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習慣?心理學大辭典給出的定義是,習慣是在一定情境下,自動化地去進行某種動作的需要或傾向。習慣有如下特點:一是習慣是自動化了的反應傾向或活動模式或行為方式;二是習慣是在一定時間內養成的,它與人后天的條件反射系統的建立,有密切關系;三是習慣不僅僅是自動化了的動作或行為,也可以包括思維和情感內容;四是習慣滿足人的某種需要,由此習慣起到積極或消極的雙重作用。
所以,習慣是需要培養的,需要一定的時間,反復強化鞏固才能最終形成的。一個習慣的養成需要多長時間?目前還沒有定論,有說21天,也有說兩個月,看來應該是因人而異了。好的習慣當然對孩子的成長有利,壞的習慣就會影響孩子的發育或發展。習慣的培養應該早一些培養為好。如孩子的衛生習慣,孩子能夠自己動手做事的時候,就要經過一段時間的指導、重復、強化,使孩子養成飯前洗手、不隨地扔東西、保持整潔的習慣。
在學習上也是如此,孩子入學就要開始習慣的培養了。
學習上有哪些好習慣?怎么培養這些好習慣呢?有的習慣需要家長督促培養,有的習慣需要在老師在課堂培養。
一、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習慣。
每天晚上都把將要學習的課程做預習,了解課程的知識點、重點、難點。預習時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向同學、家長問詢,仍然沒有解決的問題要標記,以便在課堂上有重點地學習。課后,能夠對已學知識進行簡單的梳理、復習和記憶。
開始時,家長要作好引導,家長要幫助學生做好時間管理,要堅持不懈。
二、上課準備習慣。
課前將課本、練習本、文具盒及其他學習材料準備好。靜坐看書,等候教師上課。要由老師和班級干部進行監督管理。
三、正確書寫習慣。
一些孩子在幼稚園中,由于過早執筆,形成了錯誤的姿勢,進入學校之后,需要一段時間進行糾正。正確的書寫姿勢,是要做到“頭正、身直、足安、臂開”,一手執筆,一手按住本子。做到字跡工整,書寫規范,書寫時先想好再下筆。不能邊玩邊寫,不邊吃零食邊寫。 書寫要注意保護好視力,學校通常會要求做到“三個一”,眼睛離書本一尺、胸膛離書桌一拳、手指離筆尖一寸。
這個習慣要由老師從學生入學的第一節課起,就開始進行嚴格要求。
四、用心傾聽習慣。
要專心聽講,不交頭接耳,不小聲交談,不搞小動作。聽的時候要學會抓要點,聽清楚,聽明白。
老師要在學科教學中,結合學科特點,對學生進行指導和強調。
五、良好發言習慣。
要積極參與學習過程,大膽發言,能夠發表自己的見解,說話完整,口齒清楚,聲音洪亮,儀態端莊。要尊重同學的發言,有不同意見,可以舉手表示質疑,并進行正常討論。
老師要鼓勵那些積極參與學習的同學,并通過樹立典型,培養良好發言習慣。
六、主動閱讀習慣。
要指導學生閱讀方法,要通過標注、摘抄、思考、寫體會等方法,使閱讀更有效益。要廣泛閱讀。要背誦名篇名段,積累語言。
老師要先示范,再讓學生模仿,最后放手讓學生自己實踐。學生在家里閱讀,則需要家長適當督促。
七、完成作業的習慣
認真讀題、審題,弄清題意,理清解題思路。獨立完成,不抄襲。遇到困難要主動向老師或同學請教。這里的每一個細節,都需要老師進行指導、管理。
最后要說的是,在習慣培養過程中,老師和家長要充分發揮各自的作用,并且積極配合。一個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堅持持久,抓反復,反復抓,要有耐性。
要通過評價來促進習慣的養成,通過樹立典型激發學生的積極性,通過學生的自主管理,來強化習慣的落實。
不錯,學習了[贊][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