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發現,長大后,曾經嚴苛的父母越來越弱勢,說話時越來越小心翼翼,有了疏離感?

這是父母教養兒女的一個鐵律。我以前的回答中就包含著這個鐵律。這里簡單重復一下,0至3歲,好可愛的階段,那笑,那呆,那聽話,那嫩嫩的肉嘟嘟的手腳臉,用牙咬用嘴啃,用臉親,給為人父母特別的心慰和開心,特別歲多到三歲,叫干啥做啥,顫威威一走一顛,揪心而又開心,把自己的人之初而重新演繹在眼前。3至7歲,這個階段是定向父母的意志延伸階段,棍棒教育階段,劣皮的小孩,一棒抵大了一千棒,也是父母威權樹立階段,當然包括規矩制定階段。這一階段父母的任何神操作,除了威權銘刻孩子心中外,孩子的記憶幾手是什么也沒有。8至14歲,孩子的思維逐慚有個性,或者說進入判逆期,當然不是整個階段都不聽話,而是在他的認知與父母發生矛盾時才有的。偏重口頭說教,而武力鎮壓,一般有點不忍或不敢,畢竟傳言跳樓,跳河的,讓父母忌憚。15到20歲,小孩的思索比較成熟,而行事說話也比較符合父母的意志,當然也有不符合要求的,口頭說教也或少了,對于武力鎮壓也只停留在口頭上了。

不難發現,對兒女的管轄要說是二十以后逐慚弱勢,實際上從八歲以后就在武力解決方面就逐慚弱勢了,而口頭說教在14歲后也逐慚弱勢了。而在差不多十八歲后,就除比較大的事件中,指撥幾句外,一般就放手了。讓他們在社會這個大熔爐里去鍛煉。

說父母對兒女的疏離,應該僅為表面現象和兒女自己的認知,作為為人父母的就知道,兒女在父母心中的惦記,牽掛了。養兒方知父母恩,一句話,將父母對兒女的牽掛詮釋的淋漓盡致。怎么會有對兒女的疏離哩?或是你的無助時的心情吧?人大了,只有迎難而上,在人生的道路上,愛拼才會贏。

1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1. 養兒方知父母恩,可我覺得我對我子女的恩百倍于父母對我的恩,也許是年代不同,愛的方式不同罷。一聲長嘆!淚奔!

  2. 孩子從國小五年級開始,我一個人帶他長大。他媽幾乎不管,他媽媽經濟條件不錯,我和我兒子最難時吃飯都要算計花錢。今年孩子大學部畢業了,到一家央企工作,他媽約他吃飯,約他到她家里住,吃飯他有時去,到她家里住,孩子幾乎不去。當年離婚時,孩子撫養權歸他媽,一個月后他媽說不要孩子,我立即接回。十多年里,他只去他媽家住過半個月左右。最初他不聽話我訓他罵他打他,后來先不訓,高中后不打了,大學部不罵了。現在基本不打不罵不訓了。因為他長大了。我并不是弱勢,當年他犯錯誤時的打訓罵是為他好,我和孩子多年來相處和朋友一樣,他身邊的同齡人羨慕

  3. 我兒子初三了,和我關系好極了,我從沒打過他,因為我從小就挨揍,我感受不到“不養兒不知父母恩”

  4. 我家孩子小時候8歲以前,就以棍棒教育為主,8歲以后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思想越來越豐富,學的知識越來越多,逐漸我就放手了。由于在校住宿,聚少離多,只要孩子返校,剩下的只有牽掛了。孩子很懂事,其實我也是越來越弱勢,不是惹不起,孩子大了,我就是循序漸進的放手。有些事情讓他學會自己把握

  5. 父母經濟實力強就不會弱勢 靠子女了就弱勢

  6. 我對父母,從來就不想戀父母,從小父母不在身邊,二十歲之前就沒有叫過一聲爸,媽。從十六歲出門打工,父母的話我一直聽。我記得我十六歲出門打工跟父母在一個地方。那一次父母吵架,打架我從頭到尾沒有說一句話。只是吵一晚上。還好后面就沒有聽到父母吵了,要不然我可能這輩子就在外漂泊一輩子都不聯系父母和回老家。我和我老爸說不了一句好話,現在我外面一年從來不聯系一次。而且每一年快過年最后一個月都無我媽打電話給叫我回家該結婚了。還有一個月就二十五歲。感覺好迷茫,不知道要干嘛,就是不想回家。我自己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7. 不一定是越來越弱勢:我的母親就越來越強勢,本人40有2,有個弟弟也39了!早已成家生子,每當過年回家的時候就戰戰兢兢!每次她老人家不高興就從我父親罵起,然后是我和我兄弟,最后在我和我弟弟的幾個子女身上結束!倆人媳婦例外!

  8. 我四十歲了,我爸照揍我,我還樂呵呵的,能揍我,說明他老人家身體還不錯,我爸媽永遠是我爸媽,我八十歲了,在他們眼里還是孩子,爸媽說的對也聽,說的不對也聽,做不做,那就另當別論了

  9. 小時候對兒子百般疼愛,總是講道理,舍不得批評,。他長大了挺粘我,但總是挑剔我對他不好,經常發脾氣,好像隨時要拋棄我,感覺心里特別難受,對他越來越不親了。

  10. 我父母怎么越來越強勢,稍不如他們意,就說我不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