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美國通用電氣公司(GE)宣布,其首臺XA100-GE-100自適應循環發動機已經通過高空臺臺架測試。這也是全球第一臺正式進入驗證機整機測試狀態的第六代渦扇發動機。盡管目前該機本質上仍是實驗性質濃厚且尚未裝機試飛的驗證機,但考慮到其它國家甚至尚未正式裝備自主研發的第五代渦扇發動機,這顯然標志著美軍又一次在航空發動機技術上占據了絕對優勢。
自從上個世紀60年代渦扇發動機開始成規模裝備戰斗機以來,其優秀的燃油利用效率,更大的推力便很快在戰斗機領域擊敗了絕大多數渦噴發動機。隨后,渦扇發動機的每一次跨越式進步,幾乎都帶動了戰斗機設計理念的巨大變革。特別是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戰機從專注高空高速截擊到更兼顧中低速格斗和加速性能的蛻變,更是渦扇發動機進步的杰作。
也正是在戰斗機換裝渦扇發動機的浪潮中,美軍逐步確立了巨大的發動機優勢。早在上個世紀70年代,美軍的新服役戰斗機就實現了全渦扇發動機化,誕生了F14,F15,F16這樣經典而劃時代的戰機。而此時的蘇聯空軍,在換用發動機的問題上則明顯慢了一拍。同期負責制空的米格23M系列戰斗機和負責對地的蘇24轟炸機仍在使用渦噴發動機,而裝備渦扇發動機的米格29,蘇27戰斗機則要到1980年之后才開始服役,已經比美軍晚了5-10年。
冷戰結束后到本世紀頭十年,隨著F22戰斗機使用的F119發動機的服役,以及俄羅斯終止了了新一代發動機的研發工作,美國更是成了唯一能生產并批量裝備第五代發動機的國家。此時的,則大陸剛剛解決渦扇9發動機的大批量生產問題,剛剛開始渦扇10發動機的小批量試用,本質上仍處在美國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水平。而無數人翹首以盼的渦扇15,在當時也才剛剛開始驗證機核心機的測試工作。
如今,渦扇10的最新改進型號終于趕上了美軍21世紀新裝備的F110發動機水平,第五代發動機渦扇15根據推測也進入了批量裝備前的最后測試階段,本來與美軍發動機的差距已經從望塵莫及拉近到了觸手可及,但是隨著美軍第六代發動機的驚人進展,恐怕差距又要拉大到望其項背了。此次美國實驗的所謂第六代渦扇發動機為變循環設計,根本上而言是想通過在不同速度時通過活動部件改變發動機循環方式,以適應戰斗機在不同速度下的最理想需求。這也意味著第六代戰斗機將必然更強調全速度區間性能而不是偏執于低速或者高速性能。
路漫漫其修遠兮,航空發動機作為現代工業皇冠上的明珠,絕不是靠短期努力就能一蹴而就的,但假以時日,也一定能看到大陸第六代發動機的橫空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