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FP執行力真的很差嗎?-i的內傾傾向=不喜歡處理人際關系

不是infp執行力差,而是,現在大部分工作所需要的執行方式,都不是infp所擅長或者喜歡的。

i的內傾傾向=不喜歡處理人際關系,不想在溝通和跟別人相處上花太多時間。

n的直覺傾向=喜歡探索事物的內在邏輯,提煉深層意義。

f的情感傾向=相對于邏輯更喜歡情感偏好,關注自己的內在情感,他人的情感和需求。

p的好奇傾向=關注點、興趣愛好廣泛,不太會鎖定在特定的事物上一條道走到黑,喜歡獲得不同的訊息、多種角度看事情的方式。

放到工作領域來說,大部分infp喜歡做可以獨立完成的工作(不用社交耗費大量時間精力),追求精細的,有深度的,獨創的,可以反復打磨,同時又沒有硬性時間規定的工作(np的傾向,喜歡多角度收集資料,反復驗證,提煉觀點,打磨想法),最好是跟情感/人性/審美有一些關聯的內容(這就是為啥好多infp都走上了藝術道路的原因,因為他們大多還有非常大部分的理想主義在,個個都有自己堅持的價值體系)。

infp能完成的創造是有非常大價值的,如果你們看過卡爾紐波特《深度工作》這本書的話,會發現,所有關于深度工作的描述,都跟適合infp的工作狀態或需求很契合。

深度工作(DeepWork):在無干擾的狀態下專注進行職業活動,使個人的認知能力達到極限。這種努力能夠創造新價值,提升技能,而且難以復制。
深度學習有其價值的第二種原因是數字網路革命的影響力是雙向的。如果你能創造出有用的東西,它的受眾(比如雇主或用戶)就可能是無限的,從而極大提升你所獲的獎勵。另一方面,如果產出的東西中規中矩,你就會陷入困難,因為你的受眾很容易在網上找到更好的替代品。不論你是一名電腦程式員、作家、市場營銷人員、咨詢師還是企業家,你的處境都和想要超越弗洛伊德的榮格一樣,又或是與想要在創業新貴公司中維持地位的杰森·本相似:想要成功,你就必須產出自己能力范圍內最好的產品,而這項任務需要深度。

換言之,infp就是非常適合深度工作的一個性格類型。

但目前看來,社會上大部分謀生工作都是浮淺工作,包括大量的溝通、會議、各種為了流程或表面意義而存在的ppt、文檔,因為決策試錯而產生的重復工作……從崗位本身來看,這些工作也很容易找到替代人選,所以并不需要多少的深度工作能力和成果。

以infp的脾性(大家都是靈魂有香氣的局外人),非常不容易在這些浮淺事務上找到認同的價值,同時因為infp缺少功利心,大概率也不會為了升職加薪出人頭地而逼迫自己去動用大量本來就不是很多的Te能量來搞這些,所以在外人看來,他們就顯得沒有足夠的動力、執行力。

然后說Te是infp的短板的人就更多了,惡性循環。但其實都是因為infp本質上跟這種工作方式氣場不合而造成的,如果infp們能發掘自己身上深度工作的潛力,得到的收獲肯定會比拼命累積那些膚淺工作更有價值,畢竟如比爾蓋茨,伍迪艾倫等等都是深度工作者,包括多數億萬富翁。

大家都知道,其實忙碌并不代表生產力,生產力always=有產出 有獨創性的產出。

當然深度工作的成果通常不會是一兩個月甚至一兩年能看出來的(一兩年確實能在普通職場上更新換代了),這么看來說infp會是大后期人格倒也沒錯,但這并不是用來當執行力差的遮羞布,因為畢竟創造力是賦予所有人的禮物,只是每個人創造世界的方式比較不同罷了。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暫無討論,說說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