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您好!我是六仔媽媽。身為一位媽媽,對于您提到的孩子的問題,我能理解您的感受。可憐天下父母心,愛孩子的家長們總是為孩子操碎了心,然而在很多時候或許孩子都未必領情,這讓家長很是心焦。
孩子考試沒考好,為自己找理由開脫,其實這是孩子自我防御的一種體現,如果家長長期不能覺察孩子背后的需求,對孩子的行為給予理解、接納,認可他的感受,而是單方面一味苦口婆心地去向孩子說教,孩子的心門會逐漸關閉,漸漸他們會厭倦找理由,慢慢就會把你絕之門外,出現厭學的情緒。
凡事都有兩面性,孩子考試成績不好,頑皮搗蛋,固然是讓人擔心不已的。除了看到事情的弊端,我們也需要看到它其中所隱含的機遇,那就是:孩子與父母都仍有進步的空間。家長期待孩子進步,那就需要學著與孩子形成統一陣營,陪著孩子去迎接挑戰,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支持、鼓勵與愛而不是站在他的對立面一味地對他進行批評、說教。
美國簡.尼爾森博士曾經提倡說:當孩子感受好時,他們才能有機會表現得更好。因而,身為父母我們需要多一些智慧與耐心,在孩子的學習與生活中去有意識地為孩子制造出一些好的感受,讓親子情感紐帶連接起來,讓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可以重新流動起來,我們才能養育出讓人放心的好孩子。
父母希望贏得孩子,而不是贏過孩子。想要贏得孩子的心,就需要先連接親子情感紐帶,而有了情感做支撐,糾正行為才能更容易發生。連接親子情感紐帶的法寶就是:認可感受!這也就是簡.尼爾森博士所提倡的:先連接,再糾正!
所以,當孩子再次出現考試成績不好,有其他不良行為時,請家長有意識地去嘗試,不要急于批評說教,而是用好奇心的問題引導孩子多說多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與感受,然后去認可孩子的感受。
可以試著這樣對孩子說:“這次考試成績沒考好,媽媽知道你已經盡力了。你能告訴媽媽你現在有什么感受?媽媽可不可以聽聽,你自己是怎么想的呢?”當孩子有意愿說時,家長要忍住自己想要打斷或者插話的行為,耐心聽孩子說完。當孩子說完,我們可以對孩子說:“謝謝你愿意和媽媽分享你的感受,媽媽理解你的感受。如果你需要媽媽的任何協助,可以隨時來告訴媽媽,媽媽會支持你的。”
通過經常有意識地去認可孩子的感受,給予孩子理解與支持,孩子會逐漸重新信任家長,感受到父母與自己是同盟而不是敵對關系,親子的情感紐帶會重新得以連接,他們也會從家長的支持與理解中獲得力量,然后漸漸做出改變的行為。
#陪寶寶那些事# 我是@六仔媽媽,愛出者,愛返!讓我們一起努力,做成長型父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