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早間消息,當地時間周四,美國國防部官網宣布根據經修訂的《 1999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第1237條的法定要求,正式將中芯國際(SMIC)、大陸建設科技集團(CCTC)、大陸國際工程咨詢公司(CIECC)、中海油(CNOOC)四家大陸企業加入“軍事最終用戶”(Military End-User),此舉將使得美國企業在向這四家企業供應相關技術或產品時,需要獲得美國的許可。
對此消息,中芯國際在12月4日開盤前發布公告回應稱:“中芯國際今早關注到美國國防部網站有一則將本公司加入大陸涉軍企業名單的消息,本公司正在評估影響, 請各位投資者注意投資風險。”
受此消息影響,今天中芯國際開盤低開2%左右,不過隨后在9點33分,中芯國際又申請了臨時停牌,
下午中芯國際再度發布了后續公告,并復牌,
中芯國際表示,已關注到本公司被美國國防部列入大陸涉軍企業名單。本公司被列入大陸涉軍企業名單后,美國人士將被限制對中芯國際所發行的有價證券及其相關的衍生品進行交易:從臺北時間 2020 年 12 月 4 日開始的 60 天后,美國人士不可買入本公司證券;365 天后,美國人士不可交易本公司證券。關于具體法規限制,請參照美國總統于 2020 年 11 月 12 日發布的行政命令,
本公司被列入大陸涉軍企業名單,對本公司運營沒有重大影響,并重申,本公司是獨立營運的國際性企業,投資人、客戶等利益相關方遍及全球,
本公司一直堅持合法合規經營,并遵守經營地的相關法律法規,其服務和產品從未涉及任 何軍事用途,皆用于民用及商用。
本公司強烈反對美國國防部的決定,此舉反映 了美國國防部對本公司業務與技術最終用途的根本誤解,本公司會繼續與美國政 府相關部門保持積極的交流溝通。”
總的來說,中芯國際此次被列入美國國防部列入“黑名單”并不意外,此前外界已經有過多次爆料,并且在美國國防部正式公布之前,美國其實已經對中芯國際進行了相應的限制,
之前在10月4日晚間,中芯國際就曾發布公告稱,經過多日與供貨商進行詢問和討論后獲悉,美國BIS已根據美國出口管制條例EAR744.21(b),向中芯國際的部分供貨商發出信函,對于向中芯國際出口的部分美國設備、配件及原物料,會受到美國出口管制規定的進一步限制,須事前申請出口許可證后,才能向中芯國際繼續供貨,
雖然目前美國國防部正式將中芯國際列入了“黑名單”,但是此“黑名單”并不等于美國進行全面出口管制的“實體清單”,中芯國際的美國供應商還是有機會獲得部分產品供應的許可。但是不管怎么說,這對于中芯國際來說傳聞的最終落地仍都是一個打擊,
中芯國際該如何應對?
正如前面所說的,雖然中芯國際受到美國出口限制,但是目前中芯國際的情況還未到最糟糕的時刻,美國只是將中芯國際列入了國防部的“黑名單”,并未將中芯國際列入實體清單,中芯國際的也仍有望獲得部分產品的許可,以使得部分成熟的制裁的生產能夠維持,
畢竟目前高通、博通等美國芯片廠商也有不少產品在中芯國際代工,美國政府應該會考慮本國企業的利益,至少在他們轉單完成之前,確實是有很大可能繼續讓中芯國際維持部分成熟制程的運轉。
資料顯示,高通及博通是中芯國際的前兩大海外客戶,以8吋廠0.18微米制程生產的電源管理IC為主,也有將28納米射頻元件委由中芯國際代工,其中高通每年在中芯國際至少下單60萬片的電源管理IC晶圓,幾乎占了高通自己供給量的四成,
雖然在9月就有消息稱,高通、博通正在尋求將給予中芯國際的部分芯片代工訂單轉移給其他廠商,但是由于自今年下半以來,晶圓廠產能極為緊張,即便是高通、博通想轉單,也難以在短時間內實現。
此前就有消息稱,高通、博通想轉單到臺系晶圓代工廠,但是也要等到明年一季度才能實現,雖然,昨天有消息稱,聯電已經拿下了高通的成熟制程大單,但是鑒于聯電目前持續滿載的狀況,即便是現在插隊進入,高通很難拿到足夠的產能,
因此,中芯國際即使被美國國防部列入“黑名單”,受到美國出口限制,但是仍然還是有機會獲得部分成熟制程所需的美系設備、零部件和材料的供應,以維持成熟制程的生產,
另外,在此中芯國際被美國國防部正式列入“黑名單”之前,中芯國際其實就已經受到了美國出口管制規定的限制,美國供應商須事前申請出口許可證后,才能向中芯國際繼續供應相關設備、配件及原物料,
所以,此次的消息的正式公布,可能并不會進一步加重中芯國際目前所面臨的“出口管制”的限制,此前在10月4日,中芯國際就已經確認受到了美國的出口管制的限制,但是到目前為止中芯國際仍然是處在基本正常的運轉當中,
因此,中芯國際也在公告中強調,本公司被列入大陸涉軍企業名單,對本公司運營沒有重大影響。
當然,要說一點影響沒有,那是不太可能,畢竟只要有相關的設備、零部件或材料供應受阻,或者設備供應商的技術支持受阻,就會最終影響到生產,并且會逐步加重,
對于中芯國際來說,其目前仍嚴重依賴美系半導體設備供應商,包括美國美國應用材料、泛林集團等,即使中芯國際此前有采購足夠多的設備、零部件,但是如果沒有設備供應商的技術支持,也很難維持產線的正常運轉。
此前采訪某設備廠商內部人士了解到,從硬件端來看,“因為設備使用一段時間,采集的信號就會產生偏差,沒有設備廠商的工程師做校準,就難以使用,對于很多晶圓廠來說,他們買了設備,怎么用設備這件事,都是設備商在做,晶圓廠本身涉及的較少。而且設備會損耗,需要換零件,沒有設備商提供的原裝零部件,設備也是不能用的,”
從軟體端來看,“特別是在一個新的工藝的研發階段,制程工藝的很多參數會一直在調整,牽一發而動全身,這站工藝稍微改變,會導致下一站的工藝大變,這叫loading effect,那么反饋到設備商,設備采集的信號就會變。設備商都會用配套的專用軟體對信號進行調參建模,設置的參數/模型/程式業內稱之為recipe。當工藝變了后,recipe也要重調的,”
所以,中芯國際現有的含有美系設備的產線,如果離開了美系設備廠商的技術支持,未來可能將很難維持正常運轉。
所以,為降低美國的制裁所帶來的致命威脅,中芯國際需要積極與美國政府及美國供應商溝通,積極爭取獲得相關的許可,即便相關物料的許可受阻,也要爭取獲得美系設備原廠對于中芯國際現有美系設備的技術支持。
中芯國際也需要考慮不受美國制約的去美化產線的建設,而這一方面需要積極的與日本及歐洲的設備及材料廠商的合作,另一方面,大陸半導體設備和材料廠商也需要加速突破,幫助中芯建成不受美國限制的去美化半導體產線,才有可能徹底化解危機,
但是這里有個悖論,那就是,目前的大陸半導體設備及材料廠商與美國仍有較大差距,他們目前也都還需要中芯國際這樣的大的晶圓廠的扶持(別想著國外的晶圓廠能支持大陸設備和原材料),如果中芯國際等大陸晶圓廠受限,大陸半導體設備和材料廠商追趕國外廠商的腳步也必將放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