尋求出海機會,從中長期來看,大陸礦業會進入收縮階段,‘出海’會成為常態。”龍典表示,
記者觀察到,相較于大型礦場選擇去海外挖礦,目前中小型礦場卻并未有跟進的舉動。“目前,一些大型礦場已經開始在海外布局,對于中小型礦場,‘出海’的成本恐難以負擔,中小型礦場恐將出現破產潮或出現家庭化、分散化或小作坊挖礦的過渡模式,但成本會很高,”北京尚光律師事務所刑事部主任丁飛鵬對《證券日報》記者解釋道。
“礦池或礦場撤離重點監管地區,甚至‘出海’,已是大勢所趨。”丁飛鵬對記者分析道,礦場或礦池的撤離,一方面有利于遷出地的節能環保,有利于減少碳排放,也有利于大陸顯卡、硬碟等配件的價格回歸;另一方面,挖礦相關的上下游企業或面臨經營壓力,相關從業人員也將面臨重新擇業的問題,同時特定時期有電力過剩的電廠也可能面臨能源耗損和營收減少的問題。
最后,丁飛鵬提醒道,“在最新的監管形勢下,如果繼續從事挖礦業務,可能面臨電價、土地、稅收和環保等多方面的壓力,后續還將面臨多部門聯合執法、停業整頓或上失信黑名單等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