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回答過類似問題了,復制過來吧…..
智力測試這套體系,主要工作歸屬于發育心理學和兒童保健科。而普通人對智力測試和智商存在著嚴重誤解。
我自己神經外科專業,工作中會涉及到這一方面,有一些了解,所以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自己不從事這一塊,可能不很嚴謹,專業人士請諒解)
1.智商的意義
智力測驗常用的有幾個:
Gesell
韋氏
比奈-西蒙
我見得多的是前兩個。
其中Gesell用于0-4歲,更多是精神發育情況,如什么時候抬頭、什么時候翻身、什么時候說話之類的,這與我們一般理解的智商區別比較大。
我們平時說的IQ,一般是指韋氏量表。
韋氏量表分三個段,小韋氏(3-6歲),大韋氏(6-16歲)和成人韋氏
韋氏使用離差智商,所以測試得到原始分之后,要進行標準化處理。
得分處于均數的為100,一個標準差為15分,130智商就是高于均值2個標準差,即前2.5%,145就是高于3個標準差,即前1%。
也就是說,韋氏智商不是一個絕對值,而是一個相對值….
2.高智商的表現和意義
韋氏智商數值體現的是一個排名體系
一個簡單粗暴的方法,那就是拿自己和普通人群比較(譬如和國小同學相比。國小還沒有入學篩查,可以認為是自然狀態,中學以后都受入學考試篩查影響了)
如果能處于前1%狀態,基本有145的智商
能處于前2.5%(1/40),基本有130智商
所以,一般來說,130以上智力的人,就已經具有很明顯的優勢了,周圍的人一般都會夸他們聰明。
一個具體體現是,大陸小考試的水平不會太差。
因為一般大陸小考試測試的理解、記憶、邏輯、語言,與韋氏量表有很大重合。
如果測出來智商140,考試卻班上倒數,那多半是用了假的測試題了
熟悉醫學統計學原理的朋友都知道,醫學上小于5%的,都認為是非正常情況。
130以上的智力,已經是前2.5%的水平。這時候,智力測驗題目對這群人的區分度是很差的。
更準確的說,智力量表的測試題目,根本不是為前2.5%的人設計的。130和145,其實沒什么區別。
另外需要注意到一個事實是,語言、常識、計算之類,都可以通過教育習得。
換言之,智商是一個人認知能力的綜合評定,而不是一個人的天賦水平,這與多數人對智商的理解完全不同。
尤其在兒童階段,家庭教育良好,兒童早慧,常識、計算等習得比較早,那么相對于同年齡段的標準值,其優勢就很大、體現的智商水平就高。
這有可能是家庭教育好的結果,而非天賦高。
(絕大部分研究都表明,猶太人、東亞人的智商高,黑人的智商低,這其實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不同族群的家庭對文化教育的重視程度不一樣。大陸曾經做過全國智力普查,結果是江浙一帶最高,這里也是大陸自古以來最重視教育的地方)
3.智商測試的意義
事實上,智商測試不是用來評估高智力的,
恰恰與之相反,這類測試是用來篩查智力低的人,尤其應用在兒童中…..
因為智商題目涵蓋了正常人應該具備的語言、邏輯、計算、類比、記憶等能力,如果這個題目下比較差的那部分人,日常生活就存在問題。
一般來說,95%的人為正常人(70-130),日常生活沒問題。
而低于2個標準差的人(70以下)就存在比較大的生存障礙了。當然85以下(即一個標準差一下,人群后15%左右)日常生活也是比較吃力的
由于教育本身可以改善智商,那么低智商的兒童被篩選出來,就能使用特殊的措施促進其智力發展。由于兒童可塑性較強,合理教育之下,低智商兒童,有機會回復到正常。
4.智商與成才的關系
智力越高,成才的機會一定越大,兩者必然是存在明顯正相關的。
但是,如前所述,這兩者未必構成直接因果,因為教育是一個嚴重的混雜因素。
教育好的人,智商也就高。
反過來,智商高的人,在選拔性的教育體系中,容易獲得優質的教育資源。
到底是智商是主要因素,還是教育是主要因素,很難說。
5.天才與智商的關系
智商與人才直接相關,而對于天才,我一向認為是無關的。
韋氏涵蓋范圍很廣,包括類比、計算、記憶、邏輯、常識等理論性的,以及圖形、迷宮這些操作性的。
也就是說,韋氏比較的是整體水平,而非專項能力。
然而,高智力的人,往往會呈現出一項或幾項能力出眾,而非全面出眾。
譬如,一個人邏輯、計算能力非常強,在邏輯計算題目中是滿分,但記憶的項目中只是中上水平,這時候其最終分數不會非常高。
所以,韋氏智力量表對篩查天才是乏力的。到目前為止,使用測試的方法篩查天才一般行不通。
另外,天才在一兩個方面有突出能力,這個突出能力,往往要與對應的事業相匹配。沒有對應的事業,天才就不能體現出天才。
譬如,莫扎特、梵高明顯是天才,用韋氏量表去測,他們邏輯、計算之類的表現未必高。
而如果莫扎特不從事音樂、梵高不畫畫,他們都可能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而已。
這其實類似于身體的天賦。如果沒有籃球這項熱門運動,姚明的身高、喬丹的天賦,根本不足以施展。沒有拳擊這項運動,泰森可能一輩子就是一個混混。
6.智力量表對普通人的意義
我的觀點:高于70的人,就說明是正常人,沒有太大意義。
腦子沒病的成年人,沒必要去測,也不必在意。
7.幸福的人總是相似的,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
智力不足的人必然不幸
類似的,人際關系差的也會不幸,身體差的也不幸,長得丑的也不幸,脾氣壞的也不幸。
試圖以一個長處去彌補所有,那需要到達一個領域的頂尖才行。
思維能力達到牛頓霍金這個水平,或者拳擊水平達到泰森那樣,就算其他方面在差勁,也混得比大多數人好。
可惜絕大多數人實現不了。
大多數人都只能揚長避短,且重在避短。
所以智力處于中上水平的人,應當努力改進自己的弱項,而不是糾結自己聰明卻混不好。
反之,智力處于劣勢的人,應該努力發現自己是優勢,并盡量從事能發揮優勢的工作,而不是把自己的失敗歸結于自己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