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別人家的孩子和自家孩子說我不和你玩了時,我們做父母的應該怎么正確引導孩子?

“哼,你走開,我再也不跟你玩了”,這樣的話在孩子的世界里可以說完全不陌生了,每個孩子都會遇到不同的被拒絕聲音,當別人家的孩子和自家孩子說我不和你玩了時,自家孩子第一反應就是哭得稀里嘩啦,但是哭一場過后依然是孤立的身影。

事實證明孩子被拒絕了、哭是解決不了問題,反而讓對方離開的更快一些。若孩子長期的熱情被澆滅,除了產生脆弱的玻璃心態之外,他們還深陷不自信的漩渦里無法周轉,實際上“再也不跟你玩了”這句話,可以說產生的傷害值完全不遜色于父母的斥責。

小娜就是一個喜歡野在外邊的小孩,每次和媽媽一起出門的時候都不愿意回家,在人群中想要上前又不敢上前,眼巴巴地看著一群小伙伴一玩就是一個小時,有的時候還纏著媽媽去讓小伙伴跟她一起玩,遇到這樣的無理要求小娜媽媽著實有些無奈。

正是因為小娜先前被小朋友說過“再也不和你玩”之類的拒絕話,所以小娜想和別人玩的時候更多的是不敢上前,面對別人家孩子對自家孩子說不跟你玩了的時候,很多家長都是心急火燎地不知如何是好,讓孩子不哭吧,他們反而哭得更傷心,讓孩子回家吧,他們又跺腳不肯離去……

那么,當別人家的孩子和自家孩子說我不和你玩了時,我們做父母的應該怎么正確引導孩子?

1、正確認識友情這件事,身懷引導別人繼續玩智慧

很多家長在面對自家孩子,被其他小朋友拒絕而哭得稀里嘩啦之時,孩子都顯得太脆弱、給人的感覺太弱,實際上這樣的脆弱并非只是被慣壞的玻璃心,還有深處社交里的接觸敏感期,社交里的敏感期指的是孩子渴望被認可的心理活動,就相當于孩子依賴爸爸媽媽一樣,需要被同類依賴的一種渴望意念。

實際上,每一個小朋友從搶玩具開始,他們的社交敏感期就來了,只不過每個孩子的敏感程度不同罷了,在人群之中尋找各種童趣交往乃是每個人骨子里的剛需,但過于普遍的剛需就很容易被當成喜歡方面的威脅,一句“再也不跟你玩了”,實際上只不過是孩子之間彼此鬧矛盾時的相互威脅罷了,只不過是希望有個人能讓步、讓游戲繼續下去。

告訴孩子:

“媽媽之前也遇到過“我再也不跟你玩了”這句話,雖然離開那個朋友之后悶悶不樂很久,但是有一次我自己踢毽子玩得很開心時,旁邊有很多小朋友都好奇地跑過來要一起玩呢。”

一段簡單的往事陳述,目的就是為了讓孩子明白,友情最高境界的價值就是你能夠引導別人繼續玩,而不是為了一句“我再也不跟你玩兒”就開始自卑、退縮。

比如,孩子此時和另一個小朋友堆積木、玩過家家,因為某個環節的意見不同發生了分歧,這個時候我們告訴孩子“不要著急,按照你的思路繼續前進,你會發現在孩子樂此不疲的前進里,另一個小朋友已經不知不覺被再次帶動到游戲里。

這樣的應對方法就有些“空城計”的意思了,不過方法卻是非常實用,因為這是人心本質上觀察帶來的好奇結果,你越是不在意、對方越是放不下,你越是在意、對方越是緊揪著不放拿出來威脅。

正確認識被拒后的“玻璃心”后,父母才能摘下對孩子“玻璃心”的有色眼鏡,孩子也能走出“別人不跟自己玩”的自卑否決。所以,放心告訴孩子“把你的想法表示完整,繼續下去,讓行動再次吸引小朋友的視覺,”。

2、與其安慰,不如讓孩子正確看待友情這件事

在交友被拒里,安慰往往是不對根,孩子或許當時沒什么事,一副釋懷的樣子,實際上他們內心在意的很,也極容易自卑,影響日后的社交活動,所以與其安慰不如讓孩子正確看待友情這件事。

小娜之前有個非常好的朋友,彼此之間更是“不是姐妹勝似姐妹”的關系,再加上遠親不如近鄰的便利,小娜和這個鄰居度過了3年快樂又難忘的童年。聽小娜的母親說,小娜和那個小女孩什么都好就是把面子看得太重要了,兩個人一有不愉快就說“再也不跟你玩了”,事后彼此還都不愿意先低頭道歉。

