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郝凱, 就職于 HashKey Capital Research
審核:鄒傳偉,萬向區塊鏈首席經濟學家
針對大陸近期密集出臺的監管政策,多家交易所對加密貨幣衍生品做出業務調整。火幣交易所對大陸的新用戶不開通合約、杠桿服務;BitMart 交易所宣布將對所有大陸用戶暫停合約交易服務;抹茶交易所限制了大陸、香港、澳門和臺灣新用戶的保證金交易和期貨等服務;BiKi 交易所宣布停止對大陸用戶提供合約、OTC、杠桿等服務,除此之外,部分監管部門和金融機構也對加密貨幣衍生品做出限制。今年 1 月,英國金融行為監管局(FCA)禁止機構向普通投資者出售與加密貨幣相關的衍生品,包括交割合約、永續合約和期權等,6 月,富途證券決定限制提供 CME 加密貨幣期貨合約相關服務,結合近期圍繞加密貨幣衍生品的一系列事件,本文主要研究加密貨幣衍生品的監管及其帶來的影響。
加密貨幣衍生品簡介
金融衍生品是一種特殊類別買賣的金融工具統稱,其價值依賴于標的金融資產價值的變動,標的金融資產的種類很多,例如股票、利率、匯率、商品、指數等。根據產品形態的不同,金融衍生品可以分為期貨合約、遠期合約、掉期合約和期權合約。金融衍生產品的主要功能包括避險保值、價格發現、提高資金使用率和投機等。近年來,金融衍生品市場發展迅速。美國期貨業協會(FIA)發布的調查報告顯示,2020 年,亞太地區交易所交易量同比增長 39%,北美交易所的交易量同比增長 25%。同時,超過六成的受訪者預期 2021 年全球金融衍生品市場的成交量將繼續增長。
加密貨幣市場存在與主流金融衍生品類似的期貨合約、期權合約等產品,并在此基礎上發展出來永續合約等創新型衍生品。永續合約很好地契合了加密貨幣市場投資者的特點和需求,取得了巨大成功。《加密貨幣市場衍生品梳理》(萬向區塊鏈研究報告 2020 年第 61 期)對主要的加密貨幣衍生品進行了詳細介紹。其中,永續合約發展迅速成為當前主流衍生品,期權合約由于流動性原因仍處于起步階段,杠桿代幣持續創新但交易平臺有限,杠桿交易已逐步被其他衍生品所替代。
杠桿性是金融衍生品的顯著特征。投資者在交易時一般只需繳存一定比例的押金或保證金,能以較少的資金成本控制較多的投資,從而提高投資的收益,然而,金融衍生品的杠桿性也意味著很高的風險性,從理論上講,如果所有投資者在使用金融衍生品時都可以做好風險管理,那么金融衍生品市場不會出現大規模損失的情況,然而,很多投資者使用金融衍生品是出于以小博大的投機,他們不會自覺嚴格遵守風險管理規則,此時,如果市場走勢與這些投資者的預期不相符,金融衍生品不但不能實現資產保值和防范風險,反而會放大投資者的損失,例如英國巴林銀行倒閉事件、日本大和銀行損失事件等,因此,對金融衍生品進行監管是非常重要的,
再具體看加密貨幣衍生品。自從比特幣等加密貨幣衍生品推出以來,市場上出現過多次大規模爆倉,這是因為加密貨幣沒有公認的估值基礎,并且加密貨幣市場存在的操縱、欺詐等行為,再加上交易所為投資者提供高杠桿的衍生品,種種原因都造成加密貨幣衍生品的波動性遠大于主流金融衍生品。更重要的是,加密貨幣衍生品的投資者大多缺乏專業的投資知識和經驗。他們對加密貨幣衍生品并非完全了解,參與交易并非出于避險保值等正當需求,而是當成一場賭博。因此,相對于主流金融衍生品,加密貨幣衍生品更需要嚴格監管,
加密貨幣衍生品監管現狀
各國監管部門對加密貨幣衍生品的態度并不完全相同,而是根據具體國情和現有監管框架采取相應的監管措施,美國對加密貨幣衍生品的監管邏輯比較清晰,很多國家會參考美國的做法,下面以美國為例介紹加密貨幣衍生品的監管現狀,
美國對加密貨幣采用多頭監管模式,主要監管機構包括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貨幣監理署(OCC)和金融犯罪執法網路局(FinCEN)。其中,加密貨幣衍生品市場主要受 CFTC 監管。CFTC 的主要職能是監管期貨和期權市場的經營,保護投資者不受與商品和金融期貨、期權有關的詐騙、市場操縱和不正當經營等活動的侵害,保障期貨和市場的開放性、競爭性的和財務上的可靠性。
如果有機構要在美國提供加密貨幣衍生品服務,首先要獲得相關監管牌照,主要是指定合約市場牌照(DCM)和衍生品清算組織牌照(DCO),取得牌照后,機構才可以開展與加密貨幣衍生品的托管、交易與清算相關的服務,
