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一個家長的咨詢:
“我家小寶在11個月大的時候,也會模仿發音,但是2歲左右發現,孩子注意力有問題,眼睛不看人,叫她無反應,再大一點后,小寶好像對什么都不感興趣,雖然偶爾也會說幾個字,但很難表達清楚,也聽過有關于自閉癥早期征象的說法,還去查了一些科普,對照一下, 感覺有的地方像,有的地方又不像,似是而非。后來帶著小寶去看了醫生,經過認真地觀察后,認為有疑似自閉癥譜系的可能性,最后給我們幾個選擇,要么回家趁孩子小,在觀察一下,過段時間復查一下,要么在家里多從興趣和語言方面加以引導和干預,最后就是送到特殊學校或機構進行訓練······”。
很多自閉癥或發育遲緩的孩子可能都會面臨上面三個選擇,三個康復方向,孰優孰劣還真的難以下論斷。因為語言發育遲緩和自閉癥是有區別的,盡管很多表現非常近似,但是干預訓練的技巧和方向肯定是有差異的。
很多輕度的自閉癥譜系障礙,如果發現早,預防得當,干預訓練及時,在后期的康復是比較符合預期的,很多功能能夠恢復或接近于正常兒童。
一些非智力或腦因素引起的語言發育遲緩兒童,在解決一些基礎功能問題后,也可以逐步接近于正常同齡人語言水平。
兩者區分有難度:
為什么很多孩子被確定為“疑似”自閉癥呢?原因比較復雜,發育問題本就是醫學難題,確診的主觀性很強,需要參考和評估的指標很多,佐證的資訊也需要再三甄別。有的原因是未到三歲,不做明確診斷。三歲前孩子去診斷,也有直接被醫生說服回家的,因為完全能確定不是自閉。給疑似的診斷,說明有懷疑的成分在里面,但至少是處于邊緣地帶,
有學者這樣認為:
孤獨癥譜系障礙兒童在高水平與低水平的回應性及自發性共同注意力方面均存在明顯的缺陷。
而語言發育遲緩兒童主要在眼神接觸的行為上缺陷明顯。
三個能力是區分兩者的關鍵:1、隨遠距離指示能力。2、注視交替能力。3、指示能力。這三項是判別孤獨癥譜系障礙與智力落后引起的語言發育遲緩的相對獨立差異項,可以借此對以上兩類兒童做初步的區分。
除了遲遲不開口說話,缺乏正常的理解和表達能力才是語言發育遲緩的關鍵,先拿正常兒童的平均發育情況做比較,一般正常兒童在很早的時候有能把稱呼和對應的人聯系起來,2歲以前就開始知道每種事物都有名字,并開始發問,2歲以后開始有基本的語法意識,漸漸能使用長句了,基本到了3歲理解和表達能力已能滿足最基本的溝通了。如果到了三歲很多基礎簡單的語句還無法理解,或不能表達基本的需求,家長就應該引起重視了。因為造成理解和表達能差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某些腦疾病或損傷,某些發育過程中的疾病或異常,智力缺陷,認知性疾病等等,
診斷為自閉癥的,多少是發育遲緩。發育遲緩是食物不耐受引起。可以治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