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
我是維尼媽媽沐瀅,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米小圈、馬小跳都是孩子們熟知的童書IP,內容貼近國小生的生活,且大多為注音版,對于孩子在閱讀同時練習拼音閱讀也能起到幫助的作用。
但是這兩套書在內容上并不能算是經典上乘之作,因此在家長給孩子選書的時候,我們會聽到兩種聲音:
第一種,這種書是文化快餐,并不能給孩子提升文學素養,讀這樣的書就是在浪費時間;書中內容三觀不正,對孩子有負向引導;
第二種,孩子別的書不愛看,通過“米小圈”培養起了閱讀興趣,和同學之間也有談資,還提升識字量,挺好的!孩子沒什么不能看的!
因此,從單一角度說米小圈、馬小跳是否適合孩子,都不算全面。
若您來問我,我會告訴你,作為給孩子看的童書,它們沒什么不能讀。
但是怎么讀,讀多久,我們可以根據不同孩子的閱讀基礎、閱讀側重點來分析,這種書究竟是否適合你家孩子。
兒童文學作家童喜喜在《喜閱讀出好孩子》一書中,將閱讀分成必經的三個階段:
1、低級階段
重在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讓孩子愛上閱讀。
這一階段的閱讀特點,強調娛樂性,趣味性。
挑選圖書時,投其所好。對方喜歡什么,就盡量給對方提供什么,讓對方覺得讀書是有趣的,激發起內在的動力。
2、中級階段
重在提高數量,讓人養成習慣。
挑選圖書時,要注意從圖多漸漸變成字多,注意圖書內容的輕松、流暢、易懂,讓對方覺得讀書是輕松的,可以囫圇吞棗。
不要強求閱讀中字詞句如何規范,要重視養成在生活中不斷發現問題、有了問題習慣找書解決的習慣。
3、高級階段
重在加強質量,讓人訓練思維。
挑選圖書時,務必注意經典性,注意離開閱讀舒適區,提高閱讀能力。從具體方法上,就要注意圖書的分主題閱讀、深度探討。
很多贊同孩子讀“米小圈”、“馬小跳”的家長,有一個共同的特點:
孩子的學齡前時期閱讀幾乎空白、沒有從小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到了國小之后閱讀能力追不上,撒不下心來讀書,又急于培養起孩子的閱讀興趣。
當孩子遇上米小圈時,他們著迷了,也因此而激發起閱讀興趣。家長們也很高興地看到孩子坐得住,讀得下去。
這也正是孩子進入了閱讀的低級階段。
但也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如此。
有的孩子從小就養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在學齡前就飽讀經典繪本及橋梁書。
那么,“米小圈”僅僅是閱讀口味的調劑,可讀可不讀,讀多了,真的就是浪費時間了!
一般來說,孩子在國小二年級完成閱讀低級階段。
那么閱讀基礎好的孩子,在二年級即可進入中級甚至高級階段(我在實踐中碰到了二年級可以閱讀劉慈欣《超新星紀元》、五年級讀《萬歷十五年》的孩子)。
這些孩子能達到的閱讀水平也絕非吹牛,而是每個孩子的基礎不同,步調有快有慢,因此,不可同日而語。
那么,讓閱讀能力強的孩子還停留在培養興趣、只強調娛樂性、趣味性的階段,顯然從孩子自身角度出發,都覺得“吃不飽”了。
米小圈類讀物屬于童書中的“快餐”。如果本著培養興趣的角度出發,孩子感興趣去閱讀,我們做家長的自然要鼓勵。
但想通過閱讀這樣的書來提高孩子的文學水平、提升閱讀能力、包括應用在作文上,效果照比經典兒童文學要差一大截。
我和孩子通讀“米小圈”,發現語言都很“電視劇化”,遣詞造句上以輕松、有趣為主,就是讓孩子看一個哈哈樂,沒有什么可圈可點的語句能讓孩子內化。
我對任何一類童書都本著包容的態度帶孩子去閱讀。
因為讀書就像吃飯一樣,我們不可能總吃大餐,偶爾也會吃一次快餐,改一改口味。
每個孩子的閱讀水平也不能永遠停留在低級階段,想要向高級階段邁進,也必將改變閱讀內容,在閱讀興趣的基礎之上,閱讀更為經典的讀物。
因此,“米小圈”類童書在我和孩子的閱讀中,是有一定的比例的。
(米小圈在我家的書架上僅占很小的比例)
我的女兒今年4歲半,她已經讀過《米小圈上學記》一年級。
因為她現在還沒有涉及到拼音的學習,偶爾閱讀這套書,重點在讀圖+讀字。
當她讀“米小圈”的時候,我問她故事好玩嗎?有什么有趣的事呢?
