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該怎么測試一下自己是不是反社會人格障礙?反社會人格障礙有哪些特征?-比如反社會人格者享受別人的痛苦

反社會人格者會做出其他人不會做的怪異行為。比如反社會人格者享受別人的痛苦,所以他們經常欺負那些「被選中的目標」來取樂,因為對反社會人格者來說,能激起別人強烈的情緒反應會讓他們體會到控制別人的成就感;又比如,反社會人格者在講述自己對他人施暴的經歷時會露出滿足的笑容。雖然這些方法并不能幫你百分之百鎖定反社會人格者,但能幫助你更好地認識反社會型人格障礙,并相應地采取措施,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

5月10日上午,江西上饒一所國小內發生了一起學生家長用刀刺死10歲男學生的惡性案件。經信州公安刑警大隊偵查,犯罪嫌疑人王某建對殺害受害人劉某宸的犯罪事實供認不諱,目前已被依法刑事拘留。據當事人回憶,受害男孩先是被「一腳踹到墻角」,然后兇手手持「十幾厘米」的利刃連刺男孩13刀,隨后拖著男孩血肉模糊的身體示威性地扔在學校的樓道里,過程極為殘忍,讓人膽寒。

慘案發生之后,從關于犯罪嫌疑人在家長Whatsapp群的哈拉截圖和權威媒體公布的調查資訊中不難發現,犯罪嫌疑人王某建具有明顯的「反社會人格」特征,并同時具有誘發他犯罪的「心理開關」,即犯罪嫌疑人的「危險心結」。

案情并沒有想象的那么簡單

從王某建發出的Whatsapp哈拉記錄的字面意思來看,受害男孩被描述成典型的「霸凌者」,而且不僅孩子是「熊孩子」,其父母也是「熊父母」。受害男孩不僅霸凌王某建的女兒長達一年之久,「從開學到現在幾乎每日打罵」,甚至還性騷擾,受害男孩家長根本就不管,也不回應,更不面對。直到案發前,王某建再次溝通,可男孩家長沒出現,王某建才情緒失控殺人。

然而,如果仔細觀察Whatsapp截圖,不難發現受害男孩的父親和班導是案發前一天才剛剛知曉此事,并且王某建在Whatsapp中不僅發出了明顯帶有威脅感的資訊,而且在其發出的第二條長Whatsapp最后還赫然寫著「資訊請勿回復」的字樣,可以看出王某建并不是在尋求溝通。這些資訊中,有個來自王某建妻子何女士非常關鍵的線索,何女士不但表達了對于王某建要出事的擔憂,還表示王某建脾氣很壞,有家暴行為。此外,澎湃每日熱點采訪了受害男孩父親劉先生和班導,也進一步印證了這些資訊。劉先生不僅是第一次聽說,而且主動加了何女士的Whatsapp,并主動跟班導聯系,提了調解,協商好要雙方家長一起見班導去談,而班導在采訪中則稱王某建根本溝通不了,并提到王某建很暴力,會毆打老婆和孩子。

另外,網路上還出現了該校其他家長講述的重要資訊:一是兩個孩子3月份才開始同桌,哪里來的「打一年」;二是何女士曾經單獨與班導溝通過,說自己被長期家暴;三是此前已有兩個男孩因為受到王某建的威脅而轉學,也是由于王某建說「男孩打自己女兒」;四是受害男孩曾經親過王某建女兒的臉,并被王某建知道了。

從多方資訊的相互印證下,基本可以得出:王某建不但有嚴重暴力傾向,人際溝通能力缺失,自己「腦補」出了女兒被霸凌的資訊,并堅信不疑,而且他在公開場合下手狠毒,基本上喪失了人的基本良知,由此推斷王某建具有「反社會人格」。并且,王某建得知自己女兒的臉頰曾被受害男孩親吻,極大激發了他性格中的攻擊性與毀滅性,讓他按捺不住暴力沖動。

良知,人性夜空中最亮的星

有這樣一個經典的思想實驗,請想象一下:有一群小朋友在兩條鐵軌附近玩耍,其中一條鐵軌仍然在使用,而另外一條已經廢棄停用。現在,有七八個小朋友在正常使用的鐵軌上玩耍,另外一個小朋友,則獨自坐在停用的鐵軌上發呆。這時候,火車來了,距離那群小朋友的位置特別近,讓它停下來已經不可能了。而幸運的是,你正好站在鐵軌的切換器旁邊,可以讓火車駛入那條廢棄的鐵軌。這樣做的話,你就可以拯救那一群小朋友,變成英雄,但是也意味著那個發呆的小孩要被犧牲,你該怎么做呢?

通常情況下,正常人這時候會極其掙扎,絕大多數人會在實驗過程中無時無刻不體驗到飽受煎熬的感覺,原因在于從純粹理性的角度出發,一邊的小朋友更多,另一邊只犧牲一個人,可以救七八個,這時候難道不正是應該犧牲他嗎?但是,那個發呆的小孩根本沒有錯,憑什么要被無故犧牲?就算這時候作出決定犧牲他,日后也需要面對長久的良心譴責。正是這種「為難」的感覺,是我們每個人內心深處最寶貴的東西——良知。一方面,良知是一種愛的能力,尤其是對于陌生人的博愛,表現為善意和共情,是每個正常人都天生擁有的。另一方面,良知也是義務感,是一種感到對其他人無法推脫的責任,比如父母天生對孩子的撫養義務,孩子對父母的贍養義務,甚至對寵物的關愛。

正如上述的思想實驗,我們之所以難以抉擇,就是因為我們對陌生的孩子有共情心理,在這種情感基礎上,我們有不傷害他的義務。這種義務感就是良知,也是人類心靈中最閃亮的星星。

人性中的黑暗:良知缺失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暫無討論,說說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