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銀保監會劉福壽在財經年會上表示,P2P 網貸機構已經完全歸零,
各位差友對 P2P 應該不陌生。
前幾年 P2P 的概念被突然炒火,各種各樣的 P2P 機構遍地開花,甚至一路融到 A輪、B輪、C輪,,,
隨后緊接而來的暴雷潮,更是讓 P2P 的知名度更高了一些,乃至現在一切「 歸零 」。
有人可能會覺得這玩意早該消失了,畢竟 P2P 現在跟暴雷、龐氏騙局簡直能劃等號,
現在還有 8000 多億自己沒回收 ▼
但其實,P2P 誕生時,是個真能為大家解決資金問題的好工具,
這個世界上永遠有人正需要借錢,有人正想把錢 借 投資出去吃利息,
理論上來說,他們去找銀行就完事了。
可對于個人來說,從銀行口袋里掏出錢來并不容易,貸款要求多、審核嚴。找民間借貸?利息又太高。,。
于是有人就想到去做 “ 紅娘 ”,給這兩批人牽個線~
讓他兩以高于銀行借貸,低于民間借貸的利率完成借款交易,而 “ 紅娘 ” 從中抽成收取服務費用,實現三贏,這也就有了 P2P ~
線上 P2P 最開始誕生于 2005 年的英國,2007 年前后傳入大陸。
最開始,搞 P2P 的就是純照搬國外的模式,只做小額信貸的中介平臺,不參與借款,也不對投資人的投資兜底。
很容易想象,這玩意沒太大搞手,。。
雖然有錢賺,但是風險太大了,將來借款人不還了,本金都回不來。
到了 2009 年前后,有個聰明人想出了解決辦法:平臺墊付本金。這塊當時做的比較出名的機構叫紅嶺創投,
他們拉上了擔保公司一起玩,
由擔保公司對借款人的資訊進行審核,審核后授予一定的信用額度,借款人基于額度借款,
如果想要更高額度,那就提交更詳細的資訊,甚至是資產抵押 ↓ ↓
一旦借款人逾期,由擔保機構/擔保人先掏錢墊付本息。
當然也不是白還的,擔保者會拿走投資人的債權,后面借款人再還錢,本金、利息、罰息等就歸擔保者所有。
穩賺不賠的玩法瞬間打動了大家的心~ 為平臺拉來了不少用戶。
可能是一招還不夠,P2P 平臺還想出了一個騷操作:風險備付金。
說自己先提計了一部分利潤、募集資金作為備付金,如果項目逾期就提前支付給投資人,給投資人雙保險~
是不是聽起來很靠譜?
但背后 P2P 機構到底有沒有存這筆錢,有沒有銀行進行監管,普通投資者誰知道呢?
到這里,事情已經變味了,原本平臺做個資訊中介就完事,現在有了賠償的機制,平臺要承擔借款人跑路的損失了!
隨著時間的推移,2012 年前后騷操作的負面作用開始反噬,有了一些有趣的新聞~
推出貸款回購計劃的拍拍貸,有了賠償的壓力后開始催收,往網上曝過逾期的用戶資訊 ↓ ↓
還有跟銀行買信用資訊翻車的 ↓ ↓
但這些負面新聞并沒有對 P2P 行業造成根本性的影響,高收益、低風險的 “ 事實 ” 蒙蔽了用戶的雙眼。
P2P 平臺們繼續狂歡,不斷發揮自己的創意,搞出了自融盤、長貸短借等騷操作,
圖片很長,可以直接跳去看紅框里的內容,,。▼
所謂自融盤,就是平臺發標為自己融資,
通過提供虛假的借款公司、借款人,做虛假的借款項目。投資人的錢最后都進了平臺手里,然后再做其他操作,比如以新還舊等。
就這樣 P2P 在扭曲的道路上一路狂奔,到了 2015 年,網貸平臺突破 3500 家,P2P 行業進入高潮,
圖片、數據來源:網貸之家 ▼
同時,也逐漸從純中介平臺變成了一個披著互聯網外衣的問題平臺。
至于是什么問題嘛,,。
讓我們看看大陸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黃奇帆的說法~
這段話大概是這么幾個重點。
首先,P2P 平臺不像銀行,它們統統都沒有資本金,錢都是從個人用戶募集而來,沒有兜底能力。
民營銀行的注冊資本通常要求圍實繳資本 ▼
其次,也沒有銀行那樣的風控和盡調能力,貸款對象是沒有信用背景的網民,借出錢的風險是不可控的,
最后,P2P 不像銀行那樣正規,有完善監管,出事了要么趴到壞賬,要么卷款跑路。
2015年就有頻繁爆雷的報道 ▼
在面對資金鏈斷裂的爛攤子時,大部分機構選擇把自己變成龐氏騙局,以新還舊。
一來是根本沒有能力收拾資金缺口,二來很多人發現,這樣來錢可比正經賺錢快多了!
2015 年開始 P2P 陸續公司爆雷,2017 年、2018 年迎來了兩輪暴雷潮,
到了今年被要求歸零,差評君覺得完全在情理之中。
諾,現在銀行等正規機構對個人、小微企業的小額貸款也慢慢做起來了 ↓ ↓
傳統金融行業的風險控制系統是非常成熟的,能夠有效的規避壞賬等風險,正規軍下場可比這些不成熟的企業要好使多了,
你可能會想,為啥銀行不早出手呢?
因為原本做這件事情就很麻煩,有點吃力不討好的意思,而且當時監管也不到位,
而現在,,。政府注意到了這一塊,要扶持業務上正規嗎,幫助小微企業有一個健康的融資環境。
P2P 也到了退出歷史舞臺的時候。。。
回望整個歷程,P2P 從一個原本讓三方共贏的金融工具,發展到一地雞毛,讓無數投資人血本無歸,令人唏噓,
但工具終究只是工具,并沒有好壞之分,
真正讓它陷入現在這個境地的,是人性中貪婪的那一面,是出借人對利息的貪戀,對風險的忽視,是平臺方的欲壑難填。
至于借款人?
在 P2P 后半段的故事里,哪還有什么借款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