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和國科大哪家強?沒有最強,只有更強!
客觀地說,對于絕多數學子而言,能考進這兩所大學部中的任何一所,那都是光耀門楣,值得大書特書的事。但是,看了網友的回答,大多都認為“中科大”比“國科大”更強,對于這一點,筆者倒是不太認同。
其實,有很多人都和題主一樣,覺得“中科大”是雙一流、985、211高校,而“國科大”純粹光標司令一個,什么頭銜都沒有,以至于產生了下面兩個不合理的認知:
一是,大家只知“中科大”之威,而鮮有聽聞“國科大”之名,因此就理所當然地認為“中科大”比“國科大”強。甚至還有一些人干脆把“中科大”和“國科大”混為一談,認為兩者是同一所大學部;
二是,由于“國科大”的名頭沒有“中科大”響亮,因此很多人都覺得,如果要在兩所大學部中選報一所的話,一定要選“中科大”,若報考“國科大”似乎就吃虧了。
其實,這種認知是錯誤的。“中科大”固然很強,而“國科大”也固然沒有雙一流、985、211的光環,但這些都并不影響“國科大”在大陸高校隊伍中特殊而顯赫的地位。如果僅憑大學部頭銜來決定報考哪一所大學部的話,這是對考生未來不負責任的選擇。
下面,我們來看看兩所大學部的具體情況。
一說到大學部,大家都習慣用各種排名來衡量大學部的實力,這本沒有錯,但這種方法卻不能用在“國科大”身上。因為在諸如泰晤士、QS、U.S. News、自然指數 、大陸軟科等著名的大學部排名中,均無“國科大”的身影。這并非是說“國科大”不好,而是由于其特殊的地位和性質而決定的。因此,要比較兩所大學部,就不能單純地從這些大學部排行榜來衡量。
1.兩所大學部雖然都是共和國年輕的大學部,但均地位超然。
中科大:
全稱大陸科學技術大學部,坐標合肥。始建于1958年,首任校長由郭沫若兼任,第二年就被列為全國重點大學部。當時的中科大匯集了一大批巨牛的師資:嚴濟慈、華羅庚、錢學森、趙忠堯、趙九章、郭永懷等大科學家親自上課。1970年,學校遷至安徽省合肥市,是國家首批實施“985工程”、“211工程”和“雙一流建設”的大學部之一,也是唯一參與國家知識創新工程的大學部。
國科大:
全稱大陸科學院大學部,坐標北京。其辦學歷史,始于1950 年大陸科學院啟動的研究所培養工作。“國科大”辦學之初,招收對象沒有本科生,全是研究所,是一種源于大陸科學院的高端人才培養模式。其1955年8月制定的《大陸科學院研究所暫行條例》還是由周恩來總理親自簽發后才頒布實施的。直到1982年,該校都還使用兩個名稱:“大陸科學院研究所院”和“大陸科學技術大學部研究所院”。2000年學校更名為大陸科學院研究所院,2012年更名為大陸科學院大學部,并于2014年開始招收本科生。至此,該校才形成了覆蓋本、碩、博三個層次的高等教育體系。
由于國科大2014年才招收本科生,這也是她在普通民眾中名聲不顯的原因所在,但她在業內卻一直是當之無愧的高等教育巨頭。
兩所大學部都是新大陸成立后,為了培養高端建設人才而設。跟其他百年名校比較起來,她們的辦學歷史都比較年輕,但兩校都是現代科技發展和社會生產需求下的產物,都是國家高度重視、業內各領風騷的高等教育名校。
2.兩所大學部均屬于“小而精”的名門新貴,招收分數不相上下。
(以下數據均2019年12月)
中科大每年只招生2000人左右的理工學生,常年在校學生只有1.5萬左右。如果說“中科大”的招生屬于“千里挑一”,那“國科大”的招生就是“萬里挑一”了。
據“國科大”官網資訊,該校在2014年開始招收本科生時,僅招收了332名。從此以后,每年都只招收300名左右的高中畢業生,在每個省市的招生計劃可謂是真正的“一票難求”。截止目前,全校累計招收本科生也才1620名。
兩所學校每年的招收對象均為優質生源,目前的招收分數分數不相上下。以2017——2019年兩校在四川招生為例,其最低分和位次都相差不大:
中科大錄取情況▼
國科大錄取情況▼
從上面近三年的數據來看,國科大錄取分數僅在2019年略低于中科大,但在其它兩年均高于中科大,算得上是在伯仲之間。不過,在筆者看來,隨著“國科大”的崛起,將越來越被社會熟知和認同,再加上其地理位置和研究所培養方面的優勢,將來的錄取分數高于中科大,很有可能會成為一種常態。
3.兩校均擁有優質、頂尖的師資隊伍,但“國科大”更強。
中科大:
共有教學與科研人員2244人,其中教授749人,大陸科學院和大陸工程院院士62人,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及教學名師50人,青年拔尖人才20人,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21人,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27人,教育部長江學者(含青年)46人。
國科大:
共有專任教師3000余名,其中兩院院士161人,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491人;各培養單位在崗研究所指導教師11257人,其中博士生導師6786人(含大陸科學院院士237人、大陸工程院院士45人)。
從師資隊伍來看,兩校的教師在大陸各領域都屬于佼佼者,但由于“國科大”背靠中科院,兩院院士任教的數量更多,整體師資力量更優于中科大。
4.兩校的辦學實力均位列全國前端,但“國科大”的碩士培養得天獨厚。
中科大:
