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題/帥小西De–期待為您解惑!
就我熟悉的博士來說,大部分是3-4篇文章畢業的,少量5篇+。和部分網友的觀點有點類似,即兩三篇文章就像博士畢業不容易。
想要了解“博士生一般發幾篇文章畢業”,就得明白他們為何要發表小論文?
最大的理由就是“畢業需要”。學校畢業要求中,一定數量的小論文是博士生畢業的前提,而且得和博士學位論文的小章節對應。相對來說,學校對小論文的質量要求不高,是按大學部科門類制定的。
其次,學院會細化院內幾個專業的博士畢業要求,如限定文章層次,如中科院三區、中文核心期刊以上的文章才計入畢業條件。
也許,有人會問:學校和學院的博士生畢業要求,會有什么大的差異嗎?
差異肯定不會太大!但是,2篇和3篇這樣的1篇文章的要求之差就能讓不少博士生無法畢業,被迫延期。
之前,上海大學部2014級的博士研究所柴麗杰狀告學校不發學位證(有畢業證),已走完答辯流程(5票通過,0票反對)。事實上他符合學校要求(在核心期刊上發表至少2篇三級期刊論文),未達到的是《經濟學院研究所學位授予科研量化指標》(3篇)。
小西也覺得柴麗杰博士律師的說法是正確的,即學院指標不合法,學校行政不作為。換句話說,如果按照學院的規定不授予其博士學位,就相當于學院架空了學校的規定。
注:圖片來源于網路,非舉例的柴麗杰博士答辯。
但是,現實中博士生想要畢業,必須得達到學院的條件,而不是更簡單的學校要求。為什么呢?因為不滿足學院要求的話,是不會安排預答辯和論文送審的。在答辯前期的過程中,學院是繞不開的。
通常,不少學院的理工類博士畢業要求是“123”,即一篇一區,或二篇二區,或者三篇三區。這個“123”也是目前大陸普通雙非高校引進人才的最低條件。低于此條件畢業的,部分會選擇進站博士后,2年內達到要求后再入職。
另外,在這個過程中有個關鍵因素沒有提及,即更為主觀的“導師要求”。簡單的說,學校、學院的“嚴格要求”是否合理不談,起碼不止一個人得遵守。說的直白些,就是再苦再難,都會有個伴。
而導師則不同,不同博導對自己學生的畢業要求設置差異性很大。比如小西讀博時,我們課題組當時是要求3篇SCI論文以上,方可申請畢業。同期,同專業的另一導師是要求6篇。這也是博士在讀過程中,常感嘆的一句“又是別人的導師啊!”。
其實,博士畢業延期率高的幾個原因中,“導師要求高”占比較高。而要求高的最大體現就是更高層次和數量的小論文。達不到導師的要求,導師不同意走答辯流程,或者說導師不簽字,是不可能進行送審和畢業答辯的。
因此,博士生畢業時一般發幾篇論文,很大層度上取決于導師。畢竟,導師的要求肯定是在學校和學院要求上進行二次拔高的。
有人會問:導師要求4篇,學生會不會自我要求高,發5篇、6篇、甚至10篇再畢業,更好找工作?
站在博士的角度,通常不會。達到要發的文章數量,就會選擇畢業。也就是說,博士畢業能發幾篇文章卻決于畢業要發幾篇文章。
我們都知道讀博壓力不小,誰不想早點畢業、早點工作。而且,部分博士生和導師關系不太好,巴不得早點畢業離校。當然,少量優秀的博士生也許1-2年就發表了畢業要求的文章,之后的時間段還會有不少產出。
還有這一類是,之前也有過少量博士生實驗數據已出來,方案和結果都很完美,為了發篇高水平文章選擇延期半年。普通文章的話,不如畢業后做博士后期間再“搞”2篇,好求職。博士后的待遇可比在讀博士高很多的。
博士畢業后進入新的單位工作,之前博士期間成果的歸屬是課題組的,無法以新單位一作發表文章。大部分課題組,會在博士離校前,要求上交之前的原始數據和實驗記錄本等。
也許,我再來個小的假設,就更能理解我的觀點。若是高校將博士生畢業要求改為“3個專著,而不是論文”。過幾年,你會發現如今不容易的專著,畢業的博士生每人都有那么三五本,嘿嘿。
最后,我想問達到博士畢業要求的你,還會選擇留下來繼續多發幾篇論文嗎?
小西的答題肯定有些許不到之處,歡迎各位朋友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小西期待您的關注與點贊,這將是我答題最大的收獲!
這個主要看方向和做啥,我們學院有人一年就能輕輕松松10篇
sci!!!
很多高校博士畢業都是湊影響影子吧,一般幾篇加起來達到多少才能申請畢業答辯。現在感覺博士畢業條件也不是很苛刻,要是想畢業發水刊唄,open access的水刊一堆,但是你真的達到一個博士應該具有的水平了嗎?和我導師聊過幾次,他說現在的博士很多都不如他們那個時候的本科,做事太浮躁,遇到一點問題就查網上有沒有類似的解決方案,很少動腦筋思考。而且很多人讀博士的時候,都不明白自己為啥讀,真正出于興趣的太少太少,都是為了找個好工作。
就問問論文有那么重要嗎?
要是學位論文和小論文的要求可以去掉一個,你選擇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