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小動作多做事拖拉,做什么都慢慢悠悠的怎么辦?

題主所描述的這些是現在很多處于國小或者幼兒階段的孩子們都會有的狀態,只是因個體和家庭的原因所表現出來的嚴重程度不同而已。其實這些也不能完全定義為“問題”,因為在孩子不同的年齡段都會有與年齡區間內匹配的各類成長特點出現,從科學的成長規律看,這是個體成長中必然會出現的正常現象。

這些問題之所以會得到改善,以及這些問題的消失,是因為外界的教育環境及教育方式起了很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家庭教育。那么針對這些問題父母該如何認知,如何幫助孩子解決呢?

1、學齡期及嬰幼兒時期的注意力問題

  • 在孩子的大腦發育還未到達一定程度時,孩子是無法做到很多父母期望中的事情的,特別是在孩子9、10歲之前。比如父母期望的孩子可以在桌前坐定半個小時以上,而且還是特別專注于深度學習的內容而非游戲類的放松活動;還比如父母期望孩子能夠明白所有大人用語言描述的畫面或者諸如講道理的內容,這些都是孩子無法在這個年齡之前很好地完成的。
  • 相對于玩游戲刷行動電話看動畫片,那些需要大腦較高智力參與的學習活動更難能讓孩子注意力集中。一般情況下幼兒時期的孩子能夠持續專注于學習5-10分鐘,學齡期10歲之前的孩子專注于10-15分鐘這是個比較合理的注意力集中的時長,父母可以對照自己孩子的實際情況來進行注意力是否集中的判斷。
  • 對于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一方面有可能是父母本身的判斷和評價標準有很大出入,另一方面孩子在6歲之前也會因為父母在不知的情況下進行的錯誤干預導致的,比如3、4歲的孩子本可以持續專注地在玩一個玩具,但父母可能會過去干預一下,打擾一下,送個吃的拿個喝的,又或者隔著老遠就喊孩子讓去干嘛干嘛,這種玩耍中被經常干預打斷的做法是導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最常見的原因。父母需要自我檢視看是否有類似情況發生。

所以對于注意力問題,父母首先檢視對于不同年齡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其次在日常生活中需要保護孩子的注意力不受破壞,孩子專注做事時避免干預打擾;第三盡可能少接觸諸如電視行動電話等電子產品輸出的各類強刺激的活動,多進行一些需要大腦深度參與的活動,像讀書寫作思考等。

2、學齡期的拖拉磨蹭

一般孩子做事拖拉磨蹭的原因有三大方面:一是外界環境中成人的反復催促和不斷提要求,二是孩子年齡小缺乏具體的時間概念,三是孩子本身的各項能力無法達到任務完成的要求和標準,在定量時間內無法完成。

  • 現實家庭中,很多父母都會過分替孩子安排一切事情,一方面會剝奪孩子練習自主獨立能力的各種機會,另一方面無形中也會增加親子之間的摩擦和矛盾,同時孩子在不斷地被催促中也會逐漸產生厭煩和逆反心理,這些都無益于孩子的健康成長以及能力的形成,而且孩子的意識中也永遠無法形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負責”的概念,自然也就沒有什么上心不上心之說了。所以父母需要適度放手,不間斷監督和提醒。

  • 對于時間概念的認知和掌握是一個比較漫長復雜的過程,既不能等到孩子上國小學習鐘表知識時再學習,也不能在4、5歲就要求孩子看懂鐘表。而是需要從2、3歲開始先初步了解時間的順序,比如知道我們要早上先起床,再去刷牙,再去吃飯,然后上幼稚園,這叫時序知覺;然后到了4、5歲開始感知時間的長短,也就是發展時距知覺,比如吃中飯大概用多長時間,刷牙大概幾分鐘等。所以對于讓孩子在學齡期掌握時間管理的能力,其實是從兩三歲就要了解時間、認識時間、感知時間開始的。那么您家的孩子對于時間的認知學習到底發展到哪一步了呢?
  • 父母對于任務量及難度的判斷是否正好和孩子此時的能力相匹配呢?同樣是拼裝一個東西,3歲的孩子一定和10歲的孩子所需要的時間是不同的,這個時間的長短應該是根據孩子各項能力的發展程度,以及注意力可以集中的程度來判斷和規定的。那么父母對于孩子能力的訓練是否足夠呢?對于任務難度和量是否判斷合理呢?父母需要檢視。一般情況下,父母能夠做到客觀判斷孩子在單位時間內完成的任務量的最科學方法就是花時間觀察孩子做每一件事真正需要的時間,在這個尺度上來要求孩子是比較合理的,而不是根據父母單方面的猜測和意愿。

結語

所以對于孩子出現的很多問題,首先需要根據科學的成長規律來判斷是否屬于正常出現的問題;其次需要了解問題產生的原因中外部因素有什么,該如何調整規避;第三父母需要隨著孩子的年齡增大持續學習各年齡段的成長特點,并且隨時調整家庭的教養方式;第四父母需要有意識地在日常生活中訓練孩子的各項能力,早做各項準備,而非一定要等到問題出現了才發現很多能力沒有練習后悔不已!

愿您被這個世界溫柔以待,幸福一生!

歡迎點擊關注【旮旯里的神仙洞】,專注個體成長研究,更多原創作品等您閱!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暫無討論,說說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