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我,做朋友圈最懂教育的父母
只有將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形成一股合力,這才是好的教育。
近日,清華大學部一年一度的“神仙打架”——本科生特等獎學金評選,投票結果出爐!本次特等獎學金共評選出10名優秀本科生,其中,物理系的陳逸賢名列第五。
這位叫陳逸賢的小哥哥最近在可火了,不僅學業優異,顏值還酷似周杰倫+劉昊然。
然后我們先來了解下“清華特等獎學金”到底屬于一個什么樣的概念:
清華大學部特等獎學金于1989年設立,是學校授予在校學生的最高榮譽。
在全國頂尖高校里遴選出的優秀學生,稱得上“Top中的Top”。
每年清華大學部舉辦特等獎學金答辯會,都會引發全網關注,也被吃瓜網友們戲稱為“凡人圍觀神仙打架”。
有意思的是,不少媒體報道清華特等獎學金新聞時,封面圖不約而同選擇了物理系的陳逸賢,只因這位來自杭州的小哥哥才華和顏值兼備。
清華官博的評論區也同樣被他的“顏值”刷屏:
“好像周杰倫~”
“有顏有才,上帝太不公平了!”
“有小說里的憂郁氣質!”
還有一些網友認為陳逸賢更像劉昊然……
確實是很能打的「顏」了。不過,能從清華園各路學霸中脫穎而出,陳逸賢同學的實力,可不能因此小覷。
-
大二,作為作為唯一的低年級本科生,勇敢地選擇了天文系研究所的專題研討課程。這門對高年級博士生都充滿挑戰的課程卻被陳逸賢從容地適應下來,做出了水平在全班數一數二的“磁轉動不穩定性”調研與綜述報告;
-
在天體物理這一研究方向上,陳逸賢已經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了3篇論文:
-
大學部期間,陳逸賢還在課外出征國際公眾演講比賽,赴倫敦與50多個國家的冠軍同臺演講,標準的口音不僅讓他在比賽中收獲了全球六強的榮譽,還讓他有能力幫助同學,為《科技英語視聽說》這門課程錄制了30余篇課文范讀。
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高研院客座教授林潮評價為“十余年來在清北指導的最優秀的學生”。
其實在高中時期,陳逸賢的英語特長和物理愛好就可見一斑。這名顏值與才華并存的男生,畢業于杭州第二中學。
高三,陳逸賢參加“21世紀·新東方杯”全國大陸小生英語演講比賽,一舉打破外國語學校對該賽事的稱霸,從70余萬人中脫穎而出,登頂全國高中組總分第一,并代表大陸出征倫敦;
比賽即興演講,他抽到了《如果你可以發明一個東西,你想發明什么?》的題。喜歡愛物理的陳逸賢說,要發明一支永遠不會打偏的槍,其中涉及不少“量子物理”的內容,讓一位外國評委忍不住都跟他現場討論起來。
其實,看到如此“完美”的學霸,很多人內心的疑問就是,如此優秀的孩子,他的父母是如何培養他的?背后有沒有什么可拿來參考的教育方法?