有一天兩個人正在搭積木,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讓兩個人不開心,小女孩說完“哼,你走開,我再也不跟你玩了”就回家了,兩個人持續了3天互相不搭理,而這三天小娜總是偷偷透過門窗去偷看人家,看到小娜明明很想卻倔強不道歉、也不找對方的堅持,她的母親是無可奈何地搖搖頭。

某一天,兩個孩子的母親見面聊了一會才知道,原來小女孩回家之后也是如小娜一樣,在雙方母親的牽線搭橋下,最終兩個孩子一起說出了對不起,矛盾也在一瞬間化開、二人又繼續做回了好朋友。

讓孩子認識自己的“玻璃心”是安慰他們受傷的心,為了避免孩子誤解,養成我行我素的霸道交友行為,我們還需要鍛煉友情里相互理解的共同理解,可以把小娜和鄰居的故事講給孩子聽,讓孩子站在第三方的視覺去看待友情。

告訴孩子:

一段“我再也不跟你玩了”的鬧劇,不可能是單方面的原因,雙方都存在“玩不好”的矛盾,在這樣的矛盾里,作為孩子的父母與其安慰,倒不如讓孩子認識自己的內心,告訴孩子:“你若想跟對方玩就試著和對方溝通,如果不想玩了直接離開,各自安好就行了,不要太在意別人的看法”。

當然為了避免孩子懵懂地“討好”,我們還要灌輸給孩子自信心,告訴他:“你有沒有想過,對方是故意威脅你的,就像是爸爸媽媽生氣時說“再也不管你了”,但事后該管還是要管,在乎你的人會順著你給的臺階下,不在乎你的人給再多臺階他們也不肯抬腳,所以我們也要在乎那些肯讓步的朋友,不肯低頭、只知道索取的朋友,我們不要也罷”!

讓孩子聽從自己內心聲音的處理態度,最終才能鍛煉出姣好的社交能力,也能在承擔里喜歡上處理事情的曲折!

3、告訴孩子,人生多變不可能會事事順心如意

教育孩子,我們往往更看于學習成績的好壞,從而忽略了孩子內在的抗挫折能力培養,幫助孩子認識到人生的價值就在于嘗盡世態酸甜苦辣,明白不是所有的好都被認可、也不可能事事都可以順心如意。

另外,我們還要告訴孩子懂得接受別人反對、拒絕的同時,還要劃分正確的友情觀,避免孩子誤解父母的“懂得接受”教育無界限地討好別人,我們也可以設身處地站在孩子的角度來說。

告訴孩子:

當然對于孩子來說,他們往往聽不懂、也無法正確認識自己的玻璃心,甚至對別人的拒絕一直耿耿于懷,長久下來必定有著嚴重的自卑心理。這個時候我們可以拿一塊糖果給孩子,然后問他們好吃嗎?不出意外的結果就是點點頭的“好吃”。

這個時候,我們再告訴孩子:“可是媽媽覺得不好吃,太甜太膩了,每個人喜歡、看到的東西都不一樣。所以呀,你要明白別人也不可能像爸爸媽媽一樣,眼里、心里都是咱家的小寶貝,不要太在意別人的看法,別人不跟你玩了,還是他們的損失呢,保持自己的優秀相信你很快就會遇到欣賞你的好朋友”!

提前給孩子打好被“拒絕”的預防針,他們才能從容地放大視角去看待社會、看待世界!

———————

我是蘭媽,專注于育兒領域解析作者,以親身事例、各種家庭教育實例,來記錄育兒感觸的瞬間,喜歡的朋友,歡迎關注@蘭媽談育兒 一起學習共成長!

1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1. 我女兒還真遇到這樣的事情,我就跟她說他不跟你玩你也不用跟他玩,我們找別的小朋友玩,第一次還有點傷心,第二次第三次就沒事一樣了

  2. 我家孩子情緒穩定,遇到這樣的事他表現無所謂,不生氣,也不討好,自己在一邊玩,玩著玩著又玩到一起了,有事后我都生氣了,他還跟沒事一樣

  3. 這種在聯考作文里就是0分吧說了個什么啊呵呵呵我竟然看完了全文

  4. 我再也不看你文章了[捂臉]\n我再也不跟你玩了[捂臉]

  5. 我還以為就我自己沒看明白呢

  6. 看得我云里霧里

  7. 文章學習了很好,我家現在的同學就是會喜歡要東西,,說你這個東西給不給我,不給你玩了。。

  8. 等于啥都沒說[呲牙]

  9. 讓我給你一個5歲的孩子家你這么深刻的大道理有點難啊,我自己都看得云里霧里的,孩子能理解?

  10. 我家寶貝2歲半了,最愛對小朋友說我不愿意和你玩,氣死我了(她只和二、三個小朋友玩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