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特別報道④|“空中美男子”殲-8 :總師“用命”消隱患 烈士王偉的英雄座駕

編者按:70載守衛大陸空天,大陸戰鷹奮勇當先。值此新春佳節之際,整理了殲-5、殲-6、殲-7、殲轟-7、殲-8、殲-10、殲-11等解放軍經典戰斗機的小記,通過講述這些大陸戰鷹的守衛大陸領空故事,展現些許人民空軍成立至今的崢嶸歲月,以饗讀者。

如果說殲-5、殲-6和殲-7戰機都還處在仿制蘇聯戰機階段,那么從殲-8開始大陸戰斗機就開始嘗試研制“競爭機”,走向了一條自主創新之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美國依仗著速度和高度優勢,經常派出無人偵察機侵入大陸領空,臺灣的高空無人偵察機也緊隨其后,同時還利用美制U-2偵察機超過2萬米的飛行高度,連續對大陸重點目標進行偵察。

圖片說明:殲-8戰斗機

殲-5、殲-6在飛行高度有所欠缺,而殲-7飛機則因升限留空時間短,高空高速性能差,高空安定性差等缺陷,難以勝任“扎緊高空籬笆”的任務。1963年7月,國防部第六研究院的一次技術報告會上,沈陽飛機設計研究所的顧誦芬拿出了一款新型殲擊機的設計報告,殲-8戰機的序幕正式拉開了。

1965年5月17日,時任大陸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羅瑞卿批準了殲-8項目,從技術層面上來講,殲-8是一款在殲-7的基礎上進行“放大”和不斷改進,自主研發一款雙發大航程的高速殲擊機。從簡單仿制到自主研發,大陸航空人迎來了歷史性的時刻。作為大陸首款自主研制的戰斗機,殲-8僅僅用了四年多時間就實現了首飛,堪稱世界軍用戰機研制歷上的奇跡。

1969年7月5日,殲-8戰斗機首次試飛成功。在隨后長達十年的試飛過程中,殲-8累計飛行1025個起落,共計663個飛行小時,解決了一系列技術問題。1979年12月,殲-8設計定型。翌年12月交付空軍試用,1981年開始裝備空軍部隊。列裝部隊以后,殲-8相繼改進、升級出殲-8全天候型、殲-8Ⅱ等多個系列機型。在蘇-27引進大陸之前,各型殲-8戰斗機一度是我軍守護著大陸的長空的主力機型。

首任總師壯志未酬身先死

提起殲-8,就不得不說到黃志千和顧誦芬兩代總師的嘔心瀝血。1961年8月,沈陽飛機設計研究所成立,黃志千為總設計師,負責米格-21的仿制及預研工作。那幾年,黃志千一頭扎進對米格-21的研究工作中,從系統原理到成品附件再到試驗方法,他如饑似渴地汲取著營養,一批批技術研究成果漸漸成形。

圖片說明:殲-8I 系列就像一個放大的米格-21

在“技術摸透”米格-21型飛機的基礎上,黃志千會同其他設計所同仁,于1964年10月提出了研制馬赫數為2.2倍音速的殲-8型殲擊機的戰術技術要求。隨著設計工作的開展,首先遇到的分歧是選擇什么樣的發動機的問題。一種意見是用兩臺經改進的米格-21型飛機用的發動機,另一種意見是用一臺自行設計的全新大推力噴氣式發動機。

黃志千判定殲-8機體結構可以在3~4年內完成,而自行設計的發動機,不僅耗時難以估計,其可靠性更是難以保證。最后,殲-8決定采用雙發成熟發動機方案,實踐證明,這也是保證殲-8型飛機研制成功的關鍵決策。隨后為了使機體結構既安全可靠,又盡可能地減輕重量,黃志千領導總結了預研課題成果和設計經驗,組織編寫了“殲8型飛機強度計算原則”,這本“原則”后來被各主機設計研究單位廣為參用。

