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產代幣化與碳中和,硅谷一線 VC 如何布局?

原文標題:《自然資產代幣化,碳交易火熱,硅谷一線 VC 齊聚碳中和》

撰文:深潮 TechFlow

什么是當下最熱的風口?

這個答案或許屬于碳中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與二氧化碳的去除量相互抵消,

在歐美多國 2050 年實現碳中和、大陸 2060 年實現碳中和的承諾下,全球資本正齊聚一堂,

全球能源轉型委員會(ETC)在官網公布的研究報告中表示,為了實現碳中和目標,從現在到 2050 年全球需要投資超 80 萬億美元,

7 月 16 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正式開市,二級股票市場上,「碳中和」概念股早已成為耀眼的明星,有股票因「碳中和」概念,被連拉 21 個漲停板。

在硅谷,a16z、USV、紅杉資本……等頂級 VC 都瞄準這一賽道,參與投資了諸多項目,其中不乏有大膽的設想:將自然資產代幣化,將穩定幣與自然資產掛鉤。

USV:將自然資產代幣化

2021 年 1 月,以論文驅動的風險投資公司聯合廣場風投(USV)設立了 1.62 億美元的氣候基金,投資于為緩解氣候危機提供幫助的公司和項目。

無論是互聯網還是區塊鏈投資,USV 都算得上「開拓者」。

互聯網泡沫破裂后的 2003 年 USV 正式成立,以大膽投資互聯網初創公司著稱,投出并且成功退出了包括 Zynga、Indeed、Tumblr、Twitter、Lending Club、Etsy 在內的眾多獨角獸公司,

2016 年,當時的 USV 合伙人 Joel Monegro 發表了名為《fat-protocols》(胖協議)的文章,一度被行業內人士奉為投資圣經,指引了公鏈投資熱潮,

如今,USV 投資了 Coinbase 交易所,Algorand、FileCoin 等等知名項目,同時也是 Multicoin、Polychain、Placeholder 等多個頂級風投的母基金。

當 USV 瞄準碳中和,合伙人 David Gabeau 提出一個設想——將自然資產代幣化。

在他看來,基于區塊鏈的加密貨幣為全球資產和金融市場提供了全新的功能,因此在將自然資源標記為代幣化資產方面存在巨大潛力。

在提出這個設想前,USV 在碳中和領域接連布局,投資了 Silviaterra (現為 NCX) ,通過 Basemap 測出美國每一英畝林地樹木的尺寸和種類以及平均年齡,以此進入碳補償交易市場。

對于任何一家希望減少自身碳排放的組織來說,大致都有兩種基本方法:直接消除自身運營中的碳排放,或者購買碳補償(carbon offsets),

道理很簡單,如果一個組織產生了一噸的碳排放,然后付費讓另一方通過植樹或者風力發電等形式抵消一噸的碳排放,那么就實現了碳中和,

2016 年,碳補償交易規模只有 3400 美元,一直是一個小眾市場,但隨著碳中和上升為國家戰略,碳補償交易將成為國際間的藍海,英格蘭央行前行長 Mark Carney 曾表示,到 2030 年,碳補償市場可能會達到 1000 億美元的規模,

Silviaterra 使用了計算機視覺技術,利用航拍圖像和其他傳感器數據,自動評估森林中的樹木存儲了多少碳,為評估碳交易提供了數據支撐。

2021 年 4 月,Silviaterra 升級改名為自然資本交易平臺(Natural Capital Exchange),簡稱 NCX,可以將其理解為碳排放交易所,主要處理大型企業與美國南部松樹林場之間的碳補償交易。

制造排碳量的大型企業可以通過 NCX 向林場經營者購買碳補償合約。根據合約,林場經營者承諾在特定時間內不進行伐木,保留樹木,繼續吸收二氧化碳,來補償購買方所制造的碳排放量。比如,微軟就在 NCX 上購買了 300 百萬美元的碳排放量。

但這還遠遠不夠,在 USV 合伙人 David Gabeau 看來,將自然資源代幣化有助于全球合作以及幫助自然資源準確定價,

在去中心化的區塊鏈上將自然資產變成加密資產,可以使自然資產具有以下重要特性:

透明和獨特性:隨著公司和政府投入大量資金,在遙遠的土地購買自然資產來實現碳中和,交易資產的獨特性和避免重復買賣至關重要,區塊鏈可以實現這一點,

即時進入全球市場:自然資產是全球性的,全球市場對于釋放其價值至關重要,在鏈上驗證的無國界、無許可的交易市場可以讓全球任何地方的人參與到碳交易市場中,

作為抵押品使用:一旦有足夠的自然資產被代幣化,它們也可以構成一種新型的數字抵押品的基礎,代幣化的資產可以被抵押,用于貸款、保險、穩定幣和其他鏈上金融產品,與其將穩定幣與美元等現有貨幣掛鉤,未來新的穩定幣可以主要(也可能完全)由自然資產支持。

這有點類似于 Kim Stanley Robinson 新書《未來部》中的關于碳貨幣的想法,

資產質量的公開第三方驗證(預言機):自然資產的質量同樣需要得到驗證,不是所有的自然資產都是同質化的,它們的質量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化,

在鏈上添加來源和年齡等標識符,可以幫助確定資產的質量,有了代幣化資產,任何第三方都可以添加和驗證質量數據,

由于世界自然資產的規模巨大,同時碳交易在未來成為剛需,代幣化的自然資源有可能成為最大的加密資產類別之一,區塊鏈技術結合金融激勵機制,將釋放出自然資產的真正價值,并幫助解決氣候危機,

