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寶園》,一群智慧媽媽陪著寶長大,沒有華麗的句子,和你分享生活中育兒的故事!歡迎大家一起探討!當媽那些事兒
嬰兒為啥不能吃鹽,什么時候可以開始吃含鹽食物?
有人說,為什么生完孩子后,之前好好的婆媳關系,會變得格外棘手。
其實,在育兒的這件事上,婆媳間總存在著一些或多或少的不可調和的矛盾。
大到寶寶身心發育,小到吃喝用度,兩者之間的爭論,伴隨著寶寶成長的每一階段。
而「要不要給孩子的食物加鹽」,更是常年爭論的熱門話題之一。
婆婆/阿么,堅守老一輩的育兒經驗,認為:
“不吃鹽,哪有力氣學爬、學站、學走路?”
“沒加鹽,這讓孩子怎么吃得下!”
“我帶大多少個孩子,哪個不是吃著鹽長大的,不也好好的。”
而年輕一輩的媽媽們,則堅持科學喂養,認為:
“寶寶沒滿一周歲,堅決不能吃鹽。”
“鹽吃多了對身體不好,寶寶腎臟還未發育完善。”
……
和長輩明里暗地較量,跟老公洗腦式科普,甚至小區遛個娃,碰見大媽閑聊吃鹽這件事,都要參與,向她們科普一番「不吃鹽的好」,只希望她們能幫忙說服婆婆。
可暗箭難防。面對時刻想方設法地『加鹽』給孩子吃的人,面對三不五時就給老公灌輸“以前人都吃鹽長大”的思想的人,甚至『說教』到讓你懷疑自己可能是錯的人,怎么才能更好地堅守自己的立場,并說服她們呢?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關于寶寶吃鹽的那些事~
為什么寶寶不能吃鹽?
Ø 腸胃功能尚未發育成熟
寶寶出生后,腸胃功能并未發育成熟,處于相對脆弱階段。一旦,高濃度鹽溶液進入胃、腸道中,一來會損傷胃腸粘膜,引發急性糜爛性胃炎等一系列腸胃炎癥;二來,寶寶無法將高濃度鹽溶液排出體外,體內鈉含量過高,導致離子平衡失調,從而損害組織細胞,甚至引發腦機能紊亂,威脅到寶寶生命安全。
Ø 食物中的鈉足夠孩子日常所需
鈉,是食鹽中的主要成分,它對調節人體水鹽平衡,神經傳導具有重要作用。
所以,日常吃鹽,主要是為了給寶寶補充鈉。
但鈉的來源又非常廣泛,幾乎所有的天然食物都含有鈉。如果在輔食中再添加鹽,可能導致寶寶體內鈉含量超標。
《大陸居民膳食指南》中,指出:6個月齡內的寶寶一天所需的鈉為170mg。母乳/配方奶喂養的寶寶,只要保證與月齡相應的總奶量達到要求,體內所需的鈉就能完全被滿足。
寶寶滿6月齡及以上,添加輔食后,一天所需鈉總量為350mg。除了日常喝奶能提供所需的鈉總量的一半;吃進的主食、魚肉禽蛋、蔬菜水果也都含有鈉元素,足夠滿足身體對鈉的需求。
這時,如果在輔食中再添加鹽,反而造成鈉攝入過量。
所以,只要寶寶一天攝入足夠的奶量,正常進食三餐,就能滿足其身體對鈉的需求。
寶寶攝入過多鹽,有何危害?
Ø 易養成重口味
寶寶的味覺,相對于成年人而言,更靈敏。一點鹽,我們覺得淡而無味,他們都覺得有滋有味。
因此,過早給寶寶加鹽,就容易養成他們重油重鹽的飲食習慣,對天然食物失去了興趣,出現偏食挑食等問題。長大后,追著喂飯累不說,關鍵是一、兩小時過去了,還吃不到兩三口。媽媽累,孩子營養更不上,影響身體發育。
Ø 影響生長發育
氯化鈉,是鹽的主要成分。如果給孩子過完添加鹽,當孩子體內的鈉含量過多時,除了不利于鋅的吸收,也會導致鈣質的流失。長期以往,會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
這就是為何人們常說“少吃鹽,就是多補鈣”。
Ø 增加腎臟負擔
人體中,攝入的鹽分都必須經過腎臟處理后,才能隨著尿液汗水排出去。但一周歲前的寶寶,腎臟發育不成熟,且運動量小,大部分時間都處于室內,通過汗水排出多余的鈉并不顯示。
這就導致,無法排出的鈉元素,過量存留在人體體內,最終可能損害寶寶腎臟。
Ø 患高血壓概率更大
相關研究表明,日常飲食攝入過多鹽的人,相較于飲食清淡的人,長大后更容易患上高血壓。而高血壓又將誘發腦卒中、心血管等慢性非傳染性疾病。
在〈大陸心血管疾病報告〉中,有數據顯示:目前,我們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已高達2.9億萬人。而是死亡率達40%,遠超腫瘤和其他疾病。
這與我們的日常飲食習慣,重鹽,密切相關。
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每日鹽攝入量為5g,而大陸居民平均每日攝入鹽用量高達10.5g,超出不止一倍。
總而言之,未滿1周歲的寶寶最好不要吃鹽,而1周歲以后的寶寶也少吃鹽。
寶寶什么時候開始吃鹽,怎么加?
