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路是一樣的,但模式卻有不同。
套路一樣,是因為都采取了高杠桿的融資,將債權產品進行了分層設計。
一、螞蟻的產品設計
以螞蟻借唄為例,螞蟻借唄的日系通常在萬3到萬5直接,按萬五計算,折算年化為18.25%。假設螞蟻貸款10億,再將10億債權設計成 A、B、C三個層級做資產證券化。A級7億資產是低風險資產,固定利率6.1%,B級資產2億是中風險資產,固定利率7.5%,C級資產1億是高風險資產,固定利率18%。然后,讓C給B做擔保,B再給A做擔保。通過這種模式,虧損的時候就是先虧C,再虧B,最后才是A。因此,A、B層資產安全性就很高,而C則是高風險高收益。這樣,螞蟻就可以通過A、B層資產融來的錢再進行貸款,從而擴大杠杠提升資本收益率。
通過螞蟻的招股書也可以看到,今年疫情影響,螞蟻的逾期率迅速上升,最高達到3.01%。
而美國的次級債也是類似套路,通過將次級債分層,然后在資本市場進行融資賺取利差套利,最后由于利率上升與房價下跌,導致再融資出現困難,引發次貸危機。
二、底層資產不同
螞蟻集團是通過大數據采集用戶資訊,分析客戶還款能力,通過芝麻信用給客戶評級,是純信用貸款。而次貸則是房子的按揭貸款,只是次級抵押貸款對貸款者信用記錄和還款能力要求較低。出現違約時,銀行還能通過收回房產減少損失,但信用貸款則不同,只能通過催收方式收回欠款。因此,螞蟻的方式其實風險更高,這也是監管層加強對網貸業務管理的原因 。
三、螞蟻是銀行信貸的搬運工
目前螞蟻與約100家銀行合作,為銀行提供助貸服務。在這過程中,螞蟻集團提供客戶,獲取利差,而風險則由銀行承擔。
因此,銀行背負著大量的監管壓力缺拿小頭利潤,而螞蟻拿走大頭利潤,卻游離在監管之外。
綜上,阿里與美國次貸的資產證券化套路是相似的,但其蘊藏著更大的風險。作為吃瓜群眾,最好的辦法是理性消費,努力賺錢,提升自身的抗風險的能力。就比如此次疫情,有存款的家庭家里有糧,心中不慌,而負債高的家庭則雪上加霜。
我不認識網貸,但經常聽到周邊的朋友說:網貸害死人!
螞蟻的杠杠率高于50+倍,而其逾期率已經超過2%,理論上已經完蛋了。不要說什么螞蟻的利率高,能覆蓋逾期(如果考慮螞蟻高額的成本,其實是無法覆蓋逾期的)。螞蟻本應到大幅降杠杠才能降低風險,但螞蟻確要靠做大貸款規模來降低逾期,這只能加大風險。其實,螞蟻最關鍵的是要說明,逾期率是怎么計算的,只有按照(逾期金額/發放貸款時的貸款金額)計算逾期率才正確。比如,2019年1月發放貸款1000億,這1000億有20億逾期,那么它的逾期率才為2%。反之,其計算都是故意混淆。實際上,從眾安保險的例子就可以看出這一點的大不同。
憑本事借錢,為什么還
商業銀行信用卡資產的資產證券化與花唄及信用資產證券化同理,如何解釋?
太多的人一點金融常識都沒有,但是,并不妨礙他們在網上侃侃而談。目前的商業環境如何,想必做生意的人都知道吧?銀行寧可把錢放給年年虧損的國企,也不愿意把錢給小微企業!那么想創業的人怎么辦?借?問誰借?家家戶戶有房貸。所以,網路小貸應運而生!難道個個都傻嗎?馬云抨擊銀行是因為他早年創業也是缺錢,所以他呼吁金融改革。政府加強金融管理應該的,也是必要的!但是,民營企業要不要扶持?沒有全款房拿什么去抵押?這時候只能憑信用去貸。吃虧的人還少嗎?希望政府嚴管金融的同時,讓銀行也照顧一下小微企業和中型企業。
分析的好,總結的更好。希望年輕人一定要明白,超前消費是陷阱,是富人們阻斷階層更替的手段。希望權貴們也要明白,這樣掠奪財富是要出問題的,美國就是典型的例子,貪婪就是你們的掘墓人。
中間商賺差價,生態收入不均衡,錢是銀行的,借款人還不上,最后虧的還是銀行,阿里收技術服務費,就是所謂的科技公司,其實就是收差價,一本萬利保賺不賠,而且是收大頭。
風險不是銀行承擔,是買理財產品的人承擔
這種模式風險更大的結論如何得出的?大數據信用評級不起作用?其實放款給老百姓最安全!放給大企業特別是國企風險最大!一死就是幾億甚至百億千億!這樣的例子還少嗎?[呲牙][呲牙][呲牙]
希望沒有網貸,希望生活類的消費貸款(吃喝玩樂類)能少則少,最好取消,用借來的高價錢來吃喝玩樂,真的覺得百害無一利