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歷了小班時期對幼稚園的適應后,中班最重要的,就是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
葉圣陶曾說:“什么是教育?簡單來說,教育就是養成好習慣”,正如哲學家培根所言,習慣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
中班小朋友的主要目標是養成良好習慣,而絕不單是會寫字,會算題、會背多少古詩,這些知識類的獲得,應該是建立在好習慣的根基上。
我娃上幼稚園,我就是這么做的:
1、明確行為規范并絕對遵守
幼稚園里,遲到早退是最常見的,“冬天到了”會成為不少家長為孩子請假的理由,在我家,按時上放學是原則,除病假、事假外,啥天氣都得去上學。
當然,做為家長,我會刻意把她的上學路營造的很快樂:
下雨天穿上雨衣雨鞋,踩著水上學 ,我則多背一套孩子換洗的衣物鞋襪,到園后讓孩子換上。下雪時,帶上雪球夾,在雪地里踩腳印、夾幾個雪球,或者和他玩會打雪仗; 大風天氣,則會準備長飄帶。
每周五放學后,固定和同班小朋友相約去小飯館吃哨子面,等面的過程中,家長哈拉,小朋友在門口空地上過家家……我娃上了四年幼稚園,遲到的次數屈指可數,上國小后幾乎沒有遲到過。
吃飯不得浪費,睡前準備好第二天要穿的衣物、公共場合不得大聲喧鬧、排隊時不得插隊……
無論日常生活還是社會公德,我會首先嚴格遵守,引導規范孩子的行為,做錯了,糾正。做對了,具體表揚,給朵小紅花或者貼畫。
其實,幼稚園非常重視行為習慣的培養,孩子往往也視老師的話為“圣旨”,我們家長要多配合老師,形成家園合教,助力孩子良好習慣的建立。
2、刻意培養閱讀習慣
愛閱讀的習慣一旦養成,終身受益,相信每個家長都希望孩子擁有這個好習慣。
我是在孩子半歲時,開始進行親子閱讀的,起初根本沒往“閱讀習慣”上想,只是為了打發獨自帶娃的苦悶,后來發現,親子閱讀的時刻溫馨美麗,一直堅持著,直到后來我學了繪本講師,知識擴充后才明白,親子閱讀其實是閱讀習慣建立的最好形式。
家長為孩子搭建“隨處有書,隨時可讀”的生活環境外,以身作則的快樂閱讀更為重要,如果你天天刷行動電話,卻要求孩子讀書,孩子或許會屈服你,但絕不會信任你。
幼稚園期間,節假日里,圖書館就是我和娃的游樂場。讀完故事,我會和孩子演故事,畫故事;睡前故事每天雷打不動; 外出時,包里必定有幾本繪本、幾支畫筆; 討論繪本故事,改編結局——總之,就是盡一切可能,讓閱讀等同于快樂。
我娃沒上專門的拼音識字班,全靠繪本閱讀和日常生活識字,大班時,已經實現繪本獨立閱讀,升一年級時,識字量近三百,會寫字不多,但語言表達、組織能力遠高同齡,一年級適應的非常好。
國小后,作業量增多,學習任務變重,但孩子依然能抽空主動閱讀,利用閱讀APP做筆記。
3、在日常生活中融入學習習慣
我發現,幼稚園家長,在中班時開始焦慮,跟風報興趣班,大班時,焦慮放大,擔心一年級跟不上,給娃報市面上的學前班。
珠心算、拼音+古詩背誦、英語自然拼讀這三個風頭最勁的“興趣班”,我一個也沒報,娃的學前時光就是玩中學,學中玩。
識數、測量、認鐘表、元角分這些一二年級的數學知識,在日常生活中就能讓孩子掌握:
逛公園時,做“樹木大調查”,數數蘋果樹、銀杏樹、楊樹、柳樹各有多少棵,再用卷尺量下樹桿有多粗; 買水果時,讓娃拿10個,想一想,吃不了那么多,再減去三個,讓娃數數還剩幾個……
買個大時鐘掛在客廳醒目地方,每天10點時,重復“10點了,得上床睡覺了”,當孩子認識10點是什么樣時,再換個整點重復; 每天和孩子一起稱體重,一起讀數……
我沒有刻意教孩子,這叫厘米,這叫公斤,一元等于十角……就是自己數數、讀數,讓孩子做記錄,但充滿好奇心的他會把這一切都看在眼里,記在心里。
我娃一年級時,算術只會十以內的加減法,但一二年級適應的很好,雖然成績一直處于中等偏上,可學習上我基本上沒操過心。
至今,我也從未要求過孩子,必須成績優異,必須考多少分,我更看重孩子是否對學習保有興趣、且有心力,說白了,就是幼稚園時期養成的習慣能一直保持就成。
以上是我的經歷分享,如果對您有用,請點個贊吧。
在這樣家長的陪伴下,孩子的成績會越來越優秀,祝賀
有點矛盾,我更喜歡在微信讀書上看書,會給孩子一種玩行動電話的誤會[捂臉]
最重要的是習慣的培養,尤其是閱讀習慣和自理能力。[贊][贊][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