當下,很多家庭,在寶寶滿1周歲后,為了省事,基本不再給孩子單獨“開小灶”了。
一日三餐跟著大人一起吃。也就是,大人吃什么,孩子也吃什么,有些家庭甚至酸、辣都給孩子嘗。
“孩子都這么大了,不吃鹽,怎么行。”
“你不讓他吃鹽,他非搶著上桌一起吃,怎么辦?”
“不加鹽,這飯菜怎么煮?”
……
這里,我們先普及3個知識點,這樣媽媽們也能更清楚什么時候加鹽,怎么加才不會超標。
Ø 控制總量
《大陸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2013版)》中,明確指出,2-6歲的幼童,每日攝鹽總量為1-2克;6-14歲少兒,每日身體需要鹽的總量為3-5克。
所以,建議2歲后再為孩子添加鹽。
Ø 鹽勺計量
不少媽媽會表示,1g是多少,怎么把控。最簡單的方法就是使用鹽勺,每日一勺,鋪開后大概一個一角硬幣大小。
Ø 煮好再加鹽
這樣做,主要是為了控制鹽的攝入。飯菜煮好盛入盤中后,再將鹽撒入,既不怕放多了,會咸;也能更好控制寶寶的攝鹽量。寶寶進餐時,也能吃出味道來。
寶寶太晚吃鹽,有何危害?
看完上述,有媽媽就會想,既然吃鹽太早不好,那就晚點再吃,不就好了。
其實,對寶寶來說,過早或過晚都不好。
如果太晚給寶寶加鹽,會造成寶寶體內缺碘。
碘,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它是合成甲狀腺必不可少的元素。而甲狀腺激素,則對兒童身高體重的增長,起到促進作用;此外,它還能直接影響腦細胞數量和體積發育,也就是寶寶聰明與否,也離不開碘元素。
還有,碘能調節人體新陳代謝和其他器官系統。
把握不準加鹽的時間的媽媽們,千萬別擅自推遲,以免影響寶寶健康成長。
輔食不加鹽,難吃?
有時,碰上寶寶厭食,媽媽們會覺得因為輔食沒加鹽,導致寶寶沒食欲。于是,選擇在食物中加入鹽,進行調味。
這并不是解決問題的好辦法。反而會養出重口味的寶寶。
在任何時候,作為寶寶主要的照料人媽媽或阿么,都不要以大人的味覺去判斷寶寶的喜好。
在沒有嘗過調味品的寶寶的世界里,天然的食物,原滋原味對于他們是最好的美味。
而成年人的我們,早已在各種調味品中,養成了或重或清淡的飲食習慣。所以,并不能作為寶寶飲食的評判者。
讓寶寶自己去享受食物的天然口感,養成專屬于自己的口味,對寶寶而言,也是一種尊重。
警惕!生活中“隱形的鹽”
相對于鹽、醬油等明確的調味品,更需要媽媽注意的是寶寶無意中吃進嘴里的“隱形鹽”。看得見的調料,我們可以很好的把控住量,但那些看不見的鹽,我們卻無從知道多少。
生活中常見的含鹽量較高的食物有紫菜、蝦皮、海苔等海產食品,這類產品是補鈣最佳食物,幾乎避不開。所以,媽媽們再為寶寶添加這些輔食時,可以先用清水浸泡一下,去掉多余的鹽分,再煮。
醬油、醋、沙拉醬等調料品,則建議不要給寶寶添加;此外,餅干、面包、飲料、零食等也不要給寶寶吃太多。購買時,媽媽們可以看下零食外包裝的標簽含鈉量。盡量不吃,或選擇含鈉量低的產品。
說了那么多,無非是想告訴媽媽們吃鹽時間太早或太晚都不好。太早,腎臟系統無法消化掉體內的鹽,易引起鈉含量超標,太晚則可能導致碘缺失。
建議媽媽們在寶寶1周歲后,逐步、少量為他添加含碘的食鹽,一次三五顆,循序漸進到一鹽勺。要記住,別用大人的標準來幫寶寶判斷食物口感。
互動話題:你是怎么為寶寶添加鹽的呢?歡迎留言交流!
本文中的圖片來源于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謝謝!歡迎分享收藏!謝絕抄襲!
本文章《媽寶園》原創,歡迎關注或者點贊點評轉發文章。歡迎大家一起在下方多多留言交流育兒經驗!
嬰兒為什么不能吃鹽?什么時候可以開始吃含鹽的食物呢
嬰兒為什么不能吃鹽?什么時候可以開始吃呢?需要注意什么呢?媽媽們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