她會點頭說好玩,總是會說:米小圈好倒霉啊!說完會哈哈大笑一陣。
但是,大部分時間,她依舊是在閱讀經典繪本、橋梁書。“米小圈”占我們家藏書總體的1%,閱讀時間僅占總體閱讀時長的5%。
更多的時間,孩子除了閱讀經典繪本以外,還會閱讀:
宮澤賢治的《小森林童話》(彭懿翻譯)、
安房直子的橋梁書《綠蹦蹦》、《白釉砂鍋的故事》、
矢玉四郎的《晴天有時下豬》系列(彭懿翻譯)
艾諾·洛貝爾的《青蛙和蟾蜍》系列。
由“米小圈”培養起閱讀興趣的孩子,也不妨在此基礎之上閱讀我剛剛提到的這幾套書。
尤其是《晴天有時下豬下豬》系列,被評為“日本幻想兒童文學”荒誕小說的經典。
我和孩子在通讀的時候,不僅被故事的趣味性深深吸引,更深深折服于作者的想象力。
若是孩子到了二年級,在米小圈的基礎上可以閱讀:
羅爾德·達爾的《了不起的狐貍爸爸》、《查理和朱古力工廠》、
花襪子小烏鴉系列里的《小海倫的秘密》、《我和小姐姐克拉拉》、
《大盜賊》系列、
《貓哈拉商店》等……
當然,給孩子選擇讀物也不僅僅限于兒童文學類讀物。
日本腦科學家茂木健一郎結合自己的專業知識,提出“讀書的第一個絕對關鍵點”:他認為“雜食”,不分領域地雜讀至關重要。
一個人沉浸于各種領域,才能發現自己究竟會為怎樣的事物心動,真正相信的是什么。——茂木健一郎
孩子可以借此閱讀興趣來涉獵歷史、地理、藝術、數學、建筑等不同領域的童書。
例如閱讀《寫給孩子的山海經》、《DADA全球藝術啟蒙系列》(繪本)、DK科普系列的圖書……
說不定,孩子在泛泛地涉獵各個領域之后,會對自己感興趣的部分深入閱讀研究。
世界上從沒有單一的激發孩子閱讀興趣的方法;
把一個從1歲就開始帶領孩子閱讀的家長使用的方法、閱讀書單,照搬到一個從6歲才開始培養閱讀習慣的孩子和家長身上,同樣行不通。
孩子的閱讀從來離不開父母的指導和幫助。
米小圈里的“負向引導”,其實都可以成為親子溝通間的談資和行為引導。
父母不能把書扔給孩子就什么都不管了,而是和孩子在閱讀是時候談論“你認為米小圈這么做對嗎?”、也可以明確告訴孩子“米小圈的這個行為不好哦!”
“米小圈”能不能讀不是關鍵問題,關鍵是家長如何帶領孩子進階閱讀的第二、第三階段,而不是讓孩子一味地沉浸在最原始的滿足樂趣的階段。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我家2年級就看完了全部米小圈,現在主要看沈石溪,話說沈石溪到底寫了多少書[淚奔]
米小圈真的不推薦看,就跟動畫片喜羊羊和灰太狼一樣,沒啥營養,孩子還沉迷,閱讀這個大事情,真的需要家長以身作則,最近開始反省自己
兒子現在三年級了,后悔讓他看米小圈,寫作文都是里面的大白話。不推薦孩子看,沒營養的書籍。
我從不給孩子買這種沒營養的書,孩子本身自己也不喜歡看這種幼稚無聊的書,就是文里提到的因為學齡前已經有很長時間的獨立閱讀史了,4歲自己就獨立看書了,最先接觸到的都是有趣的科普書籍,很適合小孩子好奇的心理,什么都想知道為什么,天為什么會下雨,地震是怎么形成的,從來不買帶拼音注音的書,因為這種內容都相對簡單幼稚,我女兒一年級都看海底兩萬里這種凡爾納系列科幻小說,沈石溪的動物系列也喜歡看,從來都不建議家長買大陸所謂兒童文學給孩子看,孩子還沒養成看書習慣還不如一開始從有趣的科普類下手,因為看米小圈馬小跳那種書容易養成閱讀不仔細不動腦的壞習慣,而且習慣了這種簡單的文字看別的有點深度的書就會抵觸,覺得文字枯燥沒意思,閱讀也是個學習動腦的過程,一開始就要養成這個好習慣。
我孩子的老師不讓孩子們看米小圈了😂😂
二年級的孩子能讀《萬歷十五年》?真是奇才啊!請問是讀了,還是讀懂?
勘誤:文中的花襪子小烏鴉系列應當為“彩烏鴉系列”,二十一世紀出版社出版,最新的版本是“霓之輯”和“虹之輯”。共20冊。
各位伙伴我又來交作業,7-9歲的進階書單已經發好了,在主頁文章欄下方第一篇里![玫瑰]
各位家長伙伴,我來交作業了!6-8歲書單已出爐,可以在我的頭條主頁查找:孩子的書架上不只有米小圈,適合6-8歲的15套橋梁書,有趣又有益 這篇文章。[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