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家活蹦亂跳,一出門就不說話不玩,這是一個極為普遍情況,很多家的寶寶都出現過這種情況,我家孩子早期也是這樣的。如果不及時調整,將來上了幼稚園會給孩子或多或少帶來不便,那么家長究竟該怎么做才能改變孩子這一現狀:
一、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
想要解決孩子這一現狀,那么就要先弄清楚原因,才好對癥下藥,通常來說原因有以下幾條:
1、家庭環璋熟悉孩子放松
因為美國哈佛大學部的研究人員發現,孩子在6周歲以下,雖然會有自我意識的形成,但他們通常會把自己當做世界的中心。
由于你的孩子只有1歲半,自然他會以自己為中心,而家庭恰好滿足了孩子這種心理。家里無論是父母還是祖父母都在事事照顧孩子,可是到了外面以后,其它孩子不會再以他為中心,孩子自然覺得害怕不愿意接觸。
2、由于太小習慣父母照顧
任何一個孩子都對父母有著天生的依賴感,尤其歲數小的孩子更是如此,如你問題如說的,當別的小朋友來搶玩具,他沒有任何反應,更多的是在等待你幫他拿回來。因而會讓你感到羞澀內斂
3、對于家長絕對服從
這種情況一般是家長比較厲害,對于孩子很多方面都嚴格控制,使得孩子沒有得到家長允許絕對不會動,因此很多家長也會奇怪,孩子打招呼為什么非要自己說才打的原因。
4、家長嚇孩子的次數太多
很多人小時候都有過類似的經歷,比如八零后小時候的大灰狼,因此這種教育模式也被我們延用下來,經常嚇孩子為的就是讓孩子聽話。殊不知,這使得孩子對外界事物,自然而然的產生了一種恐懼感,孩子們害怕因此還繼續被嚇著。
二、這種情況會給孩子帶來哪些影響
1、讓孩子無法找準在小朋友中的位置
事事靠父母,處處找依賴,使得孩子再大一些在與小朋友相處看不清楚自己的定位,即使家長引導,也無法做得很好。
2、不知道怎么和爸爸媽媽相處是對的
要么太嚴格,要么太寬松,使得孩子無法準確認識到父母究間處在什么樣的一個角色,親子關系可能也會受到影響。
3、不愛與人接觸,除開父母沒有朋友
這樣的孩子在與小朋友相處時,他們會很被動,總是期待別人主動與自己玩,
三、家長該怎么做
1、調整教育方式
這里面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鼓勵孩子自己動手做,家長更多起個引導作用,比如孩子主動把飯吃完,家長應該鼓勵而不是以前的吃他們剩飯。
如果太嚴格,爸爸媽媽就少說話,看孩子自己怎么做,事后就指出不足,不要過份指責孩子
注意,尤其鼓勵孩子把想當說出來,1歲半的孩子無論對錯,家長都可以原諒的,事后家長問問孩子為什么不敢和小朋友玩。
2、鼓勵并教會孩子如何與別的小朋友進行最初交往
我在這個事情上面的經驗就是,我領著孩子出去以后,看見差不我年紀小朋友,就告訴孩子說,去主動和小朋友說話,比如“你好,我叫XXX,你叫什么呢”,如果想玩別的小朋友玩具,就教會孩子說“我能玩一下你的玩具嗎”,如果孩子第一次不敢說,家長可以幫助說,當孩子看到社交帶來的好處,他也就慢慢敢了。
3、多帶孩子出去走出舒適圈
家對于孩子來說是舒適圈,如果孩子在這里呆習慣了,自然不愿意出去。這個時候爸爸媽媽多帶孩子出去,孩子就會學習爸爸媽媽如何與人相處。比如周末帶孩子去圖書館或者公園等,陌生人見多了,膽子慢慢就大了。
4、不要太過著急
尤其你的孩子才1歲半,不要隨隨便便就給寶寶貼上“害羞、膽小”的標簽,我們要等待、鼓勵寶寶 自己去觀察以及熟悉, 總之一定要注意循序漸進,不要強迫也不要心急,只有家長自己做好示范、給予安全感,才能讓寶寶在舒適、安全的心理環境下,改善怕生的情況。
總結一下,畢竟孩子還小,你想要改變這一情況,應該本著耐心、鼓勵、引導、教育的方式,一步步進行。你千萬不要著急,我改變我孩子這一情況,膠后花了快半年時間,每天帶著他,相信寶寶,慢慢他就好了的。
不知道我的回答,是否解決您的疑問,如果還有疑問,歡迎留言,留言必復。
我是喬治的恐龍爸爸,一個普通的超級奶爸,歡迎關注我,為了孩子健康成長我們一起聊聊育兒路上事吧,知道不知道的,我們一起進步。您的點贊會讓我萬分榮幸
謝謝您的解答,非常全面,我也反思了自己的教育方式,孩子適應環境也有個過程,我會帶他多出去走走,多適應新環境,慢慢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