對于走合規路線的加密貨幣衍生品交易平臺,他們需要按照監管框架做好合規工作,進而接受 CFTC 的監管,合規加密貨幣衍生品交易平臺發展很快,業務也在不斷擴展,從最初的比特幣期貨擴展到以太坊等其他加密貨幣。目前主要的加密貨幣衍生品交易平臺有 CME 和 Bakkt,其他走合規路線的平臺,例如 ErisX 和 LedgerX 等,也已經獲得 DCM 和 DCO 牌照,
對于不合規的加密貨幣衍生品平臺,美國監管機構明顯增強了打擊力度。2020 年 10 月,美國司法部和 CFTC 對知名加密貨幣衍生品交易所 BitMEX 提起訴訟,CFTC 要求終止 BitMEX 在美國提供衍生品業務,并要求 BitMEX 對客戶進行賠償,2021 年 3 月,CFTC 調查幣安是否向美國公民提供加密貨幣衍生品服務,
其他國家對加密貨幣衍生品普遍持有非常謹慎的態度。新加坡金管局(MAS)認為加密資產衍生品不適合大多數普通投資者,因此,MAS 采取審慎措施來監管加密資產衍生品,對合規的加密資產衍生品交易所進行嚴格監管,并且不會將監管范圍擴展到合規交易所之外,以防普通投資者錯誤低估加密資產衍生品的風險。
監管帶來的影響
第一,普通投資者,加密貨幣市場的發展速度遠遠超出人們的預期,在監管機構注意到這個領域之前,已經有大量的普通投資者在其中參與交易。為了吸引更多用戶和流量,大多數交易所對用戶注冊和 KYC 等流程幾乎不設置任何限制,造成了加密貨幣衍生品投資者的參與門檻遠低于主流金融衍生品,對加密貨幣衍生品進行嚴格監管后,合規的加密資產衍生品交易所會有更高的準入條件,普通投資者的數量會明顯減少。如果普通投資者想要繼續參與加密貨幣衍生品市場,他們只能轉去不合規的交易所,或者離開衍生品市場,
第二,機構投資者。機構投資者的資金量大并且更加重視資金安全,他們參與加密貨幣衍生品交易更多是為了避險保值,使用現貨和衍生品的交易組合來降低風險敞口。對加密貨幣衍生品進行嚴格監管后,會有更多機構投資者愿意參與進來,意味著加密貨幣衍生品市場有很大發展空間,同時,機構投資者有豐富的衍生品市場經驗,可以促進加密貨幣衍生品市場的創新和成長,
第三,合規交易所。合規交易所首先要完全遵守監管要求。一般來講,合規交易所有比較高的參與門檻,例如 CME 最初推出的比特幣期貨的合約規模是 5 個 BTC,這超出很多普通投資者的資金量,使他們無法在合規交易所購買和交易加密貨幣衍生品。不過,合規交易所中機構投資者的數量和交易量可能會顯著增長,這對合規交易所來講是很大的利好,同時,部分合規交易所也在嘗試降低參與門檻,例如 CME 推出了微型比特幣期貨合約,
第四,不合規交易所,不合規交易所受到的監管制約比較小,相比于合規交易所,不合規交易所可以提供更多種類、杠桿更高的加密貨幣衍生品。不合規交易所的利潤非常依賴衍生品市場,他們肯定不希望關停衍生品市場,因為這意味著會失去用戶和交易量,他們對監管政策的響應程度取決于團隊成員。
第五,監管機構,全球監管機構對加密貨幣衍生品的態度并不完全相同,并沒有在加密貨幣衍生品領域采取協調一致的措施,當某個有影響力的監管機構對加密貨幣衍生品進行嚴格監管后,其他國家的監管機構可能會感受到行動壓力,進而出臺相應的措施。當然,各個國家監管機構對加密貨幣衍生品的監管力度不會完全相同,普通投資者和不合規交易所都會向監管更寬松的「監管洼地」聚集,
思考和總結
目前,加密貨幣衍生品市場還處于相對早期階段,監管缺失是加密貨幣衍生品市場亂象頻發的主要原因。嚴格監管加密貨幣衍生品短期內可能會對交易量帶來影響,但長期來看有利于整個市場健康發展,監管是繁榮的條件,只有明確監管體系、進行有序監督和管理,才能為市場的良性循環提供保障,吸引更多投資者和資金進入,進一步促進衍生品市場的穩定和發展。
加密貨幣的價格波動比較大,使用衍生品會進一步放大波動,再加上很多加密貨幣市場的參與者不理性的使用過高杠桿,他們很容易遭到大幅虧損。因此,加密貨幣衍生品不合適沒有專業知識和經驗的普通投資者參與,監管機構制定和推出的監管政策也是出于保護投資者的考慮。
加密貨幣衍生品作為加密貨幣的金融工具,本身具有加密貨幣的屬性,監管難度很高。加密貨幣有天然跨國境的屬性,某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監管政策并不能起到實際效果,投資者可以轉到其他交易所繼續參與加密貨幣衍生品市場。因此,對加密貨幣衍生品的監管需要各國監管機構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