陳逸賢的父母都是杭師大的英語老師。培養家里的孩子學英語,陳爸陳媽可不像一般的英語老師,要求海量背單詞積累詞匯量,而是著重于培養孩子的興趣入手——“放中、英文動畫片、多看書”。
陳爸說,他喜歡反復看,跟著念,然后大段大段地背臺詞,一點都不會覺得厭煩。
也會看看英文繪本,年長一點看英文書籍,五年級就開始看哈利波特原版英文書。
陳逸賢說,讀英文書不是為了功利地記背單詞,而是看內容,個別單詞不認識,不影響閱讀整篇文章。選書也不一定是名著,最好從感興趣的開始。
中學階段,陳逸賢喜歡看英國科幻電視劇《Doctor Who(神秘博士)》,加入了百度貼吧的字幕組,免費給網友翻譯《Doctor Who》的字幕,還一度成為貼吧里的“大神”級人物;
“他會畫畫、愛唱歌、特長英語、最愛物理,各方面都很優秀,是個很全面的學生。”這是陳逸賢高中班導兼英語老師汪云帆對他的評價。
而在清華的大學部生活中,陳逸賢是校藝術團合唱隊一隊隊員、第28屆校歌賽復賽選手、策劃制作兩屆學生節班劇;三年來,陳逸賢跟隨集體參加了10余場校級演出……
在陳爸爸寫的《好小子!我想對“清華園”中的你說……》一文中,他揭示了作為父母,在對孩子進行家庭教育時一直奉行的圭臬,是英國哲學家懷特海(Alfred North Whitehead)在《教育的目的》著作中開篇提及的經典之語:
“學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我們教育的目的是激發和引領他們自我發展之路”。
在父母及陳逸賢共同譜寫的家庭教育篇章中,陳爸分享了以下幾點,或許可以給到我們父母一些啟發:
1
“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
可以提高孩子責任感和自制力
陳爸提到,教育是一個逐漸放松的過程,民主的家庭也要立規矩。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在陳逸賢很小的時候,他們會不斷地告訴他“學習是自己的事情”,作業做完就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這樣孩子就會提高學習效率。
還要注重培養孩子的“底線意識”。
比如說:
作業做完,孩子可以看一小時電視,但如果超時了,那就得甘愿受罰:可能是一個星期都不能看電視;
孩子要買的東西,就一定要用;
孩子買的吃的,就一定要吃完,即使不好吃,也要吃完;
……
漸漸地,孩子就會知道,遵守規矩,就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而相應地,孩子的責任感和自制力都會有所加強。
自由是一定要在有約束范圍內的自由,而不是毫無底線的自由,任何人都知道玩耍比學習輕松,而人的惰性更會讓大家選擇去做能夠獲得快樂的事情,尤其是孩子還沒有形成自我約束力的時候。
所以,父母要做的就是守住“底線”,在此范圍內給予孩子一定的自由,培養興趣,尊重孩子的想法,這樣孩子的成長才是一個健康的過程。
2
“功利性”學習可能會影響到
孩子的興趣和視野的拓展
陳逸賢能夠在英語方面取得很大的成績,是因為陳爸陳媽從小就對她進行的英語啟蒙。
在家里,陳爸陳媽會給他放中、英文的動畫片。他喜歡反復看,跟著念,然后大段大段地背臺詞,一點都不會覺得厭煩。還會看英文繪本和英文書籍。
“我們比較配合他,有時候會跟他互動,分角色配音。”
陳爸還提到,在國小5年級的時候,他們也沒因為孩子要將英語的兒童文學翻譯成中文提出過反對意見,相反媽媽很支持。
遇到生詞,有時查字典,有時問媽媽,經常忙到晚上10點多,也不會覺得累。
最后他把《奧利維·莫少年魔法師》系列共12本都翻譯了出來,后來由湖北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了前6本。
所以,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一定不能太功利。
爸爸也提到,其實在孩子一開始翻譯的時候,根本就沒有想到將來會出版。他有興趣就要鼓勵他,不要說“你翻這個有什么用呀”。
現在,孩子所有學習的內容都是為了達到某種目的,比如:升學、擇校等,壓力過大,導致孩子和父母都不快樂。