碳補償交易與區塊鏈相結合或許將會是未來的一個投資熱點,無獨有偶,天津市的排放權交易所在 7 月 15 日發布了全國首個基于螞蟻鏈的碳中和存證產品,使碳抵消的發行、交易和審計透明化、可追溯。

目前,USV 也依然在尋找自然資產代幣化的相關投資標的,

a16z:押注碳補償 API Patch

硅谷壞小子,著名「媒體公司」a16z (Andreessen Horowitz)也沒有缺席碳中和市場的投資。

2021 年 2 月,a16z 領投了碳補償 API 開發商 Patch 450 萬美元種子輪融資,

Patch 讓管理碳補償交易變得更容易,通過一個 API 和幾行代碼就可以訪問碳補償項目,

Patch 開發了一個碳補償平臺,使企業既能計算出他們的碳足跡,又能找到相應的碳補償項目來解決碳排放問題。利用 Patch,企業可以從專門從事混凝土礦化空氣碳捕獲、改善森林管理、生物炭等項目中購買碳排行額度。

Patch 最大的特色在于其開發的 API,包含可以直接整合到公司網站的預寫代碼,讓企業可以將 Patch 不同的碳補償功能直接整合到商用平臺中。

例如,API 可以跟蹤公司員工的商務飛行,并向公司推薦和促進購買碳補償額度,Patch 的算法會根據旅行的長度和和出行方式(即飛機、汽車),計算出需要中和的碳量,

截至目前,Patch 平臺上有 8 家來自世界各地的碳補償供應商,通過使用 Patch API,可以直接獲得碳補償訂單。

目前,Patch 也在積極關注比特幣挖礦造成的碳排放問題,背靠 a16z 這樣的加密貨幣 VC 大山,后續 Patch 引入區塊鏈或者加密貨幣也不會讓人意外。

紅杉資本:joro,碳中和贖罪券

以上所述創業項目,都是聚焦于碳補償的 B 端市場,而在面向個人的 C 端市場,同樣有眾多碳中和創業項目涌現出來。

在大陸,最大的 C 端碳中和應用要數支付寶的螞蟻森林。

每一筆無碳行為的綠色能量,都可以匯聚成為沙漠戈壁中一棵真正的樹,這個機制是基于「獎勵」,同時帶有社交互動場景,

目前,在國外的涌現數款 C 端應用,與螞蟻森林的獎勵機制相反,它們采取的機制是「懲罰式」的。

比如,下載 APP 之后,你的每一次日常行為都會被核算成對應的碳排放,數字過高時,你不得不支付一筆罰款抵消碳排放量,類似于中世紀歐洲的贖罪券:交一筆錢給「上帝」,上帝原諒你排放碳能量,

看似是不靠譜的「烏托邦」,但不少應用卻拿到了頂級 VC 的投資。

2019 年,Wren 在 YC 畢業并收到了 15 萬美元投資,又于 2020 年拿到了 Paul Gramham 和 USV 150 萬美金的種子投資。

Wren 會通過問卷調查來生成個人的碳足跡報告,比如「一年長 / 短途飛行多少次?」、「你多久吃一次紅肉或乳制品?」等,然后根據一定的數據和規則換算成碳排放量。

就全球主要國家而言,美國人均碳排放量是 19 噸二氧化碳,大陸是 9 噸,英國為 8.9 噸……如果你產生的碳排放處于這個水平或者遠超,那么你需要支付每月 24.13 美元來抵消你的碳排放,完成一次碳贖罪。

拿到這筆「碳贖金」,Wren 會干什么?它在抵扣運營成本之后,參與到全球性的碳中和項目中,以幫助抵消碳排放,

比如在烏干達北部,使用當地能源所產生的煙霧相當于一人每天抽兩包煙,一家能源公司通過將農業廢棄物轉化為清潔能源的方式,到 2023 年將滿足烏干達 20 萬難民家庭所有的烹飪燃燒需求,Wren 去資助這家公司。

在亞馬遜雨林,Wren 資助一家基金會,他們使用衛星圖像、無人機來檢測和組織非法砍伐雨林的現象,

在這個領域,紅杉資本也出手了——Joro,

2020 年,Joro 拿到了紅杉資本領投的 250 萬種子輪投資,比起 Wren,Joro 除了會收集個人資訊計算碳足跡,還會連接到你的銀行卡或信用卡,根據消費記錄計算用戶所「產生」的碳排放。

在計算碳排放的方法上,Joro 有著自己的一套獨特算法,比如信用卡上消費記錄無法給出具體的消費明細,那么 joro 就會根據過去的消費行為指標來估算個人碳排放,

「我們能夠知道用戶花了 100 美元,通過對他的調研知道他一周的飲食情況……這些資訊的交叉組合,我們推斷一個人花費的一美元會產生多少碳排放,從而給出一個實時的碳足跡記錄,」

商業模式上,Joro 和 Wren 同樣需要收碳中和罰款,然后去資助改善環境的項目,比起 Wren 單純致力于碳補償,Joro 還帶有碳教育的意味,讓人們時刻了解自己的消費行為所帶來的碳排放。

2020 年,用戶在 Joro 抵消的差不多是 50 萬棵樹能夠吸收的碳排放,

這樣的商業模式在大陸看來或許有點匪夷所思,因為這純靠個人的良心發現與革命自覺,因此在「白左」社會有著生存空間,但是否長期可持續或許要打一個問號,

如何用激勵而不是懲罰的手段讓更多人參與到碳補償中;如何確保資金透明,真正用于碳中和項目……

無論是 Joro 還是 Wren,或許都可以考慮一下區塊鏈。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暫無討論,說說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