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這得分第一次還是第二次鴉片戰爭。
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雙方火炮差距已經非常大,英法已經使用了線膛炮。
雙方的差距主要是:
第一,射程差距很大。
第一次鴉片戰爭中,敵我都是用滑膛炮,射程差別有限,充其量是略有差距。
英軍的火炮雖然可以在滿清火炮射程之外開火,但很多時候為了提高精度還是進入雙方射程內。
第二次鴉片戰爭就不同。
資料中這么寫:
在大炮的射擊距離來看,清軍前裝滑膛大炮的射程并不遠,并且無法進行靈活地調整。而英法聯軍所裝備的阿姆斯特朗炮與拿破侖炮都可以很容易地調整射擊距離。清軍的火炮技術從18世紀以來并沒有很大的改變,所以射程也都是差不多的。1681年制造的“神威將軍”大炮,其最大射程為900步,按照清朝的尺寸,每步為5尺,大炮的射程也就是1500米遠,也就是3里。
而英法聯軍的火炮射程則遠的多。在第二次大沽口之戰中,大沽村與炮臺的距離為3里遠,但聯軍的炮彈任然可以“飛至村莊”。據記載,英法聯軍的炮艇距離炮臺大約為700米左右,由此可以得出,聯軍火炮的有效射程至少為4里。
因為兩者火炮射程的不同,英法聯軍利用清軍大炮的漏洞,就可以攻擊到清軍,而清軍卻無法瞄準敵軍。
“十三日早,敵船四五艘齊至,迭互開炮,我炮力不能及遠,敵炮中臺上,欄石皆碎飛起,守兵受傷甚眾。”
第二,精度差距很大。
滿清和英法的炮戰中,基本都是剛剛開始,就被敵人炮火準確壓制。
這是因為,英法火炮的精度遠遠高于滿清。
在第三次大沽之戰中,英法聯軍與清軍在一公里的距離內進行炮戰,清軍與聯軍互相發射炮彈,但是清軍大炮的命中率實在是太低了。參加此次戰斗的法國士兵夏爾就曾在日記中描述了清軍的火炮:
炮彈打的一點也不準,只是在我們的大炮上空上掠過,并且落在遠達五百公尺之遙的參謀部和還要更遠的我軍步兵之間。
滿清火炮精度差的原因很多,其一是加工技術很爛。英法軍隊曾經檢查過繳獲的火炮,發現滿清火炮炮彈和炮膛不匹配,有著不小的差距,有的竟超過炮膛內徑的十分之一。
這種炮彈經度差是必然。
第三,威力相差很大。
威力差距明顯,早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中,滿清好不容易有一兩發炮彈擊中敵艦,只能造成小的破洞,輕微傷而已。
到了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大量使用先進的開花彈,差距就更大了。
資料中這么寫:
清軍大炮“萬斤及數千斤之炮,轟及其船板,僅止一二空(洞)。”
清軍威力最大的萬斤大炮,所發射的炮彈對聯軍軍艦傷害是非常小的,這點有點像后來甲午戰爭,實心的炮彈無法炸毀軍艦。
而聯軍的炮彈則有了明顯的改進,出現了較為現代化的榴彈與散彈。在此次戰斗中,英法聯軍就是使用榴彈摧毀了清軍堅固的防御工事,聯軍的榴彈重量很大,重的有“六七十斤,空心鐵子約厚寸許,計眾六十余斤”。這種較重的榴彈炮對于清軍的工事簡直就是一種“無敵”的存在,據記載:
北炮臺三合土頂被轟揭去,南炮臺大石鑲砌塌卸小半,炮墻無不碎裂。
要知道,這個北炮臺的三合土頂厚度達到半米厚度,在滿清看來是堅不可摧的。
第四,射速差距很明顯。
火炮的射速非常重要,精度、射程、威力差不多,誰能夠射出的炮彈多,誰就會獲勝。
相反,如果己方火炮性能較差,但射速較快,也能彌補一些缺陷。
然而,滿清火炮射速很慢。
早在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期,雙方火炮差距還不是太大,林則徐就私下告訴友人,洋人的火炮射速快,就像滿清軍隊放排槍一樣。
而滿清火炮射速慢,幾分鐘才能射1發,連射幾發以后因為火藥質量差,還需要清理炮膛才能繼續炮擊。
雙方火炮差距很大,以至于很多炮戰都是單方面屠殺。
雙方很多戰役互相炮擊一二百發,結果是滿清炮臺被摧毀,上千官兵傷亡慘重,被迫逃竄。
而英法聯軍傷亡幾人甚至0傷亡,輕松獲勝。
滿人不信火炮信弓馬,所以慘敗
輸了就認 現在咱們比比火箭炮
武器其實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人!
看我大清國的神器
這是古典傳統農業國與近代化工業國的全方位差距,就是能隨時獲得西方技術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都被西方國家碾壓的幾乎渣都不剩,不論明朝清朝最后都一樣是被碾壓的結局。
清軍與英軍白刃戰也是一觸即潰啊!
榴彈是啥意思你知道嗎
滿清統治者既愚昧無知,又夜郎自大,相信弓箭比火槍火炮更厲害。
一口一個滿清[摳鼻]技術代差換成大明一樣被碾壓
在科學技術方面,我們和美日帝國還是有差距的。望華夏子孫,一日三省、努力趕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