現有23個學院,28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7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5個專業學位授權點,有6個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和1個國家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基地,有11個學科入選一流建設學科,有8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4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2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18個安徽省一級學科重點學科。建有12個國家級科研機構、4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和62個院省部級重點科研機構。
國科大:
共有直屬教學科研單位58個,另有附屬醫院19所,42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54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6個專業學位授權點。在全國分布有23個培養研究所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一個國家實驗室、兩個國家研究中心、77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89個大陸科學院重點實驗室、9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17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5個國家工程實驗室,自1978年恢復聯考以來,所培養的學生有137名當選為兩院院士。
在研究所、博士生的保送和報考方面,“國科大”顯然要優于“中科大”。
5.兩校的學科建設和培養方向側重不同。
中科大:
只招收理工類學生,在學科和培養方向上,主要包括數學、物理學、力學、天文學、生物科學、化學、材料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核科學與技術、安全科學與工程等,還涉及有同步輻射、微尺度物質科學、火災科學、核探測與核電子學、類腦智能技術與應用、量子資訊與量子科技等學科。
國科大:
在保持自然科學領域學科優勢的同時,不斷加強應用學科、新興交叉學科以及人文、社會科學學科的建設,屬于文理兼招。除了理學、工學、農學、醫學、電子資訊、機械、材料與化工等自然學科外,其開設的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管理學、應用統計、應用心理等學科的實力也開始嶄露頭腳。
在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國科大30個學科被評為A類,其中A+學科18個;中科大15個專業被評為A類,其中A+學科7個。
在2020年1月公布的ESI最新數據中,國科大國際排名76位,超過清華、北大,位列內地高校第1;中科大國際排名188位,位列內地第9。從學科建設這個角度來看,“國科大”的實力要高于“中科大”。
結束語:
“窮清華,富北大,不要命的科大”,這是60、70年代廣為流行一句話。從這句話中,可以看出“中科大”當時地位之高,除了清北以外,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其它高校都無法撼動“中科大”的地位。但隨著“國科大”2014年面向本科招生后,“國科大”開始逐漸被社會熟知,其在國際大陸的影響力也不斷增強。
目前,“國科大”已與美國哈佛大學部、麻省理工學院、哥倫比亞大學部、斯坦福大學部,英國劍橋大學部、布里斯托大學部,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部,澳大利亞國立大學部,法國索邦大學部、巴黎科學藝術與人文大學部,加拿大多倫多大學部,新加坡國立大學部等世界一流高校建立了密切聯系與合作交流關系。龐大的國際教育資源,這對本科生將來攻讀碩士、到世界名校留學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和吸引力
雖然目前兩所院校的綜合實力基本相當,在人才培養上也都屬于高大上的存在。不過,隨著“國科大”的不斷崛起,再疊加其主打研究所培養和地處北京的優勢,將來在各方面超過“中科大”應是趨勢所在。
綜上所述,題主擔心:“國科大目前啥頭銜也沒有!在看雙一流,985,211的今天,選擇國科大,是不是有點不甘?”我覺得這是不正確的看法。畢竟與雙一流、985、211的頭銜與光環相比,實力才是真正的王道。
對此,大家有什么看法呢?歡迎留言交流。
關注“豆爸侃教育”——說教育事,解教育規,做教育人!
兒子高二現在這個成績,有沒有希望沖擊這兩所學校
評論都把國科大和國防科技大學部能渾了,我也是今年女兒就讀中科大才清楚,大陸科學技術大學部簡稱中科大在合肥,大陸科學院大學部簡稱國科大在北京,國防科技大學部在長沙。
可以比較2個大學部的學科,可以看出來中科大多是全球頂尖技術類學科,集中理工類,國科大則不然,學科太雜。國科大的學科其他大學部容易替代,但中科大的學科真不是一般的大學部能替代的,含金量較高!個人觀點
國科大161兩院院士,3000余名專任教師,每年只教300名本科生,4年也就1200名學生,這樣算的話2.5個教師四年只培養一個學生[呲牙][呲牙][呲牙]
中科大牛逼,國科大的本科,呵呵……研究所就不懂了
我以為國科大是“國防科技大學部”
謝謝,非常詳盡,看你一篇就足以
“窮清華,富北大,不要命的中科大”,原文中少了一個“中”[捂臉]
兩所大學部,能讀其一,都是牛人[贊][贊][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