圖片說明:黃志千烈士紀念碑邊上就是一臺殲-8

1965年5月20日,黃志千接受航空工業部的派遣,帶隊去西歐購買飛機試飛測試設備。行前三天,羅瑞卿批準殲-8飛機研制方案,黃志千躊躇滿志,正準備大干一場,但他乘坐的飛機在埃及開羅上空失事。黃志千不幸罹難,年僅51歲。

8之父”三上天

黃志千犧牲之后,顧誦芬與所內其他幾名骨干臨危受命,組成技術辦公室接過了總設計師的重擔,在此之前,他開始領導殲8飛機的氣動設計工作。1981年,他又任殲-8Ⅱ的總設計師。由于對殲8系列飛機的重大貢獻,顧誦芬被譽為“殲8之父”。

圖片說明:顧誦芬和殲-8II模型

作為大陸首款自主研發制造的戰斗機,殲8的誕生充滿了艱辛與坎坷,其中所累計的寶貴經驗更為大陸之后自行研制更先進的戰機打下了深厚基礎,而長達十年的試飛工作,就是整個征程中最漫長的一個過程。

1060年8月,0001架原型機按計劃進行超音速飛行,但隨著戰機加速,飛機出現劇烈的縱向抖振,試飛只得暫時中止;當試飛員鹿鳴東駕駛0006號機進行跨聲速試飛時,同樣出現了突然側滑、振動等問題。為此,48歲的顧誦芬不顧潛在的墜機風險,帶著照相機和望遠鏡,坐上了由鹿鳴東駕駛的與殲-8伴飛的殲教-6在萬米高空,他忍著過載帶來的身體不適,仔細觀測高速飛行的殲-8后機身流場變化情況。

圖片說明:戰斗機后座上的顧誦芬

經過3個架次的飛行觀察,顧誦芬終于摸清了癥結所在,找到了通過尾部修形根治振動問題的方法。鹿鳴東曾回憶道:他當時已經年近50,體質文弱,但他瞞著家人,帶著望遠鏡和照相機跟我一起飛了三次。每次飛下來,他都大汗淋漓。(因為黃志千就是逝于空難,顧誦芬便和夫人江澤菲有過一個約定:不再乘坐飛機。)

忘記不了的“81192

圖片說明:兩側進氣殲-8被譽為“空中美男子”

早期機頭進氣的殲-8還有米格-21的影子,和我們印象中“空中美男子”相去甚遠。1984年6月12日,經過重大改進的殲-8II原型機首飛成功。殲-8II摒棄了早已落后的機頭進氣,前機身全部重新設計,換裝了大尺寸雷達和兩側進氣。

圖片說明:王偉和殲-8

2001年4月1日,美軍偵察機EP-3C侵犯我南海上空,因其不規范操作與我軍飛機碰撞,駕駛編號81192戰機的飛行員王偉再也沒有返航,他在回復戰友后跳傘,生命永遠定格在了33歲。幾經搜尋無果,王偉后被確認犧牲并追授“海空衛士”的榮譽稱號,而他駕駛的正是殲-8II型戰機。

圖片說明:2018年6月26日期《解放軍報》截圖

如今,隨著殲-20、殲-16和殲-10C等新銳三、四代戰機入列人民軍隊,殲-8越發不起眼。不過,殲-8并非一無是處,在體系作戰中,這種高空高速的二代機只要運用得當,依舊可以發揮重要作用。2018年6月26日期《解放軍報》刊文《戰場就是黨建工作主考場》,文中透露,東部戰區空軍某裝備殲-8的航空旅在空軍“紅劍-2017”實戰化體系對抗演練中表現出色,甚至擊中了三代戰斗機。

原文寫道:“在空軍‘紅劍-2017’實戰化體系對抗演練中,該旅飛行三大隊副大隊長程劍駕駛‘藍軍’最后一個架次戰機升空,紅軍飛行員意想不到的距離和角度,一舉打掉紅軍三代機,逆轉當日戰局,在參演部隊中留下佳話。今年4月,首次參加空軍‘金飛鏢’比武競賽的該旅官兵,靠精湛的技能、靈活的戰法和頑強的作風,在精準著陸、低空突防兩個課目中表現優異,獲得團體第二名的好成績。”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暫無討論,說說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