“我們不反對孩子上培訓班,但建議不上課堂內重復的東西,是為了給他更多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我們上培訓班的都是孩子喜歡的東西——鋼琴、天文和古文。讓他做喜歡的事情,他的好奇心和學習的熱情就不會泯滅了。”
之前,我們在文章《教育部:體育、美術、音樂……都將計入中考總分!新一輪“報班”開始了》中提到過,在每個人喜歡做的事情上,熱愛就是動力,才能夠一直保持學習,讓自己不斷進步。
3
“節奏”是攻克“焦慮”的最佳良方
現在,家長和孩子經常會面對“焦慮”一詞,即對未來學業的擔心或憂慮。
在家庭教育中有不少家長都出現“病急亂投醫”的現象,要么“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要么是“眉毛胡子一把抓”,這都是過度擔憂所造成的。
但其實只要把握好教育的大方向,在校期間跟上學校的教學節奏,假期里“演奏好”自主學習的節奏,孩子的學習肯定沒問題。
龜兔賽跑就是一個最淺顯易懂的寓言故事,以前我們一直都把它作為努力、堅持,切不可驕傲自滿等教材,但也可以說是烏龜用自己的節奏去克服它短時間內無法戰勝兔子的焦慮心理,并最終到達了比賽的終點。
陳爸說,一個人在生活中沒有節奏,肯定會活的亂七八糟,運動員跑步沒有節奏很難出成績,心臟跳動沒有節奏肯定是出現毛病了,音節沒節奏那就是噪音。
4
家長率先垂范,以“理”服人
是家庭教育的前提
家庭教育中,家長是孩子人生的啟蒙導師,這一點毋庸置疑。
陳逸賢讀初二時,有些家長問老師:孩子老是玩行動電話怎么辦?不帶行動電話的話,又怕放學后有急事不能聯系……班導想讓陳爸爸談談孩子老是玩行動電話該怎么辦?
陳爸在班會上,從口袋里拿出了一部“老頭機”,在場的家長們頓時傻眼了,又忽然明白了點什么。
父子倆當時都用同樣的老年行動電話,孩子自然也無從談游戲的事。
要孩子做到的,家長必須要做到,否則就是有失公允,是不公平的。
5
家、校教育中的協同與互補
是成就孩子成長的最大動力
陳爸爸表示,孩子從幼稚園開始一直是就近入學,沒有特意去擠“好學區”,國小和國中就讀于杭州市保俶塔實驗學校。
他們覺得在普通學校,孩子學得相對輕松,有更多的時間發展自己的興趣和愛好。
陳爸認為,教育切不能完全依賴學校,家庭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更能發覺孩子的個性和特長,只有將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形成一股合力,這才是好的教育。
學校教育帶有普遍性,家庭教育更有其特殊性。
-
學校教育有時會給家庭教育帶來一個不小的契機。
陳逸賢學習古文的熱情就是從老師教給的一篇《愛蓮說》開始的,陳逸賢模仿《愛蓮說》,寫了一篇文采飛揚的《愛書說》,受到老師的表揚,激發了他學習古文的熱情,之后跟隨資深教授學習文言文和《古代漢語》。
-
家長應該幫助孩子認識學校和教師的優秀特點。
陳逸賢進入清華,選擇物理系專業,可以說是被他的物理老師一步步“忽悠”的。
陳爸爸聽了一節物理公開課,在和孩子探討聽課感受時,說他的物理老師風趣幽默,孩子卻說他們家長都被老師“忽悠”了,還解釋了一番,但是卻掩不住孩子對這位物理老師的喜歡。
-
和老師的有效溝通,往往能夠達到既定的教育目標。
高中的時候,陳逸賢由于英語基礎好,也出現了上英語課不認真的情況。
之后,陳爸爸和媽媽聯系了他的老師,希望能夠給孩子布置額外的作業。英語老師就讓他背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一周背一首。
“老師今天當眾表揚我說這樣的英語課本對你是不夠的,同時還給我布置了額外的任務,弄得我很不好意思”,陳逸賢回家對爸爸媽媽說到。
陳逸賢能夠獲得21世紀杯全國總冠軍,與家校合作密不可分。從陳逸賢的家庭教育中,可以看出,家長不僅要把握好孩子教育的“尺度”和“節奏”,自身也需要“自省”。
陳爸要陳逸賢切記:
因有自律才有自由;
因自強而更加自信;
因有節奏而不會焦慮盲從;
因有遠慮而不總是近憂。
不僅孩子這樣,也希望我們父母能夠共勉。
–TheEnd –
— 好物推薦 —
世界經典繪本套裝3折↓
“點贊”